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19936/
文:Jacky
今年4月2号,多伦多蓝鸟队的看板球星包提斯塔(Jose Bautista)在基特(Derek Jeter
)创立的【球员论坛 The Players' Tribune】上刊出一篇标题为《循环》(The Cycle)
的文章,内容谈的是拉丁美洲球员,特别是来自包提斯塔祖国—多明尼加的球员,在美国
追逐职业棒球员生涯时面临的种种困境与难题。
包提斯塔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更早以前,大概在2月中,由海盗队明星麦卡臣(
Andrew McCutchen)于同一个平台刊出的文章《被遗漏的一群》(Left Out)。
文章中麦卡臣针对美国棒球圈对非裔黑人族群盖起的巨大屏障提出质疑和议论,也谈到部
分美国高中球员很羡慕拉丁美洲球员不必经过选秀这关就能直接获得高额签约金,他所带
出的议题和美国年轻球员的观点激发了包提斯塔提笔的动机,让包提斯塔决定站出来为年
轻的拉丁美洲球员发声,揭开这些球员看似不必受选秀牵制背后的心酸血泪。
包提斯塔根据他在美国棒球圈奋斗的多年经历和所见所闻,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拉美球
员来到美国后遇到的语言隔阂以及文化冲击。
出身自多明尼加少数的中产家庭,包提斯塔很幸运的受过高中、甚至大学教育,西文、英
文都很流利的他深知自己在多明尼加和拉丁球员的社群中是非常幸运的一群,而他也了解
以他扮演的角色和达到的社会成就,他必须为同胞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所以在文章里,包提斯塔一方面揭露多明尼加当地的贫穷状况和年轻球员的糟糕待遇,另
一方面不断强调“教育”在业余、职业运动员身上的重要性,他呼吁大联盟球团应该正视
拉美球员教育不足的问题,建立更完善的教育辅助计划和配套措施。
每一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多明尼加球员前往美国追寻棒球梦,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只有中小学
的教育程度。
包提斯塔沈痛的说道,在这么多拉美球员当中最后真的能上大联盟赚大钱的只有不到3%的
菁英,剩下绝大多数的人要不是退出棒球圈,就得在体系里找寻其他低阶工作。
这些没办法升上大联盟的拉美球员,不仅仅无法圆上大联盟的梦想,他们更没有受过足够
的教育让他们很快找到其他工作分担家中经济重担,没有高中文凭的他们想去麦当劳工作
却只能碰壁,如此严重的问题导致多明尼加和其他拉美球员家庭的经济恶性循环。
人生前20年唯一做的事是打棒球,教育程度低落,进美国棒球体系因语言不通、沟通不良
逐渐被边缘化,最后被淘汰离开棒球体系却又没有足够的语言技职能力找到能够养活自己
的工作,赤贫的命运和永远偿付不清的经济重担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包提斯塔通篇文章的核心价值在于,他希望我们能把这些年轻的拉丁球员当作真正的“人
”来看待,而不是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新秀排名和棒球数据。他认为虽然大联盟部分球团已
经着手改善环境,处理这些议题,但如果所有球团皆能够更回归待人的本质,重视这些球
员棒球场下的人生和际遇,大联盟的整体环境会变得愈来愈好,棒球也才不会成为绝大多
数被淘汰球员的人生绊脚石。
笔者日前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深被包提斯塔字里行间包覆的责任感与期许打动,也对他
提出的议题和困境深感忧虑。
虽然台湾棒球圈比较没有类似的问题,但这篇文章呈现出“教育为社会进步原动力”的普
世价值:
无论在什么领域,教育都能够扭转一个人的人生,让每个受过正当教育体系的人得以拥有
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乃至反馈于社会,为社会带来正面力量。拉丁美洲年轻球员所面临
的教育资源缺乏问题,值得大联盟球界深思,也值得棒球迷投注更多关注。
以下笔者用翻译的方式将包提斯塔的文章《循环》(The Cycle)呈现出来给各位读者参
考,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知道包提斯塔想传达的讯息,也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直接阅读
包提斯塔的原文文章,或许会有更深刻的感触:
《循环》
我试着把电话拿给我的队友听,他们却像看到炸弹一般抗拒我手中的话筒。我把话筒丢到
他们其中一人的手上,他却举起他的手说:“不要,真的不要。”
我走到另一边把话筒交给另一个队友,他却摇摇他的头。我环视整个房间,只见其他5个
人把我当疯子一样的看着我。
