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网志版:https://haohaokunn.blogspot.com/2019/11/rie.html
翻译分享:关于宝宝睡眠的四大事
The Subtleties of Baby Sleep (4 Important Things To Know)
作者:Janet Lansbury
译者:江语嫣
Magda Gerber 在【尊重与观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迌@书中指出: “‘睡
觉’这两个字可以把超级想睡的宝宝叫醒!”
Magda Gerber这句话说得似乎有点夸张,
不过最新的科学研究(by Gopnik, Spelke, and others)都已经证实Gerber对于婴儿的
了解已经超前在半世纪以前的科学研究。
Gerber认为婴儿是非常聪慧并且有洞察力的。
他们会认出重复的字,理解我们的话里的含义,
感觉到我们的情绪和态度。
在我多年与婴儿和幼童的观察中,
我注意到,当成年人带着某种特定的目的去接近孩子时,
尤其当他们察觉到我们跟他们是不同国的时候,
他们会拒绝所有我们提供的任何东西。
Magda 建议不要使用“睡觉”两个字,
建议换成比较温和、和比较不具破坏性的‘休息’。
同时,她认为使用睡觉这两个字,
在不经意里、似乎传达给孩子些微的的负面含义,
像是“去睡觉”听起来像是一个被放生的感觉,
而“睡着”听起来有点危险(同时有点痛苦)。
身为父母,如果我们对就寝这件事情有感到抱歉的态度,
像是“可怜的宝贝现在要去睡了”,
或是“又要为入睡和孩子奋战了”,
又或者孩子只是察觉到我们的不耐烦,
像是“你很累了,所以快点、赶快去睡觉了!”,
宝宝对于睡觉就会显得躁动和抗拒。
这些负面的态度都会让孩子更是抗拒自己该去睡觉的这件事,
睡觉本来应该是放松的,
并且因为很放松所以才能好好入睡。
关于睡眠最需要知道的事,
也是父母在教养上最需要知道的事,
莫过于:宝宝是完整而独立的一个人。
(有点类似台湾最近很流行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但又不太一样,是一种真的尊重他
、像是你尊重你的朋友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一般。)
宝宝们会听、会注意、会吸收、会像我们学习,
和透过我们理解生活,不论有多们无意识的行为,
不论我们希望他们学到、或是不希望他们注意到。
请各位先记住上面所说的事实,
然后再来理解其他也很重要的宝宝睡眠二三事:
一、宝宝很容易被过度刺激,也很容易过度疲倦
这对于高敏感的小孩来说,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
但是请记得,
婴儿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拥有的资讯过滤器。
想像你的感官接受器,无时无刻被调整到很大,
而且不论妳做什么,
你的感官接受器都无法被调整、降低接收程度、更无法被关掉。
这个超高感官接受度的情形,
就是宝宝每天面对所有资讯的状况,
这同时代表即使在我们认为是安静的、可掌握的环境里,宝宝还是会被过度刺激。
过度刺激和过度疲倦,
就会造成躁动、不愉快、抱怨、哭泣、难以入睡、以及睡不安稳的宝宝。
身为一个敏感的婴儿是令人振奋的,
但同时也是令人疲惫的,
而且过度疲劳很容易就发生。
(我当妈的时候,也似乎常常错过这个讯号)
我很常在课堂里提醒家长,
在我们每周共同相处的这九十分钟里,
即便我们的教室相对而言是如此的安静和放松,
但对宝宝来说,却是超级刺激、和疲倦的。
宝宝将整个环境都纳入吸收的范围,
他观察所有人的活动,
并且同时要发展他们自己的大动作、认知能力、以及经由自己选择玩什么来练习社交技巧
。
对宝宝而言,这真是累爆了!
我鼓励大家重新打开眼睛,
意思是:将我们的眼睛关注到那些过份刺激和过度疲倦所造成的的睡眠讯号前奏。
这些前奏包含活动力降低、速度变慢、肢体协调性变差、和稍微放空、打盹。
(就像我每天活动到了一天的尾声一样。)
二、宝宝喜欢固定作息并且准备好养成习惯
父母对于生活的选择,决定了宝宝的生活方式。
我们教会他们可以期待什么,
他们通常会想要继续做他们所知道的事
(这是合理的,想想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并也有时候会难以概括承受)。
所以透过稳定的睡眠作息,和每个家庭特定的喜好,
这些都会一点一滴的成为孩子的“惯性节奏”。
举个例子来作为说明:教室里曾经有一位宝宝,
他渐渐习惯睡在妈妈身上的背带里,
然而这个家庭后来遇到一些状况,
让父母需要试着让孩子转换成为睡在自己的婴儿床上,
不过因为孩子学会了睡觉时是被背着,
脚是被悬空的,同时也是一边被妈妈亲喂、一边入睡,
当这对父母试着将孩子放回她的婴儿床上睡觉时,
宝宝会在感觉到他的脚被放到床上、不再悬空时、立刻将自己惊醒!
