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聊聊高敏感特质

楼主: Annchang (需要决心毅力)   2020-11-18 00:42:34
发现想说的事情太多,决定还是来回文。
ltn0318版友,谢谢你真诚的分享。
我非常喜欢你文中所说的:“他是个一般的孩子,但是他是那么不同。”
我在推文里有看见一些家长担心标签化或者是治疗时机的问题,
所以想来再次强调,高敏感特质不是一种“偏差”。
他们是所谓“正常分布”这把大伞之下,比较靠近伞缘的一群人。
也因此我非常喜欢“兰花和蒲公英”的比喻。
他们都是美丽的花,但是需要的照料方式不同。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又是一种标签,
但是,从推文就可以发现,
很多家长其实在听见这个分类名称的时候,内心是找到救赎的。
“高敏感特质量表”并不是一个检测,看孩子有没有“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高敏感儿的家长,早就已经发现孩子有特别的需求,
但是这些特别的需求,到底要不要配合?
到底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什么,所以他的需求一直没有被满足?
如果是新手爸妈,或者周遭刚好有吃好睡好的“蒲公英”对照组,
真的很容易以为“是不是我把孩子弄坏了?”“是不是我太糟糕?”
这个量表的用意只是让这些家长明白:没事的,孩子很正常。
这个世界,就是存在着这么一群孩子,
他的情绪起伏特别大,特别难感到安心,特别容易感到不舒服。
没有人做错任何事情,
只是这样的孩子真的需要更多同理、耐心还有时间。
没有人做错任何事情,
这样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比较颠簸。
而我个人是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人认识这个特质的。
正因为这个特质是一个自然存在的状态,他其实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也许孩子的情绪表现会比较不那么激烈,
但是困扰他的,让他在意的,让他疑惑的那些细节都还是存在。
等孩子入学的时候,他独特的思绪和行为有时会让他显得格格不入。
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一次社会科学的考试,题目是:
“请问郑成功占领台湾的路径怎样?”
我想也没想,就写下:
“不怎么样,死很多人。”
考卷发下来,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写出这种“狗屁不通”的答案。
我因为这件事情被笑了非常久,
花了很多的时间才明白,其他人对于用字的斟酌没有像我那么龟毛。
不会像我一样,如果觉得数学应用题描述的事情不可能在现实发生,
就会困扰到拒绝作答。
如果当初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也许就不会花上那么多的时间,
怀疑自己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了吧。
我诚心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质,
明白这一群孩子不是“有问题”或是“故意挑衅”或是“没被教好”。
他们其实很努力在适应环境,可是他们真的需要更多。
作为一个高敏感儿的家长,
我诚心希望在类似情况中努力的家长们,声音都能被听见,
能有更多人在目睹高敏感儿无厘头的行径时,多一点接纳,
如果,还能够进一步看得见这个特质的优点,那就太美好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