最后我说:“打电话叫个披萨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还是没有人愿意接过话筒。我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我选秀上了之后,在佛罗里达布雷登顿延长春训营里的第一个晚上。我花了一整个白
天签署各种文件,处理完之后已是晚上7点,营里附设的餐厅已经结束营业。我走向我的
车子,心里盘算著去买一些速食吃,此时我从身后其中一个宿舍房间听到熟悉的声音:带
有多明尼加腔调的西班牙话。
我回头加入了他们,先介绍我自己,接着和他们聊起天来。他们其中一人说他好饿。当时
我困惑的问:“难道他们没提供食物吗?”他们解释营区餐厅供应最后一餐的时间是下午
5点,通常到了晚上他们又会觉得饿。
他们是一群没赚多少钱的年轻小联盟球员。他们没有车,所以他们很懂得如何利用晚餐时
间从营区餐厅多带一些食物回去宿舍,贮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他们带回来的食物很多元
,有香蕉、花生果酱三明治、士力架巧克力棒等。
当时我只是菜鸟,才刚签下第一笔合约,初来乍到,所以我觉得帮大家订个披萨吃应该不
错。
那时候是2001年,还没有线上订餐,所以我从电话簿里找到一家披萨店然后跟大伙说:“
来,我不太清楚你们喜欢什么口味的披萨,你们可以一个一个跟他们说你们要点什么。”
紧接着就是大伙开始用一副“还是别了吧”的表情看着我的尴尬时刻。我已经按了电话号
码然后试着把话筒交给另一个人,却徒劳无功,只得到一堆空洞、瞪大著的双眼。
最后,他们其中一个人尴尬的说:“嘿,我们不会说英文。你还是自己打吧,不然交给我
们的话,我们也只能把话筒在6个人手上传来传去拼凑出足够的英文单字来点餐。”
这个故事是希望提醒大家,对于拉丁美洲球员而言,克服语言障碍、登上大联盟是一项极
其艰钜的任务。
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是拥有一份不错工作的美国人,请想像你现在回到17岁,那时
的你才刚开始追逐你的梦想,但你人却身在中国,你什么人都不认识。你有3年的时间证
明自己能够胜任你的工作。欧对了,你所有的主管都讲中文。他们给你一间宿舍,里面除
了厕纸什么都没有,而你的其他3个室友都是美国人。
而且你的中文程度甚至连订个披萨都没办法。
我很喜欢麦卡臣(Andrew McCutchen)之前写的文章,里面谈到身为一个出自穷困家庭的
美国小孩,他成长的历程以及追逐大联盟梦想的经历。麦卡臣文中有个观点让我觉得很有
趣,他说他很羡慕在多明尼加长大的小孩,因为他们可以在16岁时就签下职业球员合约,
得到全家人都迫切渴求的签约金。
他的想法给了我撰写本文的灵感,谈谈在早早获得签约金的背后,多明尼加球员的遭遇与
困境。
我真的非常幸运,在多明尼加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出生长大,但能像我如此幸运的多明
尼加人不多。我从小到大的玩伴们多数来自赤贫家庭。他们大部份在家里踩着的是泥沙地
,家人也负担不起一些生活基本条件,例如每日三餐,更别说什么钉鞋了。
在多明尼加,上大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接下来40年过著安稳的生活,基本上就只是
个梦想,不可能成真。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而言,他们没有那种选择。你们肯定经常
听到这些令人鼻酸的故事,对吧?但你们几乎都视而不见。对那些穷孩子来说,靠着努力
打球最后争取到一张职业棒球队的合约,那种感觉就像中了大乐透。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得
多。
现在我来讲讲如果你是一个天赋优异的多明尼加球员,你会遭遇的经历:
在12、13岁的时候,你会进入多明尼加许多棒球学院的其中一所就读。“学院”这个名字
让那地方听起来像是一所学校,但其实它们大多数比较像棒球农场。你的家人签下一张同
意书后,你就得离开校园,到地处偏僻、设备简陋的棒球学院训练。
国家没有法律规范管控这些学院,它们是由一群被称作“buscones”(暂译:棒球皮条客
)的人经营管理的私人机构,这些棒球皮条客通常担任棒球训练员,也身兼球员经纪。你
睡在一个摆满上下铺双人床的大房间,而你每天只有两件事可以做:打棒球、睡觉。没有
书、没有电脑,有些地方或许会有一台老旧的电视。你在成为青少年之前就停止接受教育
。在那里,你几乎就像被洗脑,除了棒球,其他事都不能想、不能做。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令人难过,那你肯定是从第一世界的观点解读这些情况。这些孩子没有
选择,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而且他们已经算很幸运的一群了,因为他们至少还有一点机
会争取更好的生活。只要年满16岁,大联盟球团就可以像麦卡臣在他文中提到的以职业球
员约签下他们。相较之下,对多数人而言,即便是微不足道的签约金也能改变整个家庭的
