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宝宝教我的那些事-高需求vs无法达到需求

楼主: yvonne72 (形状)   2019-08-30 12:40:50
谢谢来自各方的回文,上一篇文章如果有造成妈妈们不舒服的感受,我真的需要好好检讨
,也感谢给我鼓励,与帮忙做重点整理的妈妈们,但诚如部分推文所说,上篇文章确实在
标题就已经贴上了标签,也在字里行间里透露了批判的形容词、标点符号,我想推文中所
指的缺乏同理心,也并不只是当下文章内看到给予妈妈的回应,而是被这个标题吸引进来
,更多已经很无助的新手爸妈们的心情。
当文字对照自己的经验,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反应,如果我能进入到妳所在的地方,有着一
样的生理构造,接受和妳一样的外界眼光,和妳背负一样的生活压力,我也没有办法这么
轻松的在萤幕前打打字,说说话。
发文的原意仅是希望,如果被滥用的‘高需求宝宝’这个名词,曾经或著目前有困扰到爸
爸妈妈们,可以试着用其他方式看到宝宝和妳,已经有多么努力在面对自己,与彼此之间
的无助。
如果标题如以往一样温和,内容同以往一样暖心,得到的结果,或许会很单纯的没有任何
争议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便失去了‘得知每个心情’的可能,或许我的用词用在个案身
上,即使个案有不同的心情,也很难马上像各位这样诚实勇敢的给出回馈,那么我的不周
全,在无形之中便会伤害了很多相信我的个案,感谢各位的回馈协助我更周全看待与检讨
,也希望未来有不同的声音,仍能好好的被听到,如果觉得直接回应没有办法达到妳想传
达的效果,也欢迎站内信讨论。
这一篇主要会讲解,关系的相对性、宝宝的生理构造,与为什么宝宝没有办法接收到妳的
安抚,如果有兴趣也刚好有时间,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如果还没有看过上一篇,建议先阅
读,会比较了解为什么这篇要讨论口腔。
———————————————
其实这是国外存在非常久的观点,只是这个观点多被用在泌乳顾问协助母乳哺育、语言治
疗师、儿童物理治疗师改善吞咽困难,牙科医师研究口腔肌肉与咬合问题,早产儿研究等
各种地方。
如果没有医疗状况需要介入,通常养育这样敏感度高,难以安抚的宝宝,身边就会有很多
资源想介入了,不太需要投资专业人力去进行安抚教育,因为,再怎么样,她总会长大的
,如果长大后有其他心理上的困扰,也有医疗系统或其他管道可以处理,只是这中间,或
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看不见的失去。
———————————————
每个被安抚课吸引进来的妈妈,或许带着不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的情绪,不一样的理由来
听课,但都有个共同的地方—无助。
安抚课进行到尾声,到了实际操作的阶段
开始征求有意愿的妈妈,借出宝宝示范安抚技巧
上一篇那位很安静的妈妈,举手了。
‘我的宝宝可以吗?’
看得出来她很紧张,想偷偷告诉她,其实,我也很紧张。
在推宝宝到教室里之前,我请妈妈们拿出码表,并说明等一下要进行的方式
‘请妈妈们把手放在码表开始的按钮上方,想像妳等一下看到的宝宝,是自己的宝宝,待
会在听到宝宝哭的第一声时请按下开始。’
‘在妳听到哭声,心理压力紧绷到顶点的时候,帮我按一下分圈,然后在每一个忍不住的
顶点,按一次分圈,直到宝宝完全停止哭泣时帮我按暂停。’
确定所有妈妈都准备好以后,就进婴儿室推宝宝了
宝宝也非常配合的从婴儿室一路哭到教室
一边讲解、一边用5S安抚法做全套的安抚流程,一直到宝宝安静下来,总共花了80秒左右

在这80秒里面,只有一个妈妈没有按分圈,其余的妈妈都按了不只一次。
那个没有按分圈的妈妈,太紧张所以忘记按了。
请妈妈们将时间纪录下来,分享刚刚的感受
‘因为我按的时间离80秒很近,所以感受不太到宝宝难安抚’
‘我很早就按,之后发现时间好漫长,越来越紧绷就一直按’
‘我忍很久终于按了,按了很多次,我发现我安抚宝宝也是这样,
到一个坎站(台语)就会忍不住一直换技巧’
码表时间是用来和妈妈们解释,难安抚不尽然是一个象限里头的分类
是心理压力、技巧与生理耐受度总和之下,一种有弹性的相对关系
———————————————
没有人可以进到自己的生命经验里,体会自己所感受到的无助,在这样的状态下,多大的
