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带儿子(1y5m)去露营,儿子对隔壁帐很好奇,一直往人家家走过去(社恐妈妈咬手指)
还好他们很欢迎,是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小姊姊的亲子组合
互动过程中,我儿子捡起他们随意摆放在地上的苹果牛奶
我第一时间反应是告诫儿子:“东西不可以拿,那是人家的,放回去”同时想从他手中拿走物品
可是儿子不想,发出闹别扭的声音,对方的小姊姊也看到,觉得自家的东西要被弟弟抢走了,有危机感,也把手伸了出来想抢回去
这时对方爸爸马上出声提醒:“没有,弟弟是在提醒你牛奶掉在地上,要谢谢弟弟”
事件的解读马上从拿/抢东西,变成温馨的提醒和感谢。小姊姊听了爸爸的话,知道弟弟是提醒她东西在地上,不是要拿走,马上对弟弟说声谢谢
而我儿子听到后,很神奇的就松开手,把牛奶给姊姊了。表情也是温和的。让我非常惊讶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所以是我想错了吗?我儿子真的在提醒对方吗?!(◎_◎;)
就算儿子根本没这么想,大人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是不是也会影响事件的发展?因为我的话语,让小姊姊以为东西要被抢走了,经过爸爸出声提醒,两个孩子很自然在道谢和归还中和平落幕
回来后,我尝试改变,本来都对儿子说不可以拿这个、不可以拿那个,觉得他的行为都是捣乱添麻烦,对他说了很多否定句,现在想要学习看见、感谢并肯定他的行为
妈妈2.0:“谢谢你帮妈妈拿来这个,妈妈还不需要哦,请你帮忙放回去~”
对比 妈妈1.0:“你干麻拿这个给我,不要乱拿东西,放回去!”
很神奇,不知是心境?话语?上的转变,我觉得孩子好带很多,也很愿意满足妈妈的要求
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很糟糕,是一板一眼的妈妈(掩面),也不太知道怎么跟孩子玩(因为觉得很无聊orz)
没关系当妈妈才第一年,我们会慢慢升级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