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ction (suctionunit)》之铭言:
: 书中说明“集体欢腾”,就是指一群学生一起努力解决难题的兴奋感,
: 推 zero1000: 实务不知如何操作?
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我小学和国中时的数学主要是妈妈教的。
妈妈是高职毕业,小时成绩不好,
她热爱文学,所以我小时的课外书清一色是文学书籍,除了《汉声小百科》。
日记里,她写道: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变得很难——难在题目本身的语文叙述,不是难在数学,
所以我必须好好培养ballII的语言逻辑能力。”
于是,至此,我在家教上仍没有受过任何数学训练,
我妈只练我语言。
国中时,数学更难了,
我妈为了教我,把国中数学亲自读一遍。
后来我喜欢上几何,
有个原因是崇拜我妈,因为她找辅助线之快简直神乎其技。
我的确也喜欢空间感,喜欢建筑之美,
比较像是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这个面向。
我光走进一个动线设计绝妙的博物馆都会感动到想哭。
(现实生活中,我则很悲惨的是个大路痴。)
(噢,我实在不懂为何我妈小时候成绩很差。
她可能因为太爱我所以突然变聪明了。)
国中发生一件印象较深的事,
就是某次模拟考的数学很难,尤其是其中一题证明题。
几天后从数学办公室传出一个消息,
说考卷解答本那题证明题的推演过程是错的,必须重改,
正解须看我写的解答。
(——我觉得证明题在数学里有一种特殊的身份,其牵涉的语言逻辑感更多一点。)
升了高中,有点莫名所以的考上第一志愿数理资优班,
也终于接触到我人生第一本数学课外书:
《数学思考》。(这我猜那年代所有资优班的人都读过XD)
班上同学很迷这本,下课经常讨论,
当时我对数学的爱,
真的是建立在“天啊我最爱跟帅哥们一起讨论了”——噢不,是“集体欢腾”上。
那时我们班的国文老师是哲学系出身,
每个月我们都要缴三千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所以这个时期,我大量接触的课外书仍是文学,
(红楼梦、三国演义、棋王树王孩子王、边城、双城记、人子、黄春明电影小说……)
读书报告最长写过八千字。
国文老师曾评:
我们的词汇不如文组华丽,但论点绝妙而丰富。
(国文老师是班导(教数学)特别邀来的。班导觉得哲学与论述训练很重要。)
长大后我成了物理研究员。
研究员须有研究发表,
我觉得我把每一次paper写好的能力,完全建立在从小到大的语言训练上。
尤其是回复审查者意见时,公关语言能力尤为重要。
(公关的基本能力是什么?李静蕾展示的就是“逻辑”啊~XD)
很不好意思,妈宝板的主题应该是三岁以前的教养,
(不过我觉得三岁以前就是拚命玩就好……XD)
但我猜想,这时候的妈妈,已经为宝宝的未来想很多很多了,
所以还是厚脸皮分享一下我个人小小的经验。
不知道大家对“数学”的印象是什么?
我不觉得我数学好,但我仍能站在数理研究的前沿。
我推测,一般人对数学的想望,应该是“逻辑”这一点。
而万物皆有逻辑,不须特别从数学着手,(如我小时候一本数学课外书都没碰过,)
只要从宝宝很爱很爱的东西开始着手就好了,
够爱,就想专精;为了专精,一定要懂它的逻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