安慰和鼓励,都比不上,看到旁边的妈妈,按了和妳一样多次的码表(或更多次),有时
候不是故意需要很多,而是那些安慰和鼓励,填补不了那个真正的需求,渴望能被理解与
同理的需求。
是‘填补不了’不是‘填补的量’的问题,在第一眼看到高需求这个名词,比较容易感觉
‘她需要我用很多安抚来满足她的需求’,初期会朝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施力,给出很多宝
宝原本就接不到的需要,心累之余又承受着旁人的压力,无形之中将会增加挫败感、以及
牺牲部分自我的感受,这些感受就算我们多努力去压抑,仍会在不知不觉间回流到宝宝或
亲近的人身上。
通常难安抚的宝宝,都伴随着高敏感,但高敏感的宝宝,却不一定都很难安抚。
高敏感但是很好安抚的宝宝,安全感会随着每一次成功的安抚上升,日渐减敏。
高敏感却无法或难以被安抚的宝宝,会在每一次的挫败中,维持敏感,以便保护自己。
如果能多成功达成安抚,那么高不高敏感,就不会是最主要的问题。
———————————————
‘为什么填补不了?’
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问一个问题
‘妳玩过枫之谷(线上游戏)吗?’
每个角色或职业都有专长的初始设定,如果是剑士,就不会跑到远距离攻击,如果是弓箭
手,就不会冲到前面去打怪,但如果不了解妳选到的‘初始设定’是什么,那在‘刚开始
’就会觉得游戏很难玩。
宝宝一出生,也有不同的初始设定,在新手村里,如果宝宝口腔条件发展的比其他宝宝快
,在带这样的宝宝,会因为上手的容易度高,对往后的育儿生活有比较正向的期待(即使
宝宝比较晚学爬学站学说话),面对口腔发展比较慢的宝宝,就会在刚开始时,产生比较
大的挫折感,觉得游戏很难玩,就算宝宝口腔发展后来居上了,仍需要花更长一段时间担
忧与修复往后对育儿的自信。
———————————————
以下所说的发展与构造,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只是需要理解,为什么宝宝和妳,在新手村
里比别人还要辛苦。
对于每个宝宝来说,在新手村遇到最困难的怪,就是‘奶怪’,奶怪打赢了,就没有太多
好担心的事情了,但是要成功打赢奶怪有四个条件。
含住->有效的吸吮->吞咽->呼吸
光是要达到其中一个条件‘有效的吸吮’,就已经够难了,一个成功的吸吮动作,无论是
乳房、奶瓶或是奶嘴,首先要让口腔能够产生一个真空状态,才能够至少‘吸得住’,要
达到这三个字,我们需要观察的地方有:
舌系带、唇系带、上颚、下巴、张口能力、两颊肌肉、舌头活动度、舌头肌力、全身肌力
、生产时头部血肿、颈部状态。
先来看打奶怪的影片,会比较清楚知道,造成真空以后的口腔状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ae0tz8RPE
通常在婴儿室里发现比较不好安抚的宝宝(小辣椒、班长),都有其中三个共同点。
一、舌系带形状
舌系带是在舌头下方的构造,主要是稳定舌头位置,就像血型一样,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种
舌系带,舌系带过紧、过短,宝宝的舌头无法往前伸出超过下牙龈,将原本可以自由活动
的舌头拉住了,就容易造成以下问题。
频繁讨奶:
宝宝在吸吮每一口奶(乳房、奶瓶、奶嘴)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和舌系带拔河,比别的宝宝
还容易累,累了就喝不到足够的量,别的宝宝吃的轻松,又可以睡很久,舌系带问题的宝
宝常常会边吃边休息,一拿开奶很快又饿了,因为常常经历到没满足就失去奶,在每次中
间拍嗝,或是暂时换边亲喂时,总是激动不已。
瓶喂不饱:
通常舌系带有状况的宝宝,很难在亲喂时成功吸上奶,如果妈妈的乳房条件不能弥补,就
会直接放弃亲喂(妈妈也会在育儿时先遇到第一步的小挫折),使用不需要特别去找乳房
就能喝到的瓶喂,因为瓶喂流速快,在身体还没有感觉到饱的时候,就喂完奶了,这时候
要她冷静不哭,慢慢等饱足感上来很困难,此时,她最想要的,就是继续吸,我们会遇到
两个选择,让她继续喝奶,或是吃安抚奶嘴,如果是选择继续喝奶,等到她喝到有饱足感
,奶量早就远远超过了能承受的量,就会开始剧烈大哭、腹胀吐奶,或是需要花更多热量
,在消化肠胃里面太多的奶,无法安稳入睡,费力的消化导致更快饥饿,此时如果选择吸
安抚奶嘴,将会面临另一个难题。
吸不上嘴:
为什么吸得到奶瓶,却吸不上安抚奶嘴呢?
