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s6163 ()》之铭言:
: 中正最强的应该是十六、七年前 那时候有两个投手 一个可以投12x 另一个投13x
: 那时候教练叫作赵平南 也是中正的校友
: 听说他有教练的执照 星期五下午都会抽空来教大家打球
: 我记得当时连高苑的人都摸不到这两个投手投的球
: 加上凶猛的打击 曾经在报纸上出现"中正狂胜永达 33:2"
: 当时的33分是破纪录 连跟兄弟打友仪赛兄弟都差一点输掉
: 不知道现在的实力如何了?
坦白说,
要知道在33:2这个故事之前,
应该要先讲一个26:1的故事。
虽然我是称不上有资格讲这段的人。
先简单说明说一下为什么会我说自己不够格说这段故事。
我是中正高中末代卡其服的那届,
达成33:2这个成就是高我一届的学长们。
我自己只有高一参与过棒球社,
高二跟其他学长跑去创了台球社后就没回去棒球社了。
所以简单来说我是棒球社的逃兵,
很多事情我也不是那么清楚,
以下记述如果有误请,当时的学长学弟们替我指正。
话说回来,
我还记得当初会选中正高中就读,
是因为在选校前在中正高中那个比一般北市高中大得夸张的操场中,
竟然看到一整组全新的打击练习网,(就是这玩意→http://ppt.cc/S-k- )
于是欣喜若狂选了这间。(虽然最后还是叛逃到台球社)
总之,
我一开学后就马上加入棒球社。
当时的社办是利用一楼楼梯后方空隙木板隔起来的,
社办的门口后面挂了一幅大概B4大小护贝好的相片。
照片是学长们参加第一届金龙旗比赛结束后拍的,
背景是当年老台北市立棒球场的记分板,
分数那栏客队亮着刺眼的26、而主队则只有1,
对照着学长们木然的脸,形成令人难忘的对比。
这是当年中正高中第一场以26比1惨败给北港农工的结果。
所以我们每天开始练球跟收球时,
都会看到这张照片。
我记得有些学长提过当时会去后哭着事情,
有时候队上练球开始有人懒懒散散、打不起精神,
当任队长的学长就会斥责说你们还想遭受一次那样的屈辱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棒球社的练习是一到五下午都有的。
夏天还好,但冬天下山太早,
夕阳快到地平线时,
很容易因为看不到球而被砸到脸。
担任投手的两位学长更辛苦,
他们每天早上都要练投,
投到七点半在回去教室参加早自习考试。
当时还没有周休二日,
所以练习的重头戏是礼拜六下午。
这个时间赵教练会来,
大部分的练习内容都是守备。
快到比赛时,
会开始练跑垒跟牵制,
还有提早盗垒、夹杀的处理方式。
我还记得担任投手的学长当时在金龙旗时使用牵制,
让球评跟主播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当时我们棒球社的设备以社团性质来讲算是相当豪华的,
这都是学长们创社时的心血,
那时社里面除了有之前提到的打击练习网外,
还有一台发电机跟两台发球机,
不过发球机拿来练习打击的次数不多,
反而比较常来作接高飞球练习。
因为发球机飞行距离固定,
教练跟学长能够比较仔细指导后退接杀的要诀跟起步方式,
自己用人打的话常常十球中只有两三球打到理想的距离。
因此,我到现在都还敢说,在我高一那一年,
中正高中棒球社的练习扎实程度绝对是全国公立高中首屈一指的。
第二届能打出33:2的成绩,
第三届跟当时科班后端班的桃园农工打到8:5逆转惜败,
都是学长们在26:1惨败后很努力练球的成果。
当时我们主战投手陈杰均学长有颗很杀的曲球,
这颗球连科班出身的桃园农工都打不好,
只好不停碰成界外球,让学长投了120多颗球不得不退场,
才能单局灌8分一举逆转我们。
我的学长以及我同届社团同学老实说在体育天分上真的就是很一般人,
能练习的时间跟科班比起来也少太多。
当时队上一般人最有印象的两位投手陈杰均学长跟徐立新学长,
他们当年能投超过120KM的球速,并且每场投将近一百球,
都是每天练习下点点滴滴累积下来的实力。
我记得第三届的建中派出来的不是一般生,
而是夜间部的黑衫军橄榄球队,
比体能比运动天分我学长们跟他们是没得比,
但当我们第三届第一场碰到他们,
徐立新学长在提前结束的15个出局数中赏了他们12K,
这就不是天分而是努力程度的问题了,
至少在这项运动上我学长比他们努力数倍不止。
前些日子有版友反对这种科班跟非科班参在一起的大混赛时候,
我是颇不以为然。
我觉得科班跟非科班比赛有时不是单纯输赢本身的意义,
或者对整体棒球技术能不能精益求精的问题。
至少对非科班的学生─也就是一般的普罗大众而言,
能透过这样的比赛体悟到这项运动的美好以及努力过后的改变,
或许要比我国棒球实力能不能超日赶美来的更有意义。
最后也想对今天输球的中正学弟妹说别灰心,
输球才是努力的开始,
在空间广大的中正,
就要尽情热血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