这对父母最后去咨询一位婴幼儿睡眠专家,
专家给他们的建议是:
将宝宝在想睡、但还未睡着的时候放入他的婴儿床上,
这样孩子就会清楚的知道,
他要被放在哪,
然后父母也要提供宝宝一些时间去慢慢的自行入睡。
我希望看完上面的建议以后,
家长们不要误解为这是建议我们绝对不能亲喂宝宝到睡着,
或是这个建议是要求我们千万不能让孩子睡一个短短的小睡、甚至是不能睡在婴儿车里、
或是我们的怀抱中。
我的建议很简单,
是请记得‘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有他的影响力’,
因为我们会创造一个情境,
事后变成一个习惯,然后再将这个习惯变成我们宝宝所‘需要的’。
当有些宝宝可以自然的转换这些习惯的同时,
有些宝宝就是会遇到转换上的困难。
三、如果要改变宝宝的作息,沟通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宝宝多喜欢可预期性、和熟悉感,必要时、他们也同时有接受改变的能力,
只要成年人对宝宝的期待是符合发展年龄的。
我个人不喜欢“睡眠训练”这个词,
不只是因为它听起来很不自然而且很强迫性,
更是因为转换为健康的睡眠习惯实际上是与“训练”完全相反的,
反而更像是“除去训练”。
我们用尊重的方法除去孩子被我们误导训练出来的睡眠方式:
像是抱睡、摇睡、在汽车座椅上睡。
我们用尊重孩子的方式,
除去孩子被我们训练出来必须要有母亲的乳房这个睡眠条件才能安然入睡的情况
(甚至有些孩子被训练成只有一直在乳房上才能持续睡眠状态)。
我们的对手,清醒的宝宝,
可以在最小的压力之下接受这些改变,
只要我们借由几个方法建立一个尊重的、互信的亲子关系:
1. 发展一个良善沟通的亲子关系:我们愈快开始以宝宝都听得懂的概念和孩子沟通,他
们愈快真的就能理解我们的意思。
2. 清楚而且辰时的告知孩子我们要进行的改变是什么:‘洗完澡、我会喂你,然后我们
黏滴滴报再一起,把你放进床上休息时,我会唱歌给你听。通常我们会一起摇啊摇啊,但
今天晚上,我们只会抱一抱之后,然后你躺在床上时,我们就互道晚安了。’
3. 支持他、接受他、并且认同他的感受:‘你不开心。你觉得这件事情很难,我知道。
你习惯抱抱摇睡,我听到你有多么不开心,你现在觉得放松休息很困难,但你很快就会了
。’
四、睡觉这件事需要放手
为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节奏,
是指创造好的睡眠条件,
以及提供让这件事情愈来愈容易的练习机会,
他们才能够懂的对清醒时所拥有的花花世界放手。
我们平静的存在帮助他们放下刺激、压力、兴奋感、和其他清醒时间所储存的情绪。
让宝宝们学会放手的前提,是父母也学会放手,
也就是说,睡觉时间绝对不是拿来分享我们的忧愁、挫折、愤怒、或是任何关于睡觉的战
役
(有没有因为要去睡觉而搞得全家都心情不好的?)!
我们每天每次都进行可预期的睡前仪式,
会帮助宝宝学习渐渐的放手,并且开始进入睡眠的情绪,
甚至期待等等要去睡觉(好吧~这样说或许有点太过乐观),
例如:讲一些安抚的故事或是唱唱摇篮曲。
在【尊重与观察(Your Self-Confident Baby)】一书里,
Magda Gerber有分享到:‘为孩子开始一个好的睡前习惯,
是与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
例如:今天我们去散步的时候下起雨来,
我们回家吃午餐....之类的。
我们成年人认为不重要的事,
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他今天吃了什么?他今天去了哪里?他今天看到了什么?
一起回顾一天,是提供孩子安全感的一个方式,
他将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伴她上床。
你也可以预告明天将发生什么事,
这个将过去、现在、未来连接再一起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生命流动的模式...’
Zzzz...
最后,不论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宝宝睡眠顾问的协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困。
更多Janet Lansbury 的好文章,请参考:
www.janetlansbu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