生计。
在多明尼加,一个拥有4年商业科系大学学位、在银行担任主管的人每个月大约可赚1500
美金。如果你是小联盟新秀,你可以赚的比1500美金更多。一旦你住进大联盟官方在多明
尼加设立的训练中心,你的生活品质会立刻改善。
你会住在像大学宿舍一样的地方,室友不会到10个人那么多,顶多4、5个。训练中心里通
常设有装配网络连线和电玩娱乐系统的电脑房,也供应正常的伙食。在那里你一天可以三
餐饱足,而且还有适当的重量训练指导,这些在多明尼加意味着你会变得比大多数同年龄
的孩子更强、更好。
但那些孩子没得到的,是适当的教育。
过去10年间大联盟在我的祖国设立了许多训练中心及设备,在这方面有长足的进展,但每
一年还是有好几百名年轻球员在高度竞争下被淘汰,回到残酷的现实世界,他们过去投入
好几千个小时的棒球训练也因此付诸流水。
统计数字的结果更令人难以置信。在那群和棒球学院签约的选手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球员
能够得到去美国新人联盟发展的机会。这些到达新人联盟的球员又只有25%的人能够拼上
1A,至于真正登上大联盟留下打数纪录的仅占3%。
红袜队老爹欧提兹(David Ortiz)是多明尼加籍球员的典范,但能像他这样登上大联盟
且职业生涯超过10年的拉美球员真的是凤毛麟角
以下是许多多明尼加家庭得到的提议:
让你的孩子在12岁时放弃求学,追求那达成率仅3%的大联盟舞台。他们通常非常乐意接受
这样的建议,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你能想像在一场6年级的家长座谈会向美国父母提出这
样的建议吗?
我现在已经可以预见有人在推特上发文大喊:“所以勒?这种机会我不收分文去做都求之
不得。”
这些人说得没错,那些孩子也这么觉得。在我打球的这30年来,我还从来没听过有任何人
抱怨:“跟你说,我觉得好不公平。是别人强迫我过这种日子的,我压根儿不想做这事。
”
没办法,这是他们唯一能走的路。
但你和他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些多明尼加的孩子提早结束棒球生涯后,大部份只
能带着小学学历回归一般生活,基本上这在美国不仅难以想像而且还是不合法的情况。他
们应该怎么做?以20岁的年纪回到小学念小六?他们也没有任何专业技术,所以没办法成
为电气技师或机械工。他们在过去10年的人生里只做了一件事:打棒球。
他们很多人离开棒球圈时其实是破产的,因为他们必须把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帮助家中
的父母、兄弟姊妹和表亲,有时甚至整个家族都需要他们这笔钱。
很多时候大家都忘记一旦这些球员签了约,他们全家都会视他为家里的经济支柱,这种担
子和责任对一个16岁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沉重了。(更别提那些棒球皮条客在不受法律管
束的情况下和这些孩子之间订下的商业关系,但那又是另一个复杂的故事,这边不再多谈
。)
棒球为他们打开了一条生路,但大多数人都没办法走到最后。那些人最终只能回归赤贫,
延续这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这正是为什么就连贫穷的美国小孩也能让大多数多明尼加的孩子感到羡慕。在多明尼加,
没有高中学历你连在麦当劳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有一个大联盟的梦想摆在那,多数球员最终会发现他们没办法圆梦,接着就进入生存
模式,在小联盟死缠烂打待到一定的时间足以申请美国公民身份,然后在美国找一份固定
工作,让他们能够继续把美金寄回家里改善家中经济。
我们可以改善这一切。即便大联盟自2000年初以来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还是有很多进
步的空间。
球团应该优先为这些孩子提供完善规划的教育系统,或者至少要有最基本的技职训练或语
言训练。现在已经有些球团试着在做了,但放诸全联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亚利桑那响尾
蛇队最近开始实施一项计画,让多明尼加的球员在祖国棒球学院训练的同时,还能就学获
得高中文凭。重要的是,就算有些球员最终被球团释出,他们还是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完成
学业。
大联盟30支球队都应该提供类似的免费计画。
有一个很简单的逃避借口是没有时间,但任何一个大联盟球员都会告诉你那并不是理由。
如果打棒球让你比别人多出什么东西,那肯定是休息时间。你一天能做的体能跟训练就那
么多,尤其是当年才16、17岁的时候。
这些孩子在学院每天花8小时打棒球、做训练,结束之后就把剩下的时间耗在社群媒体和
打电动上。为什么不好好利用那些时间上英文课或电脑课,让97%最终无法继续棒球生涯
的孩子们能具备足够的基本技术,在离开棒球圈后还能依赖那些技术找到工作?
