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9月5日电
题:“专业冷”“校园热”——中国棒球运动现状透视
新华社记者闫平
一面是专业棒球队惨澹经营,一面是校园棒球队风起云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专
业冷”、“校园热”,构成了中国棒球运动冷热不均的现状,成为如今国内棒球运动发展
状况的真实写照。
(小标题)专业冷:7支专业队在苦苦支撑
中国棒球协会秘书长申伟日前在大连观看全运会棒球比赛时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仅有
北京、天津、广东、江苏、上海、四川、河南7支专业棒球队,与足、篮、排以及其他很
多项目相比,少得可怜。申伟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棒球已在各地开展,而且很普及,
“首届全运会上共有23支棒球队参赛,这也是全运史上参赛队伍最多的”。据大连市棒
球协会主席任举一介绍,首届全运会上就有棒球项目,过去辽宁、甘肃、陜西、河北、福
建、湖南等地都曾有过专业队,辽宁队曾获得过全国棒球联赛冠军和全运会亚军,甘肃队
也曾拿过全国冠军。与繁荣时期相比,现在全国的棒球队已经减少了一半。
辽宁棒球队领队赵福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辽宁棒球队是1994年取消的,三年
前,为了备战辽宁全运会,与北京市签约,由北京二队代表辽宁省出战全运会。他认为,
这些年辽宁之所以没有重新组队,经费恐怕是主要原因。原有的棒球场没有了,重建需要
大量资金;养一支球队日常开销也很大,仅到外地参加一次比赛,就需要七八万元。他还
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名运动员手中的一根球棒七八百元左右,一个专用手套1000元
左右,一套服装七八百元,一双球鞋六七百元,帽子100多元。加在一起,至少300
0多元。“另外,民众对棒球的关注也很少,电视转播几乎看不到棒球的身影,网络上也
很少见。”他说。
对于赵福贵的看法,申伟表示认同。她说,正是因为有些省市感觉投入大、器材昂贵
、运动员培养周期长,所以将棒球队砍掉。也有的地方看到进入全运会决赛的只能有6支
球队,怕忙活半天拿不到奖牌,出力不讨好。此外,棒球离开奥运会,更使这一小众化的
运动雪上加霜:原有的赞助商陆续退出,国家对这项运动投入的经费大幅缩水,联赛被迫
终止……
(小标题)校园热:上千支棒球队搅热校园
与专业队遇冷截然相反,棒球在大学校园中竟然有相当高的人气。在中国职业棒球运
动渐趋萎缩的背景下,高校棒球赛的火热程度却超乎想像。据申伟介绍,今年4月13日
开赛的第十八届首都高校棒垒球锦标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等17支棒球队、11支垒球队参赛,颇具规模;尤其是北大与清华的冠军争夺战,观众
爆棚,组织方不断提醒观众,尽量保持与赛场的距离。目前高校棒球运动在北京、上海发
展最为成熟,广东、山东等地的发展也非常好。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报名参
赛的队伍达40多支。申伟说,中国棒协通过与教育部的合作,使得有棒球队的大学达到
140所左右,棒球队伍数百支,仅清华大学就有四五十支棒球队,如果加上中小学,学
校的数量加起来有1000所左右。中国的棒球人口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10万人以上
。“校园热”将为这项运动在社会层面的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
申伟认为,对高校而言,棒球既能让学生锻炼身体,又能让他们增强团队意识,这足
以让这项运动在中国高校拥有广阔的市场;一旦高校棒球能够出现达到世界顶级水准的偶
像球员,那么中国高校棒球运动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此外,民间蕴藏的棒球热度也不容
小觑。去年开始的全国棒球公开赛,有超过2000支队伍报名。来自大连、乌鲁木齐、
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天津等地的300余支球队近万名球手进行了超
过300场的比赛。
(小标题)“体教结合”推动中国棒球运动的发展
在任举一看来,本届全运会上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山东、山西、广西三个省区参加全
运会棒球预赛时,派出的是大学生队代表省队参赛,这说明大学生棒球队已经得到当地体
育部门的认同。他说:“体教结合”对推动中国棒球的发展是一个好办法。中国传统的体
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系统相脱节,在教育系统内培养高水准运动员,可以有效地提高运
动员的素质,解决退役后出路、培养效益低和高淘汰率等问题。赵福贵告诉记者,现在广
东队有一部分球手就在大学学习,上海队也是这样。全运会后,辽宁省如果组建专业队,
也会采取体教结合的办法。
申伟表示,在政策上,从明年开始,全国将增加青少年棒球一级运动员的名额,会鼓
励更多的学校招收一级运动员,可以直接上大学,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形成一个良性回
圈的链条;希望能借助“体教结合”的模式,既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能培养出更多
高素质、高水准的职业运动员,为中国棒球运动注入活力。“如果从小学、初中、高中、
大学形成‘体教结合’的模式,孩子们到了大学还可以继续打棒球的话,到那个时候,可
能就会形成‘一条龙’的体制了。”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