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版上讨论过好几次,曾经有人推文说:初恋最美好
这是说对了!
在王建民之前,有卖面曹、锋哥上过大联盟,
但二人成绩与上场的型态不能与王建民相提并论
黑曹03年以先发为主,但成绩不理想,别忘了台湾人好面子,没先被外国媒体大肆报导,
台媒压根不想理你,即使有好表现,官员也不想来沾光。
至于锋哥就不用说了,大概就首安那天被报导一下而已。
台湾人都是随媒体跟风的,把谁炒得火热,谁就成为国民英雄、台湾之光。
黑曹后几年以中继后援为主,上场型态上很难吸引关注,
但直到王建民来就不同了:好成绩+有周期的上场(先发)
一个礼拜才能看一次耶!物以稀为贵,对于社会败乱的台湾人民,
建仔不是不只是台湾之光,更是灵魂救赎,成为对台湾已经
一个礼拜只能看一次,就像鲍鱼天神的恩赐,每周就期待那天到来,
若是中继后援反而无感,不知道该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打开也未必为上场,
支持台湾之光何必这么累?
所以陈伟殷地位无法取代建仔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是取得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第一人,
有人说因为他在人气球团洋基,会这么说的人是从本身是棒球迷出发,
建仔旋风最常被提及的现象是菜市场阿桑都可以硬记英语说出先发打序,
别忘了,这些阿桑本身不是棒球迷,他只是跟风的一员,如果建仔在金莺,
相信阿桑口中的球员会变成JJ哈迪、麻洽豆。
后来陈伟殷表现不亚于建仔,也是好成绩+有周期的上场(先发),
拥有收看习惯的天时地利人和,但为何不受关注。
关键是建仔受伤后有很长的空窗期,
人对事物的热情不能有太长的间断期,这中间突然窜出一个陈伟殷来填补建仔地位,
社会上讨论建仔的话题突然消失(大树事件、队友互动等等),
取而代之是一位零议题的选手,
台湾人关心的固然是选手表现,另外也是有周边花絮可供茶余饭后闲聊,
陈伟殷在台湾人心中则是从零话题开始,
陈伟殷不是不能被炒热,而是他的棒球之路很难吸引媒体:
在日本就成功的人,来到美国只是换个环境而已—媒体会这么想
至于在日本熬到一军的那段日子,媒体是不想去关心的。
但相较建仔就不同了,过去他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优秀的选手(台湾人的认知:大联盟=优秀)
憨厚的小孩肯在异乡吃苦,光是这个话题就足以塑造人格形象,
婆婆妈妈因此将之当成国民の儿子、国民の孙子般爱怜。
陈伟殷虽然成绩好,但没有值得讨论的话题,
人们对事物的热情不能只有场上,还得有场外的话题延续,
这现象只有建仔能带来,所以他是初恋,陈伟殷尚不具这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