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nyurl.com/b5ccc8ut
※ 本文摘自《长胜心态》,原篇名为〈“一切都是为了奖牌”:竞技运动的真相与迷思
〉
奥运选手心底话:夺冠喜悦不持久,银牌沮丧感超乎想像
2021.8.3 READMOO编辑团队
文/凯丝.毕晓普;
译/钟玉玨
英国爱尔兰裔自行车选手麦可.哈金森(Michael Hutchinson)指出,观众往往比得胜的
选手更开心。教练与老师若抱着“运动最让人开心的事莫过于胜利”,这样的心态可能让
旗下选手不期待也不奢求开心这档事。这也会影响运动员的思维模式,一旦赢了比赛,感
受到的“狂喜”与他们预期的差太多,会导致许多冠军选手成绩开始走下坡。
冠军的“解脱”
许多胜利者大同小异地提到了解脱。划船名将史蒂夫.雷德格雷夫在一九九六年亚特兰大
奥运替英国抱回唯一一面金牌后,接受访问时提及他承受的庞大压力。这个采访距他摘下
奥运金牌不过几分钟,但全程感受不到丝毫喜悦,最后的结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却也充
满负面情绪:“如果你们当中有谁看到我再靠近船艇,我允许你们对我开枪。”
哈金森深入剖析了胜利者的情绪反应:
你赢的次数愈多,愈是觉得松了口气。随胜利而来的纯粹喜悦稍纵即逝。对于那些把体育
这样微不足道但又困难不已的事情当作事业来经营的人而言,这门事业让人纯开心的阶段
短暂到可能在他们可投票的年纪,就已成渐逝的记忆。开心逐渐变成成就感,然后是满足
感,最后是松了口气的解脱感,心想自己总算办到了,经历这些岁月,每日、每周、每年
的操练,净想着如何把这件小事做到尽善尽美,所幸没有虚掷人生。
奥运划船金牌选手汤姆.蓝斯利(Tom Ransley)深有同感,在二○一六年里约奥运简直
不是人干的激烈比赛后,重申了这种解脱感。他说,等在起跑线时,他觉得自己像“一台
只会执行指令的机器”:“为了赢得比赛,只要执行一系列事先预演过的流程,这是肌肉
记忆,而且心里想的是,赢是唯一可能的结果,其他结果都是输。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大赢
家赛后只会感觉松了口气。完全的解脱,总算落幕,一切都结束了。”
安卓.阿格西(Andre Agassi)在自传《公开》(Open)里描述拿下期待已久的大满贯后
的心情,揭露胜利这只怪兽,读来心有戚戚焉:
两年来大家说我扮猪吃老虎,把我捧为名人,但我不觉得温网改变了我。
其实我感觉
自己更像是被告知了一个龌龊的小祕密:赢球根本啥也改变不了。现在我拿下了一个大满
贯,我发现了一件世上鲜少人获准知道的祕密。赢球的好心情没有比输球的坏心情好多少
。开心的时间不会长过沮丧的时间,其实根本差远了。
亚军的沮丧
如果这是一些胜利者的感受,那么其他人呢?首先,让我们看看银牌得主,他们距离冠军
仅一步之遥。凯瑟琳.葛瑞格五度入选英国奥运划船国手,提及她在二○○八年北京奥运
摘下第三面银牌时的感受,指称:“简直像一场丧礼。”队友安妮.维农(Annie Vernon
)则是生平第一次抱回奥运奖牌,指称这结果“到死都会觉得遗憾”。6o们这支划船队
顶着庞大的压力与各方的期待,希望她们能获胜,为英国女子划船队摘下第一面奥运金牌
。
进军北京奥运前,她们已连续三年拿下世界锦标赛冠军,而且在两千米赛遥遥领先对手。
结果仅抱回银牌,真是令人心碎;队员、记者、评论员与专家的反应一面倒的负评。船员
在领奖台上痛哭流涕。难怪一项研究显示,银牌得主的压力似乎限缩了他们的寿命。
英国跆拳道国手卢塔罗.穆罕默德(Lutalo Muhammad)在里约奥运摘下银牌后,哭倒在
父亲怀里。他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这是我这辈子最低潮的一刻。”过了六个月,他说:
“我无时无刻不想着里约那场比赛,我被它伤到痛彻心扉。我这辈子永远也忘不了这遗憾
。”
喜剧演员杰瑞.赛恩菲尔德(Jerry Seinfeld)嘲讽社会对待亚军的方式:
我想如果我是奥运选手,我宁愿自己吊车尾,也不要摘银 你知道,夺金,感觉很爽。
夺铜,你会想,好吧,至少我没有空手而归。但是夺银,感觉像是在酸你,“恭喜”你差
一步就赢了。在所有败将中,你排在榜首,是头号失败者。”
那么其他人呢?有趣的是,铜牌得主的反应刚好相反。一项研究显示,他们领奖时比银牌
得主开心。对他们而言,胜利的“相对性” 与比较性(例如,你的成绩取决于表现是否
优于周遭其他人)对他们较为有利。银牌得主通常会对“没有赢到”金牌感到遗憾,但铜
牌得主则会将自己与第四名选手加以比较,庆幸自己至少拿了面奖牌,因而比银牌得主来
得开心。10ōo些针对“银牌症候群”所做的研究多年来让研究员着迷不已。这些研究凸
显了大家一开始定义成功以及设定目标时,采用的标准有多重要。
.....................
竞技运动带来的压力难以想像
对于球员和投入的球迷来说可能都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关注、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