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串本来没有想要留言回复,
但看到S大这篇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家庭,
希望当父母亲能够多少理解不同的假日小孩的心情。
我爸妈在我有印象以来就离婚了,
因为各自要生活的关系所以不得不当假日父母,
就把我和大三岁的姐姐放在奶奶家。
因为一开始就待在奶奶家所以对于父母在假日这件事并没有太多想法,
也不会想父母...
但因为对姐姐来说我妈妈为了赚钱把她抛弃了,
所以她对妈妈的成见很深。
我奶奶对我很好,
她认为我没有爸妈陪伴,所以都会优先照顾我。
当时年纪虽小,但是已经会有很多想法,
包括自杀,不过每次想到我会舍不得奶奶跟家里的娃娃们就放弃了。
但蛮好笑的是我还会想到如果家里火灾我要带走哪一只娃娃。
在我国小三年级被接回妈妈家后,
转学的关系一切都要重新适应,
环境也非常不一样。
每天妈妈去上班前我都会跑到妈妈房间看她化妆出门,
每次她出门我都会默默流泪,
也很想奶奶,但妈妈不让见。
而这段时间我妈妈因为各种压力所以脾气很不好,
她常常生气骂我跟姐姐养不熟,
跟她不亲,别人家小孩会抱着妈妈亲,
但我们却是都不会想碰她。
针对这点我跟姐姐都是不太喜欢跟别人有太多皮肉触碰,
但在我妈妈眼中这是我们嫌弃的意思。
后来姐姐受不了她就决定离家出走到我爸爸那边,
那一年我刚升上国中。
之后开始我跟我妈的关系就越来越差,
她认为她把我们放在奶奶家是无可奈何的,
她要赚钱给我们优渥的生活,
她觉得她都有付钱给我奶奶,
所以我们不应该跟她不亲,
而且都会说我奶奶是看才钱份上才顾我们,
我奶奶也会跟她要钱,
早知道我们这样她就不要管我们把我们丢在奶奶那就好了。
事实是怎样我们不知道,
但是我奶奶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抱怨一句,
她都在家里帮店家改衣服,
每次要去拿衣服都会带着我们,
在我们眼里奶奶非常辛苦,
但她仍坚持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我从来不否认我妈是爱我们的,
但是她搞不懂我们要的是陪伴,
她已轻错过了最重要的时间,
我们也回不去,
我们能相处但并不是以那种亲密无间的方式,
所以她就以爱为名把我们绑在身边,
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
所以我姐离开她逃远远的,
我也在毕业后马上跑到日本工作,
后来结婚了就来到台湾生活。
现在我会跟我妈偶尔电话联络,
她找到新的男朋友,
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我们终于能像一般朋友那样相处。
在这段生活里,我曾有几次觉得要撑不下去,
我在很多人看来都很快乐,
但真的理解我心里的不多,
有一阵子我常常幻想我有一些非常了解我的朋友,
他们会在我难过的时后不用说就安慰我,
我知道我病了,
所以我努力找方法逃离了。
现在我家里也有一对假日小孩,
我也曾经苦口婆心的跟她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但她的回应是,不会阿,现在我们回来他们都会黏我们不黏阿嬷,
她不知道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小孩就是害怕你会不见才会一直黏在你身上不肯放手。
最后只想跟所有有苦衷的假日父母说,
种花得花种果得果,
如果以后小孩跟你不亲,他们都是有苦衷的,
千万不要因为这样而跟他们生气,这只会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远。
※ 引述《sevenqueen (冬眠眠)》之铭言:
: 看到Hoyi这位母亲诚实告白自己的心魔,
: 内心也多少能够明白跟感慨,
: 因为我爸妈就是以这样的心魔面对我多年,
: 所以一时冲动,很无聊地回一篇来凑热闹。
: 我是家中三个孩子里面唯一跟母舅家族生活到六岁多、才到原生家庭居住的孩子。
: 但跟许多有明显分离焦虑的孩子相比,
: 表面上我没什么改变,
: 依然很活泼,还紧跟着母亲前后走踏。
: 很多大人因此认为我适应良好、情绪稳定,
: 但其实我天天在睡梦中偷偷哭醒,
