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odoj (方方)
2023-05-12 23:58:11看着正在家里呈大字型熟睡的宝贝,回想起去年那段绿脓杆菌感染后住院21天的日子,虽
时隔已近一年,许多画面仍然历历在目,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感谢住院的日子里有妈
宝版文章的陪伴,且当时爬文时发现版上相关文章极少,故决定也来分享一下心得,希望
让父母们遇到时能够参考不慌张(当然希望大家用不到最好)。
主角为当时6个月20天的男宝,平日由妈妈全职照顾。去年5月底孩子快筛阳性确诊,接着
便是一连串的烧烧退退,最高曾烧到40.3度,但食欲与活动力正常,奶量与副食品也无异
状,仅有伴随腹泻情形。
确诊隔日,孩子退烧后活动力明显下降许多,整个上午昏昏沉沉,奶量仅剩一半,甚至中
午那一餐奶完全不喝,妈妈直觉是不太对劲,因为他一餐240ml的奶总是3-5分钟内喝完,
故我又预约了诊所的视讯门诊,医生一看到孩子昏睡与听完病情描述便说“建议赶紧带去
大医院急诊,可能需要住院”,也帮忙开住院建议单还亲自送到家里来。
下午至急诊时,医生听到孩子不吃不喝,活动力不佳,也评估先住院观察。然而到了晚上
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当护理师想替孩子打点滴,发现针扎下去时孩子哭闹反应不大,护理
师严肃的问我:“孩子平常气质这么好吗?不太会哭闹?”,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反应在护
理师眼里是个状况不佳的警讯,且护理师提到孩子有脱水情形导致血管塌陷,试过了四肢
皆无法顺利找到血管,陆陆续续有不同护理师前来支援以及使用机器设备找血管,始终无
法顺利装上点滴管线,后来仅有从头部血管抽血先去做相关检查,此时孩子仍几乎呈现昏
迷状态。
晚上23点时多小儿科主任至病房与我说明担心会演变为休克,需要尽快打点滴以及注射抗
生素医治,但最重要的点滴管路无法ON上,只能先以鼻胃管灌入电解水,并尝试是否能从
鼠蹊部装上中央静脉导管。翌日凌晨0点多,支援的医师至专责病房,耗时了两个多小时
依然无法顺利装设,或许是有喂食电解水后孩子精神恢复了,也或许是整晚全身不同部位
皆不断挨针,孩子的尖叫与哭闹声回荡在病房里,每一次扎针孩子都哭到声嘶力竭,看着
他小手小脚布满伤口,我也只能抱着他的头在他耳边不断哼着他最爱的儿歌,心理却是无
数次呐喊“为什么他要承受这种痛”。直到凌晨4点,才终于从左脚顺利装上点滴管路。
早上8点多,主治医生告知我,从感染报告里的一些数值,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诊断证明书为细菌感染引起菌血症),故先投广效型的抗生素,包含脑膜炎的预防性投药
,但还得细菌培养才能确切对症下药。
第三天中午12点多,医生来电与我说明孩子抽血报告感染指数仍是偏高,需要持续打抗生
素,且血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血液中有“绿脓杆菌与大肠杆菌”,其中医师严肃的提及感染
到“绿脓杆菌”不太妙,是一株有致死率的细菌,也有预后不佳的风险,虽然目前孩子生
命征象是稳定的,但还是不能放心。
第四天早上10点,专科护理师至病房与我说明孩子发炎指数仍偏高,医生考虑后续使用瑞
德西韦、类固醇与降脑压的药物。我忍住情绪询问孩子有没有生命危险,她说第一天最危
险,当时所有医疗团队也很紧张若为败血性休克便很棘手,但有撑过危险期了,只是因为
感染数值仍降不下来,孩子脑部囱门也有稍微异样,故现况较为担心会不会细菌跑到脑部
引起脑膜炎。
专科护理师离开后,我马上传讯息给孩子的爸:“如果真的有什么后遗症,我们也只能认
了”,爸爸回复我;我们的宝贝,当然会”,这短短一句话,让我眼眶马上泛泪。
下午13点,主治医师致电给我,经过团队讨论,建议孩子转院到医学中心等级的医院,毕
