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po 座标美国东岸,COVID 重灾区。
大家新闻都看到了,美国这里COVID确诊数非常高,
我就是数字里的其中一位。
确诊时怀孕 23 周。
我在一个多月前就打了莫德纳第三剂。
12/19 (日) 参加一个团体的聚餐,全体大约有 30 人
12/21 (二) 晚上收到 email ,通知有参与者在今天阳性确诊
12/22 (三) 下午开始出现症状,喉咙觉得痒痒的
12/23 (四) 早上起床发现喉咙很痛,几乎失声。
中午左右开始肌肉酸痛。这天食欲不振。
12/24 (五) 喉咙仍痛,但比前一天减轻了一点。
肌肉酸痛已消失。食欲恢复。早上去做 PCR。
接下来每天都恢复变好一些。
12/28 (二) 收到 PCR 结果,阳性。
我做的检测不会告知是哪一型变种,
但是根据现在 Omicron 变种大流行,以及我的症状,
我想应该八九不离十是 Omicron 。
喉咙痛大约五天后就完全消失了。
喉咙痛逐渐消失之中,有感觉呼吸道里比较不舒服的部分往上走,几天后变鼻塞。
那几天晚上睡觉时有时会因为喉咙痛醒,或者鼻腔内部太干而痛醒,
会坐起来喝一两口热水舒缓一下再睡回去。
整个病程大约花一周就几乎恢复,只剩偶尔的干咳。
我没有发烧,没有失去味觉嗅觉。
一路血氧都稳定在 97% - 99%。
三周后的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
整趟病程,说坦白的,若这世上没有 COVID,
我的感受和以前的喉咙痛型感冒十分相似,
不会觉得是感染到特别的病毒,
病况也没有特别严重,病程长度和发展都差不多。
我这样算是轻症,所以也没有接受治疗的必要,
除了出门去做检测,剩下我做的就像是(在美国)感冒了的处理方式,
确保水分充足,多休息,吃营养,不舒服时吃 Tylenol (等同于台湾的普拿疼),
然后等时间过去慢慢康复。
另外,也庆幸打满了三剂。
因为疫苗已打满,我在开始有症状时不是很担心,因为得重症的机率超级低。
我相信多休息多喝水,就会慢慢好。也的确是如此。
我在症状出现当天,有写信问我的妇产科医生,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另外也提到,因为我怀孕,我算不算有高风险?
有听说高风险的病人,
可以接受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eatment (单克隆抗体疗法) 降低重症的可能。
妇产科医生说,虽然我怀孕,但是因为我已打满三剂,
没有过重,没有其他 immunocompromised 的情况 (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等)
我不属于高风险的病人,也不适用于接受此疗法
(后来有研究指出,monoclonal antibodies treatment 对 Omicron 变种效用不大)
并且说明,若我出现以下情况
1. 呼吸困难
2. 血氧持续低于 95%
立刻要打电话给他们,他们会判断我该怎么做 (例如该去医院,或该做什么处置)。
我生病以来的日子,胎动仍然十分正常,
所以我想肚子里的宝宝仍然很健康。
因为20周超音波时发现有前置胎盘的风险要监控,
上周有去照超音波,
小朋友的生长周数也没有落后。
先生和六岁儿子一起住在屋簷下。
老公已打满三剂,儿子已打满两剂,
他们一路都没症状。
我没有严格隔离在客房,但我尽量都待在客房,
出房门和他们互动时我会戴口罩,他们有时也会来房间找我,
我睡在客房,食物也不和他们坐在餐桌吃,而是拿到客房自己吃,
体力比较 ok 时,我也会在客厅做家事、下厨给全家吃,
全程戴口罩 + 一直洗手。
虽然先生和儿子都没有症状,但是他们没有去测,
因为我确诊阳性的 12/28 已出现症状快一周,都快好了,
当时若要再帮他们约 PCR,因为美国开始出现爆量病例,
免费预约的 PCR (保险给付) 得要约到一月初!
届时都不知过几天了,他们再去测好像已没意义;
不用预约的则是听说都至少要在现场等三小时以上才排得到。
就当做他们八九不离十也有无症状感染吧,因为传染力太强了。
Omicron 的传染力非常强,疫情若要烧起来是非常快的。
我在 12/19 的聚会接触到确诊者,
当时新闻开始有报导注意到 Omicron 的疫情,但当时远不比三周后的现在严重。
在现在,这种几十人的聚会都一定是会取消的。
在美国得 COVID Omicron 的人非常多,
我周围也听说几位朋友得了,但听到的都是和我类似的轻症。
若台湾不幸地疫情也烧起来,
我经历这一场的建议是,
若你有打满疫苗的情况下得病了,不要过度恐慌,不要太担心,
目前的数据显示,有打疫苗的人,重症的机率远低于没打的人,
对 Omicron 变种也是如此。
以个人的角度来看,有极高的机率,就会像是经历一场普通感冒一样,
然后整个过程,就比以前的感冒再多小心一点监控,
整个病程会过去,会康复。
但是仍不建议得这样一场,因为若能不生病,何必要生病呢。
在台湾若得病,可能有其他要烦心的事,
例如要去家里以外的地方隔离。
这应该也很困扰。
但是以社会的角度来说,太多人得病,仍然是不好的。
听到医护朋友们(美国)分享,现在医院的住院人数比去年 Delta 高峰时还更多了,
(更正:现在医院住院人数已超过去年冬天的高峰了,来到新高)
因为虽然重症机率低,但若感染人数(分母)太多,
重症的绝对数字(分子)还是会比以前更多的。
美国这里一般生活大致没太大影响,但因为太多人生病,有造成一些不便。
有的餐厅有贴出公告,因为许多员工请病假,人手不够服务比较慢请见谅;
儿子学校有几条校车路线因为司机生病而不开,
家长们要自行想办法解决 (自己接送或送去别的校车站);
有些学校太多老师生病找不到代课;
因为天候影响路况(上周有几天下大雪)+卡车司机短缺 (许多人生病),
我家附近有些超市架上的生鲜都空空的,来不及补货;
(但也没那么惨,可以打听到哪家超市没被影响,换家超市采买即可)
所以总结起来,能不要得病还是不要比较好,
但说实话,若疫情烧起来,有时候不是自己想避开就能避的,
还是有听到朋友,根本不知道怎么感染到的就得到了。
若能小心一点还是比较好,但若得到了也别太恐慌。
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