大联盟真的可以做到从上到下贯彻教育优先的理念,而且他们会发现这么做就跟提供选手
均衡的营养以及适当的重训一样重要,好处也一样多。我会这样讲并不只是从公关或道德
劝说的角度出发,而是因为我相信这在商业观点上也十分合理。
提供年轻拉美球员有系统的教育应是球团的首要任务,或者至少做到提供基本的职业、语
言训练。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已经目睹无数次拉美球员单单因为语言文化隔阂而遭人误解或污名
化,案例多到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明确的数字。现在很多球队比较懂得变通,在小联盟系统
里面雇用懂西班牙语的助理教练协助这些拉美球员,但语言隔阂始终存在,依然制造不少
麻烦。
身为一个同时懂西文和英文的球员,我在小联盟打球的日子里经常被叫去协助会议里球员
和教练的沟通,帮忙翻译他们的对话。即使是很简单、很单纯的误会也要花10分钟解释。
常常我会无意间听到有教练在抱怨某个球员很懒惰、很固执,听到的当下我总是很错愕,
因为我知道对那球员来说棒球就是一切,他只是不知道教练要求他做什么。有时候他听不
懂教练正在告诉他多做一点打击练习或是用某种特定方式进行训练,此时我就要跳出来帮
教练用西班牙文向那名球员解释,而当他了解情况之后,他就会说:“欧!原来如此,真
的很抱歉,明天,明天!我明天会改善!”
然后就没有所谓的误解发生。但如果当时我晚10分钟走进那个房间或没有听到他们之间的
对话呢?假如那个球员不是大牌新秀,他很有可能就会被贴上“懒惰”、“自以为是”的
标签,最后被解约。
语言隔阂绝不仅止于场上的沟通。我就曾目睹好几名受了伤的球员,因为没办法跟别人沟
通,害怕得不敢进去训练室,怕会被别人知道然后被球团解约。原本的一点小伤很可能因
为他们忍着痛、继续带伤上阵演变成难以收拾的严重伤势,威胁他们的职业生涯,而这么
大的问题竟然起自于他们没有完全理解体系运作的方式—这么小的一件事上。
过去10年间,大联盟在消弭沟通障碍上有显著的进展,但还有很多努力空间。如果球团能
倾注更多精力为那群16、17岁的年轻拉美球员建构一套实际有效的教育体系,我们将能挽
救多少不凡的职业生涯?球团同时能因此省下多庞大的资金数额?更重要的是,那些最终
没能上到大联盟的数百名球员能因此脱离不幸,想想看他们的人生和生活品质能有多么大
的改善。
这个议题将持续存在于棒球界。随着近期美国跟古巴之间的关系进展,会有愈来愈多的古
巴孩子开始怀抱着和多明尼加小孩一样的棒球梦。我们这群身在大联盟体系的人应该把这
些孩子视为有感情、有梦想、会饿会受伤的“人”,而不只是一群“新秀”。
身在棒球界的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弱点:
“我们迷恋数字。很多人都把这群球员视为一堆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比如说,这个小伙子
他对上左投的上垒率多少?他的天花板在哪里?他会不会是下一个小葛瑞菲(Ken
Griffey Jr.)?他会不会是下一个?”
这些球员只是孩子。
对球团而言,一个16岁的多明尼加球员能不能看懂三垒指导教练的暗号应该跟他能不能看
懂一本书一样重要。
心得:
其实这种困境同样也会发生在美国打拼的台湾小朋友,也同样的在台湾打球的很多小球员
也是如此,教育是真的满重要的,我是觉得台湾也是有,像后山满多原住民球员都很
弱势,为了钱打职棒的也不少,靠他们这份签约金或薪水,当它们没了这项技能,却只能
做一些苦力的粗工。
黄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