: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日记每一篇都是想念,
: 甚至盘算著自己可以怎么从现下环境逃走。
: 这个适应过程里,最痛苦的就是爸妈在管教中,
: 很容易出现一句“你被宠坏了”,
: 或被我偷听到他们在埋怨过去某某的管教方式是不对的等等。
: 这让我一边努力遵守新的生活规则之余,
: 一边懊恼自己不够好,
: 让我很喜欢的舅舅们、外公外婆被批评。
: 渐渐地我就用完全顺从父母来试图得到认同。
: 也因此,我并不擅长显露哀伤,
: 甚至以为拉近关系只剩下“讨好对方”这条路。
: (这让我在各方面吃足苦头至今)
: 不安全感跟自我弱化困扰了我好几年,
: 但求学几年里,
: 我仍然勉强过得像正常小孩一样,
: 功课不错,行为不脱序,不大顶嘴,作息正常。
: 其实中间自己找过好几个辅导老师,
: 最后都因为“你爸妈很爱你,没有对你不好”来结束掉每一段咨商。
: 因为我的家庭看起来功能正常完整,
: 所以外人认为我的问题都源自不知足的态度,
: 都是鸡毛蒜皮小事、亲子间一时闹脾气而已。
: 在这种矛盾节奏下,慢慢积累后,
: 终究让身心都倦了,
: 一度失去味觉跟阅读书写能力,
: 也一直过著每天睡不到四个小时的生活。
: 这些情况要到我经济独立(离爸妈够远)、
: 且自己的孩子出生后,才逐步缓和下来。
: 但是这样的成长,
: 即使六岁前的童年记忆美好、
: 跟爸妈生活过得舒适,
: 我却没办法拥有“深刻”的人际关系,
: 对人也没有所谓让自己觉得“真实”的热情;
: 虽然与大家互动都貌似要好,
: 但我心中没有朋友。
: 对家的概念也是一样,
: 任何一个空间都是遥不可及,
: 不太会对哪里、对哪些人有强烈归属感。
: (除了外婆吧,毕竟我太爱她了。
: 对我来说,她在哪里,那里就是我的家,
: 而现在我的家已经在黄泉之下,
: 所以这辈子我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 我相信不少转换家庭生活的孩子成长过程或多或少有类似的心境。
: 这种心境并非剧烈得让人活不下去,
: 但因为总是出现一层“膜”的感觉,
: 找不到解决办法的人,
: 也只能带着这层膜,
: 接受了人生必须背负没办法消除的完全孤寂感受。
: 所以每次看到讨论假日父母话题,
: 身为大人当然能体会现实的无奈啊。
: 但孩子怎么懂呢?
: 讲再多,也还是更希望,或煽情一点地说,
: 更祈求所有与父母一期一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最好不要有过分敏感的
情
: 绪;
: 而当有任何无法言语表达的忧虑不安,
: 不管在哪个家庭,都能被无条件理解与抚慰;
: 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 (天知道这有多困难啊,唉)
: 我也总是认为,
: 不管今天大人选择当假日父母的理由是什么,
: 那就是大人的选择,
: 真的不要,也不能够勉强孩子接受和体谅。
: 有再多的苦衷都是大人的苦衷,
: 所以是大人该承担的责任。
: 尤其没人能在孩子学龄前马上断定孩子是什么气质,在不知未来影响程度下,
: 成熟的大人更需要多做一层思考,
: 包含未来一起生活时,彼此习惯不同的适应问题;以及教养冲突时,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才
: 能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和默契等等。
: (所以说,等孩子愈大、认知愈成熟、习惯愈定型,生活冲突自然就愈大。到这时,家
长
: 要思考的、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愈多且愈难了。)
: 做假日父母是艰难的选择,
: 当然也会是更复杂的功课;
: 取暖讨拍是一时,亲子关系是影响一辈子。
: (何况孩子连怎么上批踢和低卡讨拍都不知道……)
: 既然只有周末能相处,就不要再纠结啦,
: 孩子可是等你五天了呢!
: 所以别浪费时间去怀疑他变成谁的孩子,
: 现在的你,加倍爱护他、把五天份量补回来都不算过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