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我们与xxx的距离

楼主: lulicat (噜哩猫)   2020-10-05 22:17:45
好...我想了想,还是回在这里。
先说妈宝点。
我自己因为同时兼具
躁郁症病友(慢性精障)及妈妈的身份,
所以会有意识地关注情绪教养的部份,
特别是因为孩子有可能遗传到我的基因。
也希望避免在教养过程伤到孩子,
于是购入几本书作参考:
中野日出美《童年伤痕》、
陈志恒《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
尹宇相《觉醒妈妈的心理课》等等。
然后我必须说,
我很讨厌“情绪勒索”这个词。
这个词对人际关系一点帮助都没有,
只会沦为关系间的指责和怨怼而已。
后来有位心理师创了“情绪寄生”一词,
更适用于解释关系中矛盾拉拔的现象,
直指问题的核心。
既然重点是要解决关系的冲突,
使用的词汇至少要先斟酌过吧?
回到正题。
今天要来回这篇,
不是因为对原po不满,
更不是因为她下的标题有什么问题。
当然她那篇原文会让我不太舒服,
但真正想让我跳出来写一篇的,
是x大的回文。
我原本就不觉得原标题有问题,
“精障”这两个字是中性的词汇,
然而看完内文后,我会感到受伤,
或多或少是因为我觉得有被污名化。
对我而言,所谓的污名化就是,
你看完文章后,
会加深对特定群体的恐惧与焦虑。
这出自于内文对精障者描写的偏误。
精障涵盖的范围很广,
而我身为其中的一群,
看到这些陈述自然会觉得不舒服。
但我知道她是出于害怕,
不管怎样,在这起事件中,
她是受害者,
我又怎能期待她可以有意识地
去维护一个让她害怕的族群?
更何况,歧视与偏见充斥于整个社会,
你不是另一个群体的人,
有不理解、歧视跟偏见都很正常。
原po在陈述整起事件始末时,
要不让被匡架的彼方感到不舒服,
实在太难了,
所以就算我觉得沮丧,也没有怪她。
但是,让我更不舒服的是,
随后x大回文的那篇,
开头就质疑“为什么不能讲精障”?
甚至还有人说
“会说精障是歧视的,自己也是满满歧视”。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冒出的论调,
本来就已经感觉很受伤了,
还要被指责在歧视?
也有人说我何必对号入座,
但歧视这种事,
是该特定群体才比较容易感受到,
就算你是该群体的家属,
都不见得能与这个群体有共鸣。
我从来没有说过
“不需要恐惧精障者,
他们也是人”这种话。
今天若是我带着孩子走在路上,
看到一位明显看得出有情绪障碍的人,
我当然会先把孩子尽速带离,
不管接下来要怎么做,
都得先安顿好孩子再说。
那篇原文中,
作者遇到的情况确实是令人害怕。
但在没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之下,
谁知道那名精障
会不会也是某种程度的受害者?
当你稚嫩的孩子,手上的玩具,
被一名两岁幼童啪地一声打落在地,
你会直接去教训他?
还是会告知该名幼童的家长,
请他带回家好好管教?
你会在心里冒出“真是个不礼貌的孩子”,
还是会带点理解地想着
“才两岁嘛,就是比较不受控”?
今天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政府,
有像是要好好处理这些议题的样子吗?
前阵子,
政府才在研拟拿掉重病卡的精障优惠,
还好有一群关心精障议题的民众,
在公共政策平台连署附议。
各位能否想像,
某些病况跟经济已经极差的精神病患,
差点还要面临没钱看病的窘境?
我自己有在持续治疗,是因为我够幸运,
家人提供给我足够的心理及经济支持。
但再怎样我也几乎是为了长期治疗,
而断送了整个2、30岁的学经历。
一般人可以想像我们治疗的情况,
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我知道一般人无法想像,
所以我不怪人。
我在x大的回文里,
无奈地说了
“也许我们本来就不该活着,
活得这么痛苦干嘛”,
不是要情绪勒索。
我能情绪勒索谁?谁那么倒楣会被我勒索?
我只是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地觉得,
这些讨论实在让我卑微到简直不想活。
我有我自己的身份认同,
而我的身份认同就是,
以一个长年稳定治疗的躁郁症患者为傲。
而在这个身份底下,
我不希望看到“精障者”被污名化,
这份心情有很难理解吗?
但我也没怪原po,
它甚至无关政治正不正确--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舆论,
是同情精障,还是贬抑精障,
应该不难看出吧?
如果要政府愿意为了人民多作些什么,
那就是要看民众对精障者的了解多深,
只要够深,
就知道这真的有部份是体制上的问题,
只要够深,
就知道没人可以把这件事置身事外。
如果每个人都置身事外,
那就会像今天这样,没有任何改变。
大家都还是一样会害怕
在外头碰到失控的精障者,
包括我自己。
到今天,当我想起自己躁狂发作的模样,
都还是很希望强制就医这块,
能有更细致的讨论与配套。
当时我之所以能住院,是出于自愿,
不然在没有伤人伤己的状况下,
依照现行制度,
我是不能被强制住院的。
如今回想起来,
会觉得那时候的住院对我很有帮助,
密集调药之下,终于走向稳定。
强制住院一事,
当然还会有很多关于人权的讨论,
只是我总觉得应该会有
更有利于病人及家属的作法,
比如类似预立医疗的方式之类的。
精神病房的环境与人道问题,
也是需要探讨的一环。
弱势的苦处就在于,
我们很难有心力为自己发声,
甚至连为自己发声的立足点都没有。
我已经算不错了,
最终还能为自己的身份认同讲一点话,
就算没人想听也好,没人听懂也罢。
一个进步的社会,
是要在各个群体间有沟通对话的可能。
最怕就是群体间切断了沟通,
只剩下了一言堂。
原po把文章删除,
我觉得很遗憾,这不是我的本意,
我相信她真的只是想提醒大家而已,
就算我觉得受伤,那也就这样吧。
这世界不是乌托邦,
但我还是希望人们能在劳碌的日子背后,
为你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接近乌托邦的社会。
因为,真的...
烛光会温暖并不因为它只隶属于某一群人,
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因它而温暖,
若你把身边的烛火都浇熄了,
夜路走起来只会更令人恐惧。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你身边的人打一盏烛光。
若你愿意花三分钟了解国内精障的治疗困境,
请看我在电影板的po文:
https://reurl.cc/ldyDdl
以上。
作者: BlueBoneFish (暱称不说话)   2020-10-05 22:48:00
谢谢分享 电影板的PO文很发人省思
作者: duoduo554553 (阳光空气微风水)   2020-10-06 08:59:00
推ekimlcl
作者: orangecookie (柳橙饼干)   2020-10-06 09:34:00
我自己看了原po文章倒没有过度连结精障者=随机杀人,只觉得在提醒锁门,倒是看maru一直在那边说才加深印象,根本划错重点,她的联想给我的感觉是因为害怕那个人的行为所以针对个体做的联想,而你是看到关键字就自动连结到所有群体然后一直说,谁才是带风向的人?然后想跟l大说谢谢妳的分享,妳很努力了,妳一定会是很棒的妈妈,文字很容易误解伤人,所以如果难受的话就别再追这串了,抱歉占用妳的文章推文回复别人
作者: duoduo554553 (阳光空气微风水)   2020-10-06 10:03:00
真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