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读到《赏识教育》,一本年代有点久远的书,讲述作者如何把他智商平平的哑巴女儿教育成神童的故事
我没有要儿子成为神童,只是那阵子带小孩带到有点灰心,长辈推荐我看这本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书的引言这样写:
“这个方法又神奇又普通,又新鲜又古老;是所有父母本来就有,却未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又无意中遗忘了”让我很好奇,如果有这么棒的方法我怎么可能忘记w
反正应该不会有人找来看,我就破梗了(喂)
(防雷页)
作者的秘诀在于“赏识”
那究竟要如何做?要如何赏识我们的小孩?
请回想孩子婴儿时期你们的相处互动
我儿子现年1y9m,婴儿时期离我还不是太遥远,怎么对他?不就是每天抱着他说爱你,被他的一举一动融化吗?当他咿咿啊啊一屋一呜发出声音,我给予大大的回应;为每个小小的进步如开始翻身、学会爬行欢欣鼓舞吗?
作者说,这就是秘诀(到底在哪,还是看呒对不对)
讲个前阵子发生的事,我带儿子去诊所评量发展,医生拿出积木要儿子叠高,儿子叠叠倒倒,有时两个、有时三个,就是没办法叠到四个,医生一边解释一边说明这个阶段的手眼协调能力,能叠3-4个就很厉害了
我表面上没事,却察觉到内心隐隐有鼓冲动“想向医生解释我们在家里没叠过积木,今天是第一次”以及“想告诉儿子该怎么做”
后来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我在焦虑孩子没叠到第四个、没能做得更好,没想到希望孩子健康快乐长大就好的我竟然会在乎这件事
在作者看来这就是缺乏赏识,我不相信孩子做得到,不相信孩子“行”,跟我在婴儿时期对待孩子的方式已然不同,有看出差别吗?
婴儿时期每个小小的进步父母都给予大大肯定,翻身失败,没关系再来一次!差一点,没关系再试一次!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就差一点点了,很接近,快要成功了!加油,你可以的!还记得吗?我们曾如此正面看待宝宝的每个举动,即使翻身失败无数次,而最终我们只记得他成功那次,记得吗?
这样的经验也重现在宝宝学爬、学走上,只是当孩子渐大后(我觉得是在越来越有人样,非爬行动物后),开始有些变调,我们开始不自觉要求更多,尤其看到其他家长小孩,比较心一起,正面的话语开始变成你看看人家、你怎么还不会、你要怎样才对……无形中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做到更多
我们不再像婴儿时期只看到孩子做到的,而是焦虑他未能达成、去看他没有的,一直拿世俗的、别人的目标鞭策他努力,而没有去赞美他目前的努力和成果,给予鼓励支持,然后很重要——相信你可以,你行的!——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心态,也是我们对待宝宝的方式,即使翻身失败100次也不气馁
再举个例,相比宝宝时期只会哭,儿子现在已经很会表达了,我却希望他表达的时候能不带情绪好好说,因为我不想接收他的情绪,甚至希望有些事说一两次他就能懂。这就是父母的贪心,好还要再好,永远不够
看了这本书后,我常回想婴儿时期与宝宝的相处,提醒自己。当孩子哭着说出自己需求时,我肯定:“谢谢你用说的告诉妈妈”,尽管有情绪,但我看见他的进步,不再视为理所当然;当孩子喝汤滴的到处都是,我想起以前饭菜也掉满地,现在已经很少弯腰捡饭,我看见孩子越吃越好。每一次的未达成,都是练习,失败越多次成功就近了。
儿子回家后开始对叠积木产生兴趣,我谨记我能做的,不要插手不要指导,要赞美肯定他的努力,“你可以的”说到最后词穷了,都变成“哇呜~”“哦哦!(赞叹语气)”伴随妈妈惊呼声,儿子积木越叠越高,已经远超过在诊间的高度(小心过度使用,可能因此成为叠积木大师)
其实我们都曾使用过正向语言、正向心态与孩子互动,试着以婴儿时期的互动方式去对待孩子,相信他可以,同时给予支持鼓励,为每个小小成果喝采,最终孩子会写出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