竟孩子感染的是危险致命的细菌,发炎指数又居高不下,怕有紧急状况时在医学中心处置
会较好。15点多由主治医师与护理师一路随时监测孩子的生命迹象等数值,并陪同我们搭
乘救护车至转院后的医学中心,后续便开始了漫长的治疗疗程。
由于绿脓杆菌非属常见的细菌,主治医师告知至少需要14天的抗生素治疗,每天每隔8小
时打一次抗生素。感染的因素很多,但不管是住院时还是出院后询问过的小儿科医师,都
是回答此株细菌感染机率低,熟悉的诊所医师甚至说机率是万分之一,但平常身体内可能
就有此细菌存在,不作乱时在体内尚相安无事,但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如此次猜测为确
诊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便有可能趁虚而入进到血液里,造成感染。
转院后第三天一样发生了无法装新静脉针的问题,医师与我讨论后,决议装设中央静脉导
管,但此为侵入性的管路,除了须签署同意书,也需要打局部镇定与麻醉剂。下午医师先
尝试由鼠蹊部放置中央静脉导管,仍是无法顺利放置,最后陆续打了6剂的镇定剂与麻醉
剂,才顺利的从他颈部大静脉装设中央静脉导管,医生也请我务必顾好导管,毕竟若不小
心拉扯掉,恐会导致大失血。
看着他每天颈部背着两条管路,我除了战战兢兢还是战战兢兢,尤其他已经会翻身甚至想
扶站,每天只有趁他睡觉时赶紧把握时间简单梳洗或吃饭,视线一刻皆不敢离开他,只要
他稍微拉扯或折到,我便是立刻顺管路或是把管路放到他身后。
在隔离病房的日子里非常煎熬,进去后便无法出来病房,每天与孩子的活动空间就在那一
张病床上,且因为有点滴管路,我无法抱着他靠近窗外看他最爱的天空。但随着入住时间
拉长,或许是环境适应了,也或许是他知道护理师姊姊们送热水送物资,定时来打抗生素
,是最重要的脚色,他从一开始看到护理师会大哭,转为看到护理师进来病房便是对着她
们笑,想与她们互动,让不同护理师不约而同跟我回馈:“看到他笑容就不累了”、“已
融化”等。我也笑笑的回应护理师:“他还不会口语表达,笑容就是他对你们辛苦付出的
真诚感谢。”其实孩子这些小小的改变看在我的眼里何尝不是既心疼又欣慰呢!
转院后入住第15天,原以为14天疗程已结束,孩子精神与食欲也恢复不少,但当再次抽血
检查,孩子的发炎指数仍高于正常数值不少,主治医生面有难色地跟我说须要进一步检查
脑膜炎、肾脏发炎可能性等等,当天下午安排了抽脑脊髓液的检查,当我抱着他去找护理
师,护理师看了我一眼说:“妈妈,孩子交给我就好,你可以在外面等。”我不自觉哽咽
的说“好”,原来焦虑不安的心情早已表露无疑写在脸上,贴心的护理师怕我看孩子挨针
又会心碎,才请我在外等侯。抽完脑脊随液后必须6小时不能起身,因为得压紧伤口,也
尽量至少抽的一小时前先让孩子喝奶,避免抽取过程中孩子吐奶。所幸最后检查结果未有
感染脑膜炎。
第19天再次抽血检查,隔天医生巡房时表示已为正常值,同意明日可出院。第21天,终于
带着他见到了久违的老公,久违的亲友,亲身感受到了久违的日晒。
谢谢那段期间遇到的所有医疗团队人员,尤其出院后打给建议带去急诊的小儿诊所医生感
谢她时,她竟然还能直接说出我儿的名字,还有专责病房里的护理师,即使全副武装挥汗
如雨,仍是敬业的提供协助以及给予孩子温暖。
曾经在感到绝望时我觉得他的人生仿佛空白了21天,我无法带他外出晒太阳、无法煮营养
的副食品给他吃,但现在回想,这21天也让他感受到了这世界的人性善良与美好。
最后谢谢你,我的小太阳,当初小名取名小太阳就是期望你会是个乐观阳光的孩子,并且
带给身边的人温暖,这一次的历程虽然你让初为人母的我掉了数不尽的泪水;体会了何谓
妈妈既坚强也脆弱的心情,但你也让我看到了你的韧性你的倔强,是你的温暖笑容疗愈了
我、疗愈了辛苦的医疗人员们。经过这一次考验,妈妈和爸爸别无所求,只愿你平安健康
长大。
最后也提醒家长们,当孩子发高烧时更重要的是观察退烧后孩子的状态,若持续有活动力
不佳等异状,最好再送医确认病况才不会错失就医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