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中职退役即失业? 多念书学技能 体育班将

楼主: Ivanov (Visca Catalunya)   2013-12-16 19:42:22
(因为最近有在欧洲这边跟球队打球所以来分享一下别人怎么做)
1. 我之前可能有分享过 荷兰的棒运发展就像足球 是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
每个地区都会有小球队 跟同样等级的队伍在四月到九月进行小联赛
这样的小球队会包括少年组 青年组 成人组 跟老人组
这样的联赛体系是荷兰棒协制定的
打得好(该联盟前二或前三)的升级 打不好的降级(最后两名或三名)
最高层的联赛是半职业的比赛
对于小朋友来说
比赛在周末 所以不会影响到授课时间
训练为了上场都在冬季 所以冬天也有事做
比赛的时候或许或多一天 星期六练球星期天比赛这样
这些小朋友都没有特别"专业化"
荷兰棒球的专业化大概是在高中左右 有一些美国人来这儿开的棒球学校
或者是比较有规模的地方俱乐部偶尔会邀请MiLB的球探/教练来看看 待个一阵子
找有潜力的球员直接去美国
毕竟棒球在荷兰本土并不是主要的竞技运动
(说真的荷兰国家队强也是靠不少加勒比海前殖民地出身的选手)
对他们来说 棒球就像是一个"推广参与"
所以专业化事实上没有这么早 学生还是受得到一般的教育 专业化决定在高中才开始
2. 竞技运动的"商业化"成分
我个人是认为商业化程度越高的话 就会往前推专业化的时间点
毕竟投资报酬率高 提早投资效益如果够好 有人就会去这么做
如果换成是足球而不是棒球
事实上在小学上下几乎就会直接丢到足球学校去了 直接专业化
为什么? 因为预期报酬高
再加上欧洲这边基本上足球就是个很大的产业 踢不上去
球探 基层教练 甚至再转回技职体系念书 都还有机会
3. 台湾的专业化是否过早?
台湾的专业化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对于一个好的棒球选手"可以"有不错的预期报酬
这个"可以"建立在台湾职棒的体制要更加健全
两三百万签约金 七八万薪水看起来很多
但是这已经是淘汰掉多少人的结果? 对于一个棒球选手牺牲的机会成本有多少?
虽然这些都很难估计 可是简单来看
如果说打球的预期报酬>打球的预期成本 那么就还是会有提早专业化的空间
我记得看过一些棒球员的故事 他们通常小时候家境都不好
棒球队给吃给住 还给予一个机会 这事实上就是他们提早专业化的原因
回到问题: 到底提早专业化对于台湾的棒运长远发展好不好?
对于球员个人来说: 他们的风险就是不打棒球就跟一般人一样 得用其他技能工作
所以提早专业化就是: 他们(被迫)选择了他们最有优势的事情来发展
这样的迫使选择造成的后果 除了个人要有风险意识摊平分担外
我能想像的就是像荷兰的体制会辅导球员回到学校
或者是把市场做大让相关的就业机会变多
这也就引导到了下一段: 提早专业化在台湾的副作用 参与度很低
我不懂为什么这在台湾会发生 至少在欧洲足球专业化也没有造成整体参与度很低
我在台湾有个感受是: 大家说得一口好球 真的会去动的人还是有限
这几年好很多了 在我成长经历 "体育班"就像被贴标签另外一群人
其他人都不会去了解他们在干嘛
参与度很低就会让相关的市场发展不出来
荷兰这样的参与度 已经会造成公司跟地方家长会呀什么的 会拿钱出来请教练
甚至足球俱乐部(其实应该是地方运动俱乐部)会成立棒球部门
这样就促进了很多就业机会
台湾分流之后就完全无关 所以棒球的创造就业就只有在"单独赛事"上
但是持续性的就业深耕市场的缺乏 让想要投入的人没有诱因去做这些事情
就扼杀了很多打不上去的球员的就业 或只是 就算这些人就业了也没有更多诱因去进修
反正逼迫球员早熟就能够让这群人能够满足他们的经济诱因
要深化"投资"自己不见得是必须的
这其实是种恶性循环 太专业化 门槛太高
导致公众资源不投入/或者是投入的好处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这样对于棒运长久发展我看不到太大的好处
我是认为公众参与增加就会提高球员的"潜在工作机会"
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人进来加入棒运 同时也会让更多有潜质的人被挖掘
专业化太早跟过度功利 在台湾没有相应的高报酬诱因下
只会把专业棒球的潜在可能越缩越小 也会把市场做死
作者: Portland (Portland)   2013-12-16 20:44:00
作者: joe7226107 (Shane)   2013-12-16 21:17:00
推 越讨论越明
作者: cavinlai (红发齐格飞)   2013-12-17 10:41:00
推国外的状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