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有一种难带,是我的孩子比别人的难带

楼主: pigwesley   2020-05-21 11:05:55
“有一种难带,是我的孩子比别人的难带”─ 影响孩子个性的九大气质
图文易读网址:https://reurl.cc/KklEj9
“我的孩子好难带,每天他崩溃,再来就换我崩溃。”
“我的孩子整天黏在我身上,连我要去上厕所都得要开着门!”
“每天跟着孩子搏斗,什么办法都试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我觉得我快要忧郁症了!”
常常听到家中有孩子的大人们会这些想法,一般来说难带多半不离“爱哭”、“发脾气”
、“不乖乖吃饭”这些行为,当然也有比较难被察觉的,像是“都自己独自玩”、“反应慢半拍”或者“非常胆小退缩”等等状况。
相信很多照顾者已经在很多孩子之间做过比较,也注意到孩子之间都会有些不同,有些孩
子似乎比其他人心情好,有些人对噪音更敏感,或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分心。其实这些差异
可能是归因于气质(Temperament)。
气质(Temperament)早在孩子的认知能够理解世界、人格形成之前就已经发展出来,是婴
儿的先天特征,包括情绪、活动水平、情绪反应。最亲近的照顾者通常能够透过孩子的行
为观察出来,像是孩子面对新环境如何反应?孩子怎么面对挫折?孩子能够控制他的行为
与情绪吗?孩子能多快从悲伤中恢复?这些其实都能够从孩子的气质中看出端倪。
1960年代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Chess和Thomas根据父母的访谈评估了141名儿童
的气质。他们将孩子的气质分为九个向度,包括了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坚
持度、注意力分散度、情绪本质、阈值、反应强度。
活动量(Activity level)
孩子在24小时中所有动作,包含大动作与小动作的多寡,以及他们的频率与速度。其中的
动作可以是跑、跳、翻滚,也可以是抓痒、搓手或者是身体坐不住的扭动。
· 活动量高:总是静不下来,从婴儿时期动作就很多,就算在睡梦当中也是会 全身动来
动去,也因此照顾者也很难有一时片刻能够静下来。
· 活动量低:表现出来的样子比较安静,通常到了幼儿年龄也是比较偏好静态活动。这
里要强调一点,活动量小的孩子不代表他比较好带,反之他更容易因为看似好带而忽略掉
有其他的发展问题。
规律性(Regularity)
指的是孩子每天生理活动的规律性,例如:肚子饿的时间、想睡觉的时间与大小便的时间

· 规律性高:以上所述的各项生理机能都能规律发生,照顾者也比较容易预测孩子在各
时间会有的反应。然而,若遇到一些特别情况,孩子的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例如外出用
餐因为交通拥挤而出现变化时就比较难以接受。
· 规律性低:会是比较难预测的孩子,在婴儿期间最明显影响的就是睡眠时间不固定,
也通常会让照顾者最为崩溃。
趋避性质(Approach and withdrawal)
每个人在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事物时所表现的反应。
· 趋性高:孩子就像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反应,就算曾经因为过
于冒险有而过不好的经验,依然很有动机能在下一次做新的尝试。相反来看,这样的孩子
有时候不易辨识危险,也比较没有安全意识。
· 避性高:总是表现出害羞的样子,要接触或者接触新环境之前,就可以感受到避性高
孩子的焦虑与烦躁,导致他们总会需要“熟悉的”人、玩具在身边来强化自身的安全感。
可以想像的到这样的孩子在社交能力发展会遇到一些阻碍。
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性为孩子面对新的人事物时调适所需要的时间。适应性和趋避性看些相似,其实是不
一样的性质。适应性强调的是时间,而趋避性强调的是喜好,举个例来说,有些人不喜欢
接触新事物但是实际上需要适应的时间非常短(避性高、适应性高)。
· 适应性高:孩子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有些家庭需要将孩子送至保母家帮忙照顾,适
应性高的孩子不用太长的日子就能够让自己的状态稳定。
· 适应性低:孩子对于环境的更动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尤其在幼儿园假期结束开学期间
容易辨别出来,适应性低的孩子相对其他孩子会需要更长的日子才能表现稳定。
坚持度(Persistence)
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孩子能够持续做下去的程度。这些“事情”不一定是指别人要求的指
令,也有可能是在玩玩具,像在玩积木、拼图时,孩子在“卡关”时把持的态度。
· 坚持度高:即使遇到困难与挑战,也愿意持续坚持下去。但是坚持度太高的孩子也会
产生一些令照顾者很头疼的状况,像是一定要把积木玩成、一定要吃到特定的食物有时候

