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锦辉的争论,感觉很难有解了,
支持他或是鄙弃他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也很难接受对方的论述就先暂时不谈,
但陈大记者提到怎么教小球员这件事,就让我想到前天读过的一篇文章,
“贫穷孩子对未来是没什么选择的。”──易智言、张耀升对谈《行动代号孙中山》
http://news.readmoo.com/2015/07/09/code-name-sun-yat-sen/
跟棒球大环境有点关系,所以我节录一些文章重点跟各位分享一下,
==节录文章如下==
“每个创作者脑中都有很多故事,看哪个成熟了就会写出来。那时职棒明星爆发假球事件
,网络上大家的批评让我有点火气──我认为职棒明星们的确犯了错、也该被批评,不过
网络上的有的评论太过火,感觉好像把选手们当成国内的最高道德指标,而且还容不下不
同的声音,太一言堂了。”
这件事触动了易智言,他打算写一个“高三棒球校队立志打假球、好在最后一年的比赛中
大捞一笔”的故事。
易智言开始约访高中职的棒球校队,做田野调查;在与大量老师、教练、家长及中学生交
谈的过程中,易智言发现国内的高中棒球不大容易和签赌挂勾,而且还发现:校队成员大
多来自学校“体育班”,但这些学生不见得都热爱体育或有相关专长,他们真正的共通点
,是家中有些经济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高中在体育班的孩子,是从小就在体育班里的;”张耀升补充,“
他们很可能会养成对教练言听计从的服从习惯,没有建立自己的是非判准。”
“我问到有偷椅子的,有把学校饮水机分批拆出去卖的;”易智言提供访谈时问出来的事
实,“他们不会觉得偷点东西有什么不对,还会想:就算被逮到了,应该也不算是什么严
重的事吧?”
“喜剧只是个载体;”易智言回答,“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有回我问一个孩子:‘你想
过十年后你在哪里吗?’他笑笑说,‘大概在牢里吧。’我发现那些在台北的贫穷孩子对
未来是没什么选择的,他们不会哭哭啼啼,而会用某种虚无的感觉自嘲,制造出一种喜剧
的效果,挟带着巨大的放弃。”
======
我觉得曹锦辉再怎么争议,他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了,
反正照台湾棒坛的处理方式,这个人几年内在大联盟失去舞台之后,
应该就会在台湾的媒体消失了,了不起一年追踪个一下,反正也无法教球,
大概又回卖面老本行。
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大环境。
我觉得陈记者说出“要怎么教小朋友”这种言语,
本身就是有点虚伪,乡愿,不敢正视问题,或是不了解根本问题的一种说法。
我不是在说,曹锦辉因为小时候的环境不佳,加上少年得志,
18岁就有六千多万台币收入,导致他价值观偏差后来作了错事值得被同情。
我是在说,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养成环境,或是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就算有再多的天才球员,以后还是会有更多像曹锦辉这样的例子出现,
其实用曹锦辉举例还是太怪了,他终究还是法院认证的"没打假球",
黄佳安或许还更贴切一点。
而当你道貌岸然地问“以后怎么教小朋友”时,
先问问自己真的替这个环境作过了哪些事,
或自己“现在”是怎么教小孩的?
曹锦辉跟谁喝酒接受招待终究是他的私德问题,
现在台湾整个棒坛,包括中职里的明星球员,教练,中华队教练,
甚至球员自己家人就是组头的,只要你对圈内有点熟悉,
就知道很多人都有私德的问题。
没有人是完人的,包括你我。
但就好像台北市长柯文哲常常在媒体上失言被一些家长骂
“小孩都会乱学,这样我要怎么教小孩?”
柯文哲说:“你们怎么不教小孩学我努力读书考上医生,当上市长的这个部分?”
是啊,所以关于以后怎么用曹锦辉当例子教我的小孩(假如他也想当棒球员的话)
我会说,不要像他一样做了有道德瑕疵的事,
因为你可能会失去再一次接触你最热爱的事物的机会,
而且会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我也会问他说,在你追求梦想的路上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志时,
你有没有办法像曹锦辉一样默默坚持5年不放弃?
然后当你的同伴需要协助而你有能力的时候,
你有没有办法像曹锦辉对待郭泓志一样,
默默塞给他一张支票而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