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孙明仪老师的《爱上当爸妈那件事》日前已介绍过,而先前有板友提到的《相亲
相爱不简单》是她的最新力作。这本书的教养观念相当细腻且到位,即便你目前只有一个
孩子,甚至还未成为爸妈,只要你想了解手足关系,都值得一读。
(一)三大亮点
1.身为爸妈的我们,如何对每个孩子做到“公平”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想法和行为,所以,爸妈根本不须纠结在“公平”
里,努力解释或证明,而应该是多花心思去发觉每个孩子所需要的不同方式,给予孩子独
一无二的情感连结。
2.手足之间一定要相亲相爱吗?如果不喜欢对方,怎么办?
请允许孩子对彼此拥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我们才能学会表达与划清界线。当手足被允许可以对对
方不高兴,但又从这些负面情绪里经验到和好时,他们可以感觉到拥有真实的自我与手足
关系。
3.手足发生冲突在所难免,爸妈应如何妥善应对?
*适时介入
若没有肢体或语言暴力等立即性的安全威胁,可先按兵不动,从旁观察,等孩子有需要再
予以呼应。
若手足冲突在某个类似的情况下不断重复,就表示他们卡在这个情境,无法想出解决方法
,此时就是“适时介入”的考量时机,协助他们从卡住的情境中转化出来。
*适时介入的技巧
爸妈切勿落入主观的处理模式,例如为孩子安上“欺负者”或是“受害者”。
我们可以试着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相信他们会好好处理,例如:可以将“不要再抢弟弟东
西了”换成“妈妈相信你知道怎么有礼貌的跟他要东西,所以想请你再试一次给妈妈看”
。
若孩子不希望父母介入,爸妈可以观察他们日常的相处,并趁隙找机会单独谈话,个别询
问,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与温暖。
*处理冲突时要贴近孩子的心理需求
可以先确认孩子的情绪加以同理,进一步帮助孩子看见问题的根本,再和孩子一同思考出
解决的办法。
(二)四大金句
1.孩子的行为常常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行为下面的情感需求与意图。
2.孩子会从照顾者的眼神与话语回应中,理解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是否可以信任
世界的回应。因此,希望爸妈的陪伴是在生活里,以“好奇”与“像镜子一样映射对孩子
理解”的方式回馈孩子细节。
3.为什么有的时候,许多亲职教育的原理我们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当我
们面对孩子的行为时,受的不只当下的情绪波动的影响,还包含过去的成长经验与潜意识
里的受伤感受,这一切复杂情绪的来源,都可能被投射在我们跟孩子的互动里。
4.有些爸妈也许会说:“我小时候也是被打大的,长大后我明白那是我的爸妈为我好,所
以我想我的孩子以后会明白的。”我相信这类的爸妈一定也曾经历过好长的冲突历程,在
又爱又恨的痛苦复杂感觉中,才慢慢体会出自己爸妈当年的苦心。如果现在是我们当爸妈
,我们可以选择调整自己对带孩子的方式,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经历那些爱我们却也恨我
们的感觉呢?
(三)我的看法
因为文化的缘故,我们从小和手足相处时,可能就常听见长辈说“姊姊要礼让弟弟”、“
妹妹要尊重哥哥”之类的话。兄弟姊妹相处时,常会有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比较的微妙关系
,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小事,觉得父母偏心、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
作者的用意,不在指责上一代的不是,毕竟,在那个年代里,每一对父母已经尽其所能的
滋养我们了。然而,随着时代演进,教养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中。
读完这本书,我们将学会更细致的手足教养学,和孩子们共创温暖的亲子关系,并且,学
会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
我们不只是老师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45409100334706?d=n&sfns=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