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安全圈教养(猪猫狗嫌的爸妈们请进)

楼主: cakecat   2021-04-02 12:59:29
如果要从教养字典中删除一个字,那就是“完美”。
#安全圈教养
#依附关系
#亲子关系
------
安全圈教养这本书
只要为人父母或成年子女,都蛮建议先看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没错~这本书有点难阅读
闲书与专书之间,在专书那边游荡
虽然作者用了许多例子轰炸
是的~轰炸,所以要蛮费心消化
我大概花了四个晚上时间(每晚两小时)
佐韩剧黑道律师文森佐的黑色幽默才撑得下去
当然让我撑下去的并不是宋仲基
而是这是我目前需要的知识,也从此书中获得些许概念
本来只是想要了解女儿,厘清教养
但~似乎更省思自己对于孩子行为的反应之背后原因
这本书虽然难读,但对我有所帮助
甚至与和我之前学过的 正念 不谋而合
故分享以下之心得
想要更近一步了解更多,可以去书店翻一翻
-------------------
嗯~我女儿两岁了~我遇到了一个困境了
她有她的自我意识,我有我认为该建立的规矩行为
她的尖叫抗议 反抗行为,很容易撩拨我的负面情绪
最后我都搞不清楚,我要坚持还是妥协
在克制不生气的迷雾中,疑惑且内疚著
这本书给了我另一种选择
我喜欢这本书一开头,不强调任何学理
只强调一个观念
如果要从教养字典中删除一个字那就是“完美”。
追求完美,不会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父母强迫自己总是要做对,或发誓孩子成长过程永远不会经历自己从前曾有过的痛苦,这
样反而会让孩子发现父母的焦虑。
父母过份努力,实际上会折损孩子对于亲子关系的信赖需求,这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重要
基础。
确实初为人母
第一次察觉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幼小的生命
更深怕自己的失职,而误了孩子,寻求完美无误
我也因此忘记常与学弟妹分享过的
“当你有压力的教学或治疗时,孩子或病人也会感觉到你的压力喔 ”
却看不到自己在育儿这块,给了自己不寻常不擅长的要求
不完美 才有让自己有所选择,有所修复,才能更加强大 智慧且宽容
----------------------------
Q什么是依附关系?
如同这张图 https://imgur.com/XyoYFby
依附关系 如同照顾者给予幼童的那双手
支持 看顾 帮助 保护 安慰
因孩子而喜悦(不是因为好表现 可爱的外表 只因他是他 如此简单
统整孩子的感受,与其“同在”
Q为什么依附关系 如此重要?
照顾者是孩子第一次学会建立关系的对象
并从父母的反应认识自己
若他们在初期对于关系/自我的感受 认识 学习是
无论我走多远,都有个温暖的怀抱等着我
无论我的悲喜,都有个接受理解陪伴我的心
无论我的外貌能力,都有个赏识我的眼光
就算长大了,父母可能不在了
我仍相信总会有人与我的关系仍旧如此
我坚信着,也就勇敢的走下去
无论成败,因为父母教会我的是 “无论成败,他们因我是我,而心满意足”
且生命最初三年
右脑的发展非常迅速
孩子的依附史会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且未来是AI时代,机器人最不会处理的就是“关系”
依附关系完整,之后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也就轻而易举
关系好 压力少,身体也会健康
若您真的担忧孩子的未来
不如现在就 扎根于感受而非行为
(后面会详加介绍 也是我觉得最快改善我与女儿互动的观点
Q什么是安全圈?
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去说明 扩展 延伸这张图
简言之 它是用来 迅速了解孩子的需求
(也有可能是你与父母 与自己 与孩子卡关的地方)
https://imgur.com/XyoYFby
他们现在是在安全圈的顶端,想要寻求自我 去探索
希望父母同在享受,或者给予一点点协助即可
还是在安全圈的底部,给我包容 接受 安慰 鼓励 无条件的支持
图中左边的那双手
像是孩童出去探险时,可以偶而回去的安全基地
或者他疲累受伤,想要休憩的安乐窝
对我而言,很像加油站 给予照顾
加满油,充满能量 自信心 就出 去探索(顶端
没油了,就回来休息 寻求照顾(底部
Q如何应用安全圈?