宝宝初期的舌头动作,多是前后移动(suckling)
但是要造成真空,光是前后移动还不够,必须让舌头往上抬,让奶嘴和上颚密合。
‘正在看文章的妳,可以偷偷吞个口水感觉一下’
只有奶水进入引发吞咽反射时,舌头才会被拉高碰到上颚,在吸吮奶嘴时,因为没有液体
进入,舌头没有办法被抬起来,奶嘴无法顺势补齐上颚的凹洞,只能随着舌头前前后后一
直被推出来,有时宝宝很努力的边哭边想把嘴嘴吸住,却吸不上去,用力左右摇头想要找
到嘴嘴,但外观看起来就像在摇头说不要一样,所以照顾者就会把嘴嘴拿掉,放弃安抚奶
嘴,直接抱起来喂奶或是走来走去,但是她要的不是抱起来或走来走去,她需要大脑感受
到饱足感,所以哭到时间差不多了,大脑刚好有感觉饱了才停止哭泣,这样的行为连结,
会让照顾者误以为这样做很有效,只要走久一点她就不哭了,所以就会开始换各种方式走
来走去(按很多次码表提供不同安抚方式)然后发现今天有效,明天没有效。
‘要找谁判断处理呢?’
产生这样的舌系带部分也与筋膜有关,如果宝宝筋膜比较紧,就算剪了,舌头也有机会,
仍紧绷难以移动。此外,因为舌头长期被拉住,如果剪完没有适度的口腔运动,大脑也不
知道舌头还能怎么运动,建议找儿科背景的泌乳顾问咨询,小儿科也可以,每个医生的判
断方法与考量略有不同,手边能转介的资源也不同。
四种舌系带形状图片及简介
https://reurl.cc/lLkOKA
https://reurl.cc/Rdno3e
二、肌肉比较紧绷
通常难安抚的宝宝,在哭泣时都会特别用力往后仰,有点像虾子一样往后弹跳,或是身体
特别用力的绷直,真的很直的那种,这样的状态会让口腔在哭泣时呈现一种,两颊非常硬
、舌头也非常僵硬的状态,就算没有舌系带牵扯,舌头也没办法在哭泣时稳定下来,不容
易亲喂上,瓶喂后也不容易于小床上安稳入睡,哭的时候这样的肢体看起来格外不舒服,
会让照顾者提早瓦解安抚成功的信心(提早按码表而感受到更多压力)。
三、上颚比较凹
要造成真空,除了活动度高的舌头以外,如果上颚的凹窝天生比较平坦,形成真空就相对
不会太困难,因为舌头稍微移动一点点就能够达成了,如果上颚比较凹一些,那要使口腔
完全密合,就需要搭配很好活动的舌头。
上颚比较凹
https://i.imgur.com/NUNoGRA.jpg
上颚比较平
https://i.imgur.com/8BJT4ZB.jpg
在新手村里,拥有这样比较辛苦构造的宝宝,对奶怪的伤害力较小,体力也比别人容易耗
尽,在新手村里就相对没办法安心下来。
———————————————
‘为什么安抚与吸的好不好有关系?’
