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赟: 没事给自己多找点事

楼主: iamshana (CANINE)   2019-08-24 19:44:19
没事给自己多找点事
原创: 蔡老大 和蔡赟聊羽毛球 今天
什么样的运动员才算得上最优秀?我觉得有两个标准,第一,大赛成绩突出的,比如林丹
、陶菲克;第二,虽说没有大赛冠军,但是在大赛中总能保持高水平稳定表现的,比如李
宗伟。
现在很难界定“小黄人”到底算不算最优秀的运动员,从他们近两年巡回赛的表现来看,
确实有点“独孤求败”的感觉,无论是成绩还是场上的压制性优势,都足以证明他们的优
秀。但再看看这几年他们在大赛上的表现,却又难以称之为最优秀,毕竟像今年世锦赛这
样首轮就出局的糟糕表现,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在大赛中“掉链子”了。
其实这种情况我也想不通为什么,过去也有顶尖选手在巅峰期时世界大赛中首轮出局的情
况,但基本就一次,之后就能马上调整,在之后的比赛中保持高水平稳定输出,但是“小
黄人”这样连续大赛摔跟头的,很少见。
我会尝试通过回忆我们那时候的情况去解答这个问题。当时我们这批甚至更早的运动员,
都有过大赛较早被淘汰的情况。个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面对大赛的氛围时,不可避免地
会感到紧张,直接表现就是头脑很清楚,但是身体不听话,肌肉僵硬,很多细节的技战术
安排根本执行不出来,而且这样的情况在场上几乎无法调节。自己很清楚在技战术上要做
什么变化,但是身体根本做不到。
但这也只是在早期参加比赛的时候会出现,之后这样的大赛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就越来越
小,这就是大赛经验积累的过程。对于“小黄人”来说,参赛次数足够多了,你要说他们
还是在大赛时会紧张导致发挥失常,反正我不信。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平时表现太好,导
致大赛的时候太想要而造成的发挥失常。但是这样的解释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我们经常说
实力和自信是由胜利积累而成的,可“小黄人”平时那么多好成绩的积累,到头来难道还
变成大赛时的负担了吗?
回想我当时打球的时候,越是到后面,夺冠之后的兴奋时间持续的就越短,都会马上投入
之后的训练。因为那个时候对手太多了,除了领跑的4对组合,马来印尼韩国丹麦英国全
有对手,稍不注意都要被他们冲击掉。我记得之前和大家说过,有一段时间和古健杰/陈
文宏几乎每周都要碰面,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对手针对我们做了改变,自己要是做的不严谨
一些或者稍微放松一些,那对手马上就会把你击败。在这样的氛围下,面对训练比赛,我
们的注意力一直很集中,对手之间高质量的对抗,始终要我们保持在一个紧绷、严谨、认
真、投入的态度。我印象最深是2006年我拿完世锦赛冠军之后,这种需要严谨的感觉就更
加明显,在训练中对细节的要求也更高。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或许能够找到“小黄人”大赛频频“翻车”的原因:他们平时的
比赛打得太顺了,对手给他们制造的困难不够,以至于他们在比赛中不够严谨依然能取胜
。其实近段时间会发现他们很多球都是3局赢的,并不是实力使然,而是他们过于放松的
态度不能保证连续的严谨,总是犯错误送给对方一局。过去印尼选手球风也很潇洒,也喜
欢玩,但他们潇洒和玩只是形式,内容上在细节中扣得特别细致,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缺口
留给对方。而“小黄人”现在无所谓的心态都快养成习惯了,虽说巡回赛成绩耀眼,但是
细节方面也给对手留下了可以实现突破的缺口,而这样的缺口在世锦赛这样的大赛上,会
被放大的。
连续在大赛失利,“小黄人”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改变。的确,在平时的巡回赛中,现在的
对手给他们制造的困难确实不太大,外界的刺激不到位。可为了自身的提高,我觉得他们
应该学会没事给自己找点事,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些,让自身的缺口更小、更少。看看印
尼羽毛球历史上那些成功的运动员,论天赋都不比“小黄人”差,而在严谨细致方面,他
们都比“小黄人”做得好,这就是差距。
还有一位又一次在世锦赛早早折戟的夺冠热门,戴资颖,不过她本次世锦赛的情况和“小
黄人”不太一样,世锦赛前她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强势,所以本次出征整体姿态还是放得比
较低,但还是没能在世锦赛上证明自己。小戴的“大赛低迷症”,对我来说也是个谜,大
家觉得她的问题出在哪呢?欢迎留言讨论。
https://mp.weixin.qq.com/s/RKdoQdr_dgVrLPpR4HcGAg
作者: richard88502 (RichardChi)   2019-08-24 20:52:00
女单很明显其他选手都进步很多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