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以奥运敌对投手强度评中华打击 (恰&take)

楼主: lovelyhan (老人膝盖老人腰)   2008-08-21 18:53:57
话说在最前面
我不是象迷,也不是狮迷 (不过我承认我喜欢恰恰和阿扁)
本篇只是把恰恰和take两人在奥运/国内的成绩
拿来和他们自己做比较后的分析文
以下正文的格式为:恰恰奥运+国内成绩→恰恰分析→
take分析→tkae奥运+国内成绩→总结。
如对此文有其他不同意见欢迎回文讨论、批评指教
也请言之有物。
恰星人
总和打击表现
打数29 安打9 三振4 四死4 打点2 全垒打0
左边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2 滚地球出局5 安打2
中间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1 滚地球出局6 安打3
右边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1 滚地球出局1 安打4
长打
其中也是击球最结实的是对日本直击左外野全垒打墙的2B
还有对韩国右外野车布边追平2B
其他一垒安打落点
左平飞安1 左滚安0 
中平飞安2 中滚安1
右平飞安1 右滚安1
让人死心蹋地爱恰恰的短打安1
国内打击成绩-中职19年
打数204 安打79 全垒打5
安打落点分布
右全4 右安34
中全1 中安16
左全0 左安18 内安6
分析:
如果只看恰恰在国内的表现,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恰恰充份利用
中职捕手外角球讨生活的特色(EX 高志纲、陈瑞昌←还好跟恰同队)
安打和全垒打的落点几乎都是集中在右(反)边方向,把LATE-SWING
的功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从数据上把左中方向的安打球合计后
都还没有右边方向的安打多,可以说恰恰单靠这招把中职的外角配球
法吃的死死的。
而奥运棒球赛中的恰恰和中职的恰恰不是同一个人。
但恰恰到奥运比赛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展现了对短期比赛的超强
适应力,一部份也是国际赛经验丰富的原因,击球的落点比例以
(左、中、右)的比例来看分别是(9比10比6),完全和国内
赛事的表现不同,反方向的击球锐减;依照其他外国对手不同的配球
而使用不同的击球策略,从结果来看也收得很好的效益,只有在最后
对上加拿大时没有安打和保送。
惟独比较可惜的是,恰恰依旧延续国内赛事时的中程火力,甚至也
稍微被较高阶的他国投手压制住,几乎都是破坏力较小的短程安打,
唯一咬中球心的深远飞球只有对日本时的直击全垒打墙2B,而且还是
左外野方向的击球。这七场比赛都有看的球迷们应该不难发现,恰恰
有试图使用推打的方式击出较深远的飞球,可是因此我们也看到了
很多右边看台上的界外飞球,较能解释的是各国投手的球速和球威
确实降低了恰恰的反方向打击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赛事里的恰恰:
“几乎没有打击死角的长枪”
====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分隔线==
潘take
总和打击表现
打数19 安打0 三振6 四死1 打点0 全垒打0
左边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4 滚地球出局0 安打0
中间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3 滚地球出局4 安打0
右边方向击球 飞球出局0 滚地球出局2 安打0
长打

其他一垒安打落点

国内打击成绩-中职19年
打数217 安打77 全垒打12
安打落点分布
右全5 右安31
中全3 中安19
左全4 左安12 内安3
分析:
从国内赛事来看take的打击成绩来看算是比较全面性的打者,
但还是以右 (顺手) 边方向为主要打击趋势 (拉回式) ,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赛事中,面对中职的投手群所投的球,
take击球时都能有非常好的contact,加上take有高于平均水准
的打击power,因此可以击出不少的深远飞球。
但是到了国际赛事中,面对不同等级的投手阵容,take似乎无法
表现出和在中职一样的好成绩;take这次奥运主要面对的投手阵容
分别是古、美、加、韩,投手战力一字排开都比中职投手实力还
高出一个等级。
比较起来,反而take没办法发挥自己的左打优势,在奥运赛事中
(左、中、右)的击球比例分别是(4比7比2),擅长的拉回式
打击不可否认的被球速、球威较好的国外投手压制。
球速压制
先从take的击球落点来看,擅长的拉回式打击因为无法适应对手
的球速,所有的飞球全被压制在中间方向,而右外野 (顺手) 方向的
飞球连一个都没有,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我在此大胆推测是因为
take较无临场国际赛事的经验,没办法放手下去全力打击。
球威压制
take在第四场面对古巴后,发现无法以原有的攻击方式获得效益后,
据我和几个球友的观察后也看到take开始试图改变攻击策略,
对韩、美、加三场比赛take总共击出了三个左外野飞球,两个中间
也是偏左外野的飞球,这几颗飞球大都有不错的击球contact,但
飞行距离却无法拿来跟take在国内的击球距离做比较,这也的确是
take在遇到高阶投手时无法突破的窘况。以下也附上take在国内击
出HR时所面对的投手清单 ( http://0rz.tw/ed4Hy )…
总结:
在此次奥运中球员们最该学习的是恰恰对于短期比赛里所展现出来
的适应能力,根据对手的实力来调整出自己最好的击球手感。
记得有前辈曾经说过一句话:
“差一点点,就是你我之间实力的差距”,尤其在实力相当的比赛
中更是如此。
对于take的表现,用一次定生死的方式来评判其实是不公平的,
毕竟台湾棒坛也正慢慢的进入到汰换新血的时刻,目前的几门重炮
也很难保证每个往后都能有斑龙丸的加持,年轻选手的持续养成对
台湾棒坛和台湾每个球迷来说都是很乐于见到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