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绘本推荐《团圆》

楼主: iamis (包子脸)   2022-01-21 20:58:55
https://i.imgur.com/7gweo2Q.jpg
《团圆,是大雁爸爸每一次归来的缩影》
春节将至,
脸书上陆续出现过年主题绘本的推荐。
这本《团圆》,虽然年味十足,
却并非我的过年首选,
因为内容偏离台湾的生活经验太多。
举凡绘本里呈现的建筑样式、节日活动、
甚至服装、天气,都是传统的中国北方印象。
对我来说,《团圆》或许能当作
认识中国过年节日文化的媒介;
但如果要认识台湾的过年习俗,
我觉得《好忙的除夕》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
但,今年重新再看《团圆》,
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一次,我不从过年节日的介绍看这本书,
而是从“一家团圆”的角度切入。
或许因为2021一整年
我跟先生分居两岸的经验,
让我对这本《团圆》有了深刻的代入感。
虽然故事场景、内容不完全相似,
但久别相聚的情感,
把握珍惜每一刻相处的时光,是共同的。
https://i.imgur.com/IIv9htS.jpg
故事一开始,从除夕这天开始说起,
这天是在外地工作一整年的父亲,
回来的日子。
小女孩,毛毛,跟妈妈起了个大早,
在家门口等候爸爸的归来。
但,见到爸爸,被爸爸抱起身的第一秒,
毛毛是吓得大哭的,毕竟一年不见,
爸爸对她来说,充其量就是陌生的大人而已。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
非常细腻的表现出孩子的真实反应。
对已经社会化的大人来说,
面对陌生的人事物,
自然知道如何应对得宜;
但对孩子而言,
不熟的父亲,就只是名义上的亲人。
当然,经过一阵子的相处,
关系建立起来,
亲子互动自然的亲暱起来。
这也让我想到,每个孩子气质不同,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时间适应陌生的人与环境。
例如过去传统上认为,
一见到长辈要打招呼才叫有礼貌的观念,
现在有了更细腻的区分,
尤其是气质比较敏感谨慎的孩子,
需要先被了解与支持,等待安全感建立后,
才有认识与接触的可能。
https://i.imgur.com/9LZGjN0.jpg
还有一幕是爸爸花了一整天
修缮屋顶、油漆门板、换新灯泡。
以过年的角度来说,
除旧布新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这次我看到这里,瞬间明白,
这何尝不是久久才能回来一次的爸爸,
尽力把握时间,亲力亲为地
为家里付出的表现呢?
https://i.imgur.com/x7LolOv.jpg
当然,假期是有期限的,
就算再怎么把握珍惜相聚的时光,
还是得收假说再见。
正月初四这天,
爸爸又要离家去远方工作了,
文字虽然没有明说,
但透过母亲别过头抹脸的身影,
也感受到离别的不舍。
反观画面右下方,
还不清楚离别意义的小女孩,
正满足地吃著棒棒糖。
这的文学语言也是强烈的,
离别向来苦涩,
对比棒棒糖的甜蜜,更显凄楚。
/
今年,我以一个大雁家庭成员的角度
重新体会《团圆》所要传达的情感。
对我来说,
《团圆》不只是一本过年主题的绘本,
更是所有因为工作或其他因素,
必须分居两地的家庭,每一次相聚的缩影。
年节将至,推荐大家这本《团圆》,
一起感受久别相聚的感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