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讨论的是中继投手调度的原则及难处,这一篇,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棒次排列原则。
如前一篇一位版友在推文中评论的,的确我也曾经想过棒次到底重不重要? 第四棒只有第
一轮机率很高前面可能有打着站上垒包,第二轮以后,第四棒完全可能是该局的第一棒啊
!?
因此,还是一样把我所理解的一般性准则列出来,看看有没有一个依据可循:
a. 打击好的人,要往前排,因为在一场比赛里他上场打击的机会相对提高。
b. 最强打者的下一棒不能等级差太多,不然投手就会闪躲你的王牌打者。
c. 捕手不特别要求打击,同一队里的二游不常同时都擅长打击。所以,九个人的串联里
,最少存在2-3棒的断层。
d. 垒包上没有打者的时候,希望是上垒率高的打者上场,而不是长打率高的打者。试想
,一个CPBL重砲手一年也才20支全垒打,你当然会希望他每一支都是满贯砲,这样得分效
率最高。事实上一分全垒打是挺浪费的。
e. 一垒有人,希望是长打率高的打者上场,因为一垒跑者可以靠二垒安打回来得分。
f. 得点圈有人,打击率高的打者即可。
g. 三垒有人,不到两人出局,希望是可以打出深远高飞球,或contact好,不易挥空棒的
打者上场。
h. 一垒有人,不到两人出局,这时候打高飞球被接杀没有用,打滚地球则制造双杀风险
。这时候,会希望是上垒率高,或触击成功率高的打者。
还有哪些原则呢?欢迎版友补完。
棒次排序就以能完成上述原则越多条的越佳。
但是事实上有些原则可能互相矛盾,例如e跟h。因为长打多是高飞球,但是被接杀的高飞
球无益于一垒跑者向前推进。
不知道以大数据的观点,平均每一局上场的第一位打者以第几棒居多?该不会是每棒机率
都是1/9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