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是许多贩售婴幼儿用品的广告台词,
也因此,即便再昂贵,只要对孩子好,父母通常会买单。
每个家庭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形态与模式,任何人不身在其中,当然不能轻易批评或言说。
我相信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在经济与育儿中取得平衡,无奈现实中往往不是这般容易,
特别在育儿环境还不够友善的台湾。
今天选择陪伴而舍弃经济的父母,孩子在长大之后也可能埋怨没学才艺、被比较身上的穿
著,选择经济而舍掉陪伴的父母,孩子的反应如同许多板友的经验分享。
有些人会说自己也是这般又那般的成长,但自己还是活得很好,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孩子遇到不同的情境,也会有不一样的反应,若今天
顺利长成健康的成人当然很好,但我个人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尤其是很多科学家、实
验都已经告诉我,什么对孩子是不好的。
依附关系、安全感的重要性,太多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重要性了,之所以能成为理论,就
是因为经过反复的实验跟分析许多个案的数据,所以那些说“我…也没怎样”的板友,恕
我不能接受,因为那是“个案经验”而不是“通则”。
有些人会批判,那送托的父母难道就很该死吗?
大家都要24小时陪伴孩子才叫好父母吗?
哦不,当然不是。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没安全感?
当然是夜晚、睡觉的时候啊!就跟动物在夜晚睡觉时警觉性会比较高一样,这时候,可以
给予孩子安抚的人,孩子自然越容易跟你建立依附关系。重点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
陪伴的品质”,如果接回家,一样不理孩子、自顾自地划手机,那就不必接回来了,因为
没有品质的陪伴,创造的是负向的依附关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依附关系是可以修复的,也没有一夕定生死,人的一生也可以有多
个依附关系的人选,只是顺序的不同,就像许多从小给祖父母照顾但后来被父母接回的板
友一样,许多人跟祖父母、父母间都保有很不错的关系,但顺序或许是祖父母第一、父母
第二,如此而已,但未来如何孩子没有把父母放在第一位,也请父母要放下跟接受,因为
这是选择后必须承担的结果。
回过头来看,我不批判假日父母,那许许多多的家庭中或许藏着不得已的苦衷,因为育儿
被迫放弃职场成就也是不友善育儿环境下的产物。诸多版友为孩子发声,相信都是心疼孩
子的处境,但台湾难道只有这一对假日父母吗?我相信假日父母不在少数,与其批判,我
们应该要更关心政治、更关心劳资权益与育儿政策,如此才能造福更多的孩子。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部影片,提醒大家,有品质的陪伴真的才叫做“父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Moq6CPoS8
*补充
很惊讶这么多人参与讨论,有点担心被误会支持假日父母,所以澄清一下。
关于文内的举例,请原谅我可能表达的不好,我想说明的是无论何种选择,所有父母都没
把握当下所选一定就是对孩子最好,但必须接受自己选择的后果。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给假日父母取暖,可以的话,仍然鼓励父母应该接回孩子同住,所有不
得已的苦衷,端看个人取舍,到底有无努力,就各凭良心与智慧了!但老话一句,选择了
就承担后果。
至于照顾品质,我想有些人误解了,我想说的并不是假日好好陪两天就好棒棒,然后假日
父母可以安慰自己我假日有好好陪所以我及格了。而是必须得好好陪才能够挽回、修补失
去跟孩子的关系,滑手机指的是假日父母接回后还是不努力经营子关系,那也枉然。平日
照顾孩子生理需求、陪伴孩子的家长当然很好!“在孩子有需要时回应孩子需求”就是建
立正向依附~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啊~
我尚在孕期,其实没有教养孩子的实际经验,只是从工作中有一点体悟。怀孕这段期间我
曾思考愿不愿意为了孩子放弃职涯转换跑道(是我个人想法与先生、经济无关),坦白说
我真的会有不甘心的念头,也会质疑这样做真的对吗?毕竟陪伴孩子成长只有20年,而我
的人生还有很长......不过这句话倒过来说也成立,所以,如何选择真的是智慧了!希望
大
家一起努力,让育儿环境更友善,而不再需要有伤心的孩子跟苦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