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本没有真正职棒 http://tinyurl.com/hjhms
日前某中华职棒球团召开记者会,声明因为近日进场人数减少,使球队营收减少,因
而无法进一步扩充其软硬件设施。而该球团将盈余减少的原因,归咎于台湾没有足够
的棒球人口,“饼”太小。
上述想法不仅是报章杂志,同时也是网络讨论中的主流思维。众人误以为职棒成立至
今始终原地踏步,乃是由于先天棒球人口不足导致,因此“节俭”的作法才是符合本
地特殊环境的策略;而某些球团之所以可以在近年来快速成功,是因为他们可以发挥
“球团与母企业互利”的效果。
职业头衔业余联盟
人们之所以持此一论点,实因多数人被“中华职业棒球联盟”中的“职业”一词所蒙
蔽,而未想到中华职棒在制度层次上,只是个空有职业头衔的“业余”联盟。上述“
球团与母企业要互利”此一思维,便是业余思维的代表。
以上面那句话来说,在台湾似乎成立,但在日本就不一定,在美国则完全没道理。纽
约洋基队的老板史坦布纳原是造船业者,他买下洋基队,对其造船生意有帮助吗?完
全没有。西雅图水手队的母企业是任天堂公司,也没有传闻报导任天堂公司买球队是
为了增加在美曝光率。更不用说像是奥克兰运动家、德州游骑兵,这两支球队都只是
一群有兴趣、有钱的投资人一起集资买下的,它们根本就没有母企业。
平日习于“母企业与球团互利”的读者可能会好奇,那么球队如何生存?棒球公司当
然是直接从棒球产业中获利:球团花钱建立球探部门、农场养成体系、医疗团队,尽
可能挑对球员、让小球员成长得比人好,以减少球员的薪资支出;并想办法让比赛更
有娱乐性,塑造在地认同,想办法增加进场人数来增加收入。
若球团赔钱怎么办?这就像一般的营利公司,公司赔钱就请总经理下台,若仍持续亏
本,那就把球队卖掉,换新董事入主。毕竟职业球队是一间营利公司,不像业余球队
只是公司内的一个部门,旨在降低母企业税赋或塑造企业形象而已。经提醒后,相信
读者会发现,今天台湾多数的职业棒球队,多是用玩业余球队的方式来玩职业棒球。
然而为什么这个状况可以持续存在?
公开平台制定体系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几个名义职业、实质业余的职棒球团,它们从根本上垄断台湾职
业棒球游戏规则,所以它们才可以鱼目混珠,用职业层级的名义玩业余层级的游戏。
如果中华职棒有正常的“职业棒球”制度规范,例如劳方有自由球员制度,一二军间
有合理的薪资约定;资方有公开透明的球员买卖平台,以及“真正”的 waiver,台
湾棒球运动员的薪资就会大幅提升,而球员大举上升的薪资,自然会逼使部分买不起
明星球员的球团,去建立自己的球探部门,以及二军养成体系。
自然而然,全联盟的竞赛水准会提高,娱乐性会更强,观众自然会进场,棒球人口也
会增加。到时,我们才能说台湾有真正的职业棒球联盟。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生
吴伟立
职棒体系若能建立制度,恢复盛况并不难。图为职棒15年总冠军比赛。资料照片
图:http://tinyurl.com/zfnzt
【2006/09/12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