我觉得在学习应用安全圈之前
要先体认到,比起行为 孩子的感受更重要
行为只是我们所看见的那小块冰山
真正大块的 屹立不摇的是在底下的感受 所操弄著
你只修正行为 修正不完,它只是种快速肤浅的修正
故先别被行为恼怒
先将注意力从“孩子所做的事和你的感觉”,
转移到“ 你做的事和孩子对此的感觉”,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专注在孩子的需求
满足孩子的需求,始于随时提醒自己“ 孩子的行为都是沟通”
孩子正沟通著 他在顶端还是底部?
照顾者该适当的放手 还是无条件地先接纳感受
你不必喜欢孩子的情绪,但你必须展现“可接受孩子感受”的态度
孩子学到跟关心自己的人分享感受是安全的
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表达情绪的语言能力
重视感受
让我不纠结在女儿的行为是否适当 是否该纠正
反而
“是去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而不是所发生的事。”
那对于行为,难道就放任不管吗?
我尝试过后,发现不会
她的毛被我摸顺之后 (感受被安抚 觉得安全后
不需要多方叮咛 叮咛多次,有些行为迎刃而解
使用安全依附,确实可让我们的感觉比“管理孩子的不当行为”更好
因为就算行为短暂被矫正了
其不甘愿,不安全的感受
不是被我们忽略著,就是持续的牵动我们的感受
她的感受顺了,我们其实也才真正地安抚到自己
所以我们就当孩子的朋友,只是协助不用主导吗?
不~我们还是他们的父母
因为我们更强大 更有智慧 更有包容力
看见需求,满足需求,且说明自己的立场
Q满足需求 为何这么难?
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圈圈,满足需求 但却难执行
为什么呢?
是你主观不想让孩子感受好吗?
还是你的浅意识里面,让自己忽略孩子的感受需求
其实是后者
有些家长 可能会很抗拒孩子安全圈底部的需求
在孩子需要寻求照顾时,认为他应该自立自强
可能在家长小时候,没人接住抚慰他,他产生了沮丧的感觉
为了抵抗童年的痛苦,避免造成孩子同样的痛苦
他也要孩子接受并习惯这样的回应,才不会痛苦
甚至转而要求孩子在顶端,成就要更加厉害去补足
故当你的孩子 被评价为
“独立”“成熟”有可能不是个好事,他可能跟你一样
忽略了自己安全圈底部的需求,和您一样说服自己 这个不需要
未来在事业有成的躯壳下,是个不容易吐露心事 抒发感受的人格
另一些家长 抗拒孩子安全圈顶端的需求
怕孩子离开 探索 独立
这样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少了“韧性”
“韧性”是在共同解决的背景下才学习到的技巧
让孩子面对不理想的情况下,也知道自己被支持
一直阻止探索,在顶端不放手的家长
其在底部要给予真正的安慰也是有困难的
因为这样的父母习惯先专注于自己的感受
再用自己认为的方式 安抚孩子的感受(故通常不会真正安抚到)
这样的父母 兢兢业业很保护担心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
但其实更担心自己遇到不好的事情
此外
这样的孩子备感压力
“唯有满足外界高标准,或与照顾者一条心,才会得到接纳”,
这种压力会让他们非常不舒服,因为害怕窒息,最后孩子都会远离。
难道作者是希望自己追溯回自己的父母吗?
当然不是 一直这样grand grand下去
啊是要追溯到神主牌那边吗?
我们不判断 不批评
退一步观察自己的行为
并告诉自己,要把自己幼年时没有得到的东西,给予孩子本来就不容易
试着去修正 克服,甚至与孩子抱歉
相信自己的省思能力,当你会抱歉,才是真正带给孩子榜样及安全感
会省思 才会更加强大 有力量 让孩子依靠
------------------
最后 我想要补充说明
在实行应用时
最需要克服的是先有效率安抚自己的感受
才有余力去处理孩子的感受
我会使用正念的方式
这跟正向思考无关
察觉自己的呼吸 身体变化,似乎有火快点燃了
开始解释自己的身体感受,越能解释出来
“哇~眼睛张大 脖子紧紧的 开始深呼吸 我好像快要生气了”
火越可以降下来
“是的~我要生气了 但没关系 等它过去”
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协助孩子说出或帮他说出 他目前的感受
接受他的感受,如同接受自己的感受
这只是感受 会过去的
无论是怎样的感受 我都陪在你身边
用这样的信念 一起度过
脸书版本 https://reurl.cc/6ye676
作者: sevensix1009 (Mr.)   2021-04-02 21:48: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