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台南球场是统一狮队的大本营
这座球场也是目前台湾举办职业比赛中历史最悠久的球场
在1931年时就已经启用
这两天刚好都有进场看球,第一天坐外野 第二天则是坐在内野
拍了些照片来跟大家讨论一下这座球场
(以下图多,有些因光线不足或人潮拥挤导致手震,还请见谅)
球场外运动公园的牌楼:
![]()
球场大门口的外观:
![]()
![]()
整座球场外围都挂满的狮队球员及啦啦队的看板
不过球员看板都褪色褪得蛮严重的,有点可惜
![]()
球场外挂有本季中职的赛程表:
![]()
进到场内后,一样先来个球场全景图:
![]()
外野的视野:(上层)
![]()
![]()
(下层):
![]()
坐在大型茶里王后方的视野:
![]()
外野是水泥地,直接席地而坐的,建议球团该拉个皮了
![]()
![]()
有些地方甚至长出了杂草:
![]()
![]()
外野内部的空间及走道:
![]()
![]()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台南球场的内外野灯柱都在场内
坐外野时灯柱是在座位前方
因此观众席相较于其他球场显得蛮暗的
周六当天可能是因为赛前下雨,内野部份看台有蛮严重的积水
虽然那边没坐人,但若能清掉这些积水会比较好一些
比赛过程中还有小朋友跑去那边踢水,如果滑倒就不太好了
![]()
![]()
至于内野的部份,台南球场的内部空间是小得可怜,难有发挥空间
通往本垒后方美食贩卖部只有一条窄到不行的走道:
![]()
可能连上个厕所都会窒碍难行:
![]()
一样狭小的阶梯:
![]()
球场的座椅,有附饮料杯架:
![]()
美食街的部份受限于内部空间摊位不是太多
21风味馆:
![]()
必胜客:
![]()
球团自己的贩卖部:
![]()
狭小的美食街一览:
![]()
可能因为内部空间太小,还有一些卖吃的摊位是摆在球场外
球场内也有零星的摊位:
![]()
内野出入口,一旁除了厕所,没有其他多余的空间:
![]()
球队商品部受限于场内空间,是算开放式设置在场外的:
![]()
除了商品部本身,外面也摆了好几摊球队商品:
![]()
台南球场内野的视野,灯柱后方是死角
不过除此之外,其实视野极佳,而且没有讨人厌的护网
很有临场感:
![]()
从看台往下望也可以清楚看见球员练球:
![]()
本垒后方的护网似乎较其他球场来得密一些:
![]()
虽然球场很老旧,但该有的大萤幕一样有:
![]()
台南球场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多元化琳瑯满目的席次了吧:
![]()
钻石席:
![]()
![]()
家庭席:
![]()
![]()
外野的情人席:
![]()
全狮主场方面,一垒侧的福利还是很明显的比三垒侧来得好
像潘威伦的颁奖典礼就是面向一垒侧,礼物车发放到三垒侧的次数也比较少
不过这两天的现场气氛都蛮热烈的
可以感觉得出啦啦队很尽力想要把全场炒热
去过澄清湖,这次到台南,觉得南部球迷也都蛮热情的啊
在主场球队有攻势时,外野的甜甜圈还会跟着节奏亮起来:
![]()
平常的样子:
![]()
之前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询问新竹球场的整修进度
当中有提到个人认为比起新竹,现在台南更需要一座新球场
(除非统一狮搬离台南,但我觉得这可能性不高)
事实上台南球场能从1931年开始启用,最初只能容纳900人的球场
变成今天11000人容量的棒球场已经很难得了
但我每进一次台南球场,就越发觉得这座球场已经不适合举办职业比赛了
更何况这还是一支职棒球队的主场,每年动辄举办30场比赛以上
老旧的建筑结构能否长期负荷数千名球迷的唱唱跳跳
若遇到紧急事故时那糟糕至极的动线如何疏散群众
整个职棒的比赛质感要提升,球场硬件绝对是最基本的一环
虽然说跟澄清湖球场比起来 台南球场算是幸福的了
至少在比赛场地方面养护的都还不错
从球场各式各样的改造可以知道统一球团对主场经营并非无心
但我相信更多的应该是力不从心
单论球场的硬件,看球舒适度,台南球场别说斗六了,说不定连嘉义球场都比不上
去过台南球场的朋友,对这座球场大多的评价都是:挤,脏,旧,乱
他们并不是对中职很了解的球迷,可能也不知道这座球场的历史有多悠久
球团花了多少心思等等
除了重要的大比赛,球场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诱因能吸引其他人进场
很多人喜欢说南部球迷不爱进场看球
但就我实际进场的感觉,连三不五时被拿出来嫌的新庄跟天母球场都比台南澄清湖来得好
当票价同样三百,三百五(桃园假日热区除外)
台南球场的环境却差这么多的情况下
还有五六千人愿意进场看球,真的是没什么好嫌的了
(忘了说,连去两天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统一狮王在发威 吼吼吼吼 有够洗脑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