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由两个角度出发,
了解小孩情绪:
除了看教养书外,也推荐看些脑科学书,
认识些同年龄的家长作为支持组织,
这边不是要你看了书或跟别人比较学习,
就要当个完美家长,
而是知道两、三岁就是脑还没长好,
情绪处理、理解、欲望、能力等无法匹配,
常常发现事实跟想像不一样。
例如要吃爸妈的食物,
你真的给他吃,
他又发现根本没有比较好吃,就大崩溃...
或是难过委屈不会表达再度大崩溃...
其实种种都带给父母不小的压力。
这也是推荐看脑科学书的原因,
有时在情绪下或有问题要解决时
都会觉得这些育儿专家真的有小孩吗?!
他们有遇过恶梦宝宝吗?!
太多专家跟周边的人下指导棋时,
其实会产生额外的压力,
我自己在问题或情绪当下
其实常常无法听进意见的。
而了解他们会让自己比较不崩溃,
任何年纪都适用,
像升小学换环境不适应,
不想上学甚至有些脱序,
其实很多爸妈都有相同困扰。
再大一点到了青春期=杏仁核太发达=脑冲,
顶嘴不一定是他们故意的,
他们可能也时常很后悔又不知道怎么道歉。
(渐渐进入算了我不跟你计较的佛系育儿)
家长照顾好自己:
经济许可清洁、餐饮等外包,
如情绪受原生家庭或外界压力影响,
可以考虑咨商。
夫妻两人工作都很高压时
重新调配跟做好分工。
先照顾好自己,育儿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这也是最重要的,
毕竟我们是先成为自己才成为父母的:)
打了这些其实比较是感触抒发,
不一定有什么实质建设性的帮助,
希望跟板上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