· 坚持度低:新的、富挑战性的活动容易放弃,因此照顾者与引导者在面对这样的孩子
时会需要更多“刚柔并济”的技巧,帮助孩子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
像我们一般理解的注意力程度,孩子能否有效率的注意周遭环境的刺激。
· 注意力分散度高:若环境中有太多刺激(人员走动、光影摇曳、不同来源的声音),
孩子就容易分心。但是相反来说,有着适切的注意力分散度,也让人能够处理负面的情绪
反应,想像我们在面对压力、恐惧、悲伤时就会需要分散注意力来达到自身的冷静。
· 注意力分散度低:能比较专心地做自己正在处里的事。但是相反来说,这样的孩子时
常忽略周遭环境的变化,也会常听到“每次叫他名字都像听不到一样”这类照顾者对他的
抱怨。
情绪本质(Mood)
在一天的时间内,孩子表现出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的比例。通常可以直接在孩子的脸上观
察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比较强调孩子的外在表现,并非孩子脸上比较少笑容就是代表
孩子不会“感受”到开心,情绪表现与情绪感受有时候不会完全同步。
· 正向情绪表现多:会比较常将笑容挂在脸上,也会让人觉得孩子天性乐观,但当累积
到一定的负向感受时依然会有情绪爆炸的可能,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依然要教导抒发情绪的
技巧。
· 副向情绪表现多:这样的孩子让人感受比较悲观,也较容易陷入焦虑,因此也需要引
导孩子如何化解焦虑以及一些令他人感到友善的行为技巧,让孩子依然能找到同侪。
反应阈值(Sensory threshold)
阈值代表人有感受到各种感觉刺激(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嗅觉、味觉)
的临界值。这边拿听觉刺激来做例子,有的人认为音量到达50分贝(阈值低)就很吵,但是
另外有人会觉得到90分贝(阈值高)才是吵,从这个例子中看得出两人本身听觉阈值的差异

· 反应阈值高:孩子在接受环境中的讯息会比较慢,若没有比较强烈的刺激,孩子可能
会漏掉讯息,想像一个画面,妈妈叫孩子的时候,孩子因为阈值高没有接收到讯息所以没
有反应。
· 反应阈值低:环境中可能只要有一点点异动,孩子就会被受影响。因此孩子比较容易
感到毛躁,或者容易分心。因此引导者要把环境单纯化,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避免孩子受
影响。
反应强度(Intensity)
这个向度很容易跟反应阈值搞混,简单点做区分的话,反应阈值代表的是人接收、感受到
点;而反应强度会在接收、感受到之后做出来的反应大小。拿上方的例子来说,同样听到
50分贝就觉得吵的两个人A和B,A觉得烦躁无法做功课在坐位上动来动去,而B整个人跳了
起来并且开始大骂,这两个人的反应强度就不一样。
· 反应强度高:就如同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比较“戏剧化”的朋友,他们可能就是反应
强度比较高的人。引导者需要教导这些孩子们如何适当的用语言以及肢体来表达自我。
· 反应强度低:注意这一点,这些没有反应、不擅长表达的孩子不代表没有感受!反应
强度低的孩子也是容易被忽略感受的一群,因此仰赖引导者需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这样
的孩子有时候需要艺术的方式表达情绪。
Chess和Thmas两位学者也综合这几种向度,归纳出常见的有三种类型(Thomas & Chess
1977):
1. Easy Child好带型(40%):能够快速适应常规和新情况,情绪适中,也容易安抚,平常
遇到挑战会比较正面积极,相对来说照顾者的挑战比较低。
2. Difficulty Child困难型(10%):俗称的磨娘精,对环境里的变化、更动有负面反应,
难以适应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对事物的态度消极,情绪波动也比较大。照顾者也比较难预
测孩子下一步会出现哪些状况。
3. Slow-to-Warm-Up慢热型(15%):明显的活动量比现低,做起事来慢条斯理,适应新的
人事物也较缓慢,但是一但适应的时间过后,通常能够表现的不差。
可以发现很有趣的现象,被归纳出的三种类型总百分比不到100%,仔细想想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每位孩子都是千变万化的个体,除了九大气质的特性,我们还要考量各特性的程度
,再加上外在环境的因素,孩子肯定不会只有三种类型。
在养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影响孩子,孩子也影响父母,婴儿的笑容可
以使父母对自己的角色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困难型的婴儿从父母那里获得较少的正面回
应,也导致父母感到挫折。因此“了解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当你摸清了孩子的状况,就
会更能预期孩子的表现,自然也不会对自己的角色感到疑惑与失望,让这段亲子双向的成
长过程中,共同建构良好、亲密的家庭关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