一、舌头运动与脑神经的关联
在宝宝的脑部统合还没成熟的状态下,这样一个简单的吸吮动作,就要动用5对脑神经(
舌咽、颜面、舌下、三叉、迷走)、四十块左右的肌肉来控制,吸吮的状况越好,脑部统
合的状态相较好些,宝宝看起来也会较稳定些。
很多冥想与修行武功的人,会在起始动作里头,将舌头顶住上颚的位置,在看文章的妳也
可以试着这样做,这个动作会活化副交感神经,使得呼吸自动稳定下来,较稳定的宝宝,
在口腔构造上也相对容易达成这个动作。
二、照顾者的自信心
如果这个游戏在一开始,难度就比较高,因为不知道初始设定哪里和别人不同,没有办法
获得成就感之外,也容易淹没在众多建议与紧迫的关切里,久而久之累积的压抑情绪无法
释放,也因为希望自己看起来是坚强的,长期难以松懈下来,对宝宝的一举一动会更加紧
张(忘记按码表)。
三、安抚方式受限
这样的宝宝在使用奶嘴时,会挑奶嘴的形状,也需要用特殊的手势放入嘴嘴,稳定的宝宝
可能比较没有安抚奶嘴的问题,因为在亲喂或瓶喂时,就满足口欲了,满足欲望以后宝宝
可以借由其他(听白噪音、在安抚椅上摇摇、照顾者的声音、拍屁屁)方式,感到如同抱
抱一样程度的安心,在哭闹时,安抚方式比难安抚的宝宝多出至少6种,任何一种方式都
能安心的状态下,自然就不会觉得她哭就非得要妳,因为爸爸拍屁屁,阿嬷的声音就能够
替代,如果口欲仍然未满足,也能轻易吃上安抚奶嘴,安静入睡等待下次吃奶。
在最基础的口欲都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宝宝没有心力去感受照顾者释出的各种安抚,这时
抱抱的确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因为只剩下这种方式,所以比别人少了6种可能的妳,也相
对在安抚上感到非常吃力,宝宝没有机会学习自行安抚(因为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帮助自
己稳定下来),此时如果妳的乳房条件很适合,会感觉到宝宝只能拿妳的乳房当安抚,行
动跟选择受限的状况下,很难不产生宝宝只能需要我的感受,而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容易
开始把育儿的重担放在看起来很有效果的妳身上,以多少减轻自己对育儿无能为力的感受
,有时候妳觉得宝宝只需要妳,其实也和其他家庭成员所加诸的看法与期许有关。
如果妳的宝宝有上述的问题,但不难安抚,有可能是她在新手村拿到的装备很吃香,例如
吸吮成效不佳的宝宝,配上非常会喷奶的母亲,也能达到足够奶量的需求,例如刚好拿到
一个适合上颚凹洞的奶嘴,或是于瓶喂后,脑部饱足感上升的速度相对快一点,不太需要
安抚就已经醉倒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发展与构造,其实都属于正常范围,就像我们不会期望宝宝一出生就会走
路一样,因为我们知道她生理的发展还不用学会走路,口腔发展也是一样,虽然有效的吸
吮是宝宝很重要的初始技能,发展上仍有个别的差异,随着时间,宝宝会用自己独特的方
式,找到接近有效吸吮的方法,也可能使用其他块肌肉去代偿原本该出力的地方,自己排
除问题,不过因为她已经受限于一种安抚方式一阵子了,之后在哭闹时,也只能接受有限
的安抚。
———————————————
“只有小孩子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他们把时间花费在洋娃娃身上。因此对他们而言,洋
娃娃就变得很重要。一旦有人将娃娃拿走,他们就会号啕大哭…但是,大人们永远也不会
了解这件事有多么重要。” —〖小王子〗
就像宝宝只剩一种安抚方式一样,这样的育儿状态,很容易让人从一个职场的女强人,变
成一个很不错的妻子,最后变成一个专属于宝宝的安抚神器,以前的妳花了好多时间,在
照料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洋娃娃,在宝宝出生后,洋娃娃一个一个的被拿走了,在未被满
足的渴望背后,唯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因为爱而牺牲,其实妳心里也是知道的,没
有人能和妳一样,了解那些洋娃娃有多么的重要,而藏在心里那个失落的小小的自己,也
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人能好好的抱抱她了。
———————————————
下一篇会提到怎么在有限的状况底下,试着让自己与宝宝都能找出其他方式,慢慢在新的
生活里,找到彼此都能安心下来的方式。
这系列都是代PO文章,因为原PO上班的关系,更新文章的速度会比较不稳定,如果要
回应心情,可以直接回在下方,如果有小疑问,或对于新生儿安抚文章有兴趣,可以直接
到FB发问与观看。
Ps.新生儿是指满月以内的宝宝唷!每个阶段的宝宝需求跟照顾方式不太一样,希望帮助
新手爸妈们先顺利渡过第一关。
FB搜寻:宝宝教我的那些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