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SdmstlV ]
因为隔壁板刚好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顺手就回了一篇
转过来给各位有需要的爹地妈咪们参考~
原文恕删~
先自我介绍一下,地方的妈妈我从事补教到今年第15年,
主要教学对象是幼稚园~中级英检,
2014年曾经参加国外某知名出版社举办的教案比赛,
获选受邀到英国某知名大学
接受为期两周的短期师训课程并取得证书~
之前曾经营自己的补习班,
因为房东的问题收掉之后,目前白天念研究所,
晚上兼职当家教老师。
我同样不是师培体系出身,
所以我不会讨论太多理论性的东西,
单纯就教学十五年以来的经验与体会,
与各位分享一点心得~
一整串讨论下来提出的问题很多,
我尽量尝试回答:
1. 双语幼稚园有没有用?
说实话,有,但仅限于孩子国小三~四年级之前。
无论是双语还是ESL、EFL体系,
功能其实都在于"营造美语情境"和"培养学习兴趣"。
前面也有其他乡民提到、
看到外籍老师带学生玩游戏、唱歌,
这其实就是让英文进入孩子的生活环境中、
让他们习惯接触英文、不要把英文当成"学科",
而是有趣的游戏和一种生活方式;
但如果家长在孩子进入国小后,
就停止提供这样的生活情境,
也就是孩子在家里、学校都“完全不需要使用英文”,
原本营造出的情境就会被破坏掉。
如果孩子在小一、小二都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使用英文,
到了三、四年级开始重新接触句型,
甚至面临基础文法的建立时,
就无法再像幼儿时期那样把英文当成"有趣的事情",
而是一个"学科"、一份"作业"、一个讨人厌的"课程",
吸收的程度自然不比开心玩乐的幼儿时期。
问题是,国小四年级之后的孩子必须开始逐步建立文法概念,
算是蛮关键的一段时期,
如果又碰到上课很无聊或教得很烂的老师,
让孩子的胃口全被打坏掉,
自然就会开始对英文无感、甚至反感;
这样的状况如果到了国中开始面对一大坨的考试和评量,
就会恶化的更快、更厉害。
我碰过幼稚园是念公幼的小孩,
整个幼儿阶段都没有接触过英文、连字母都不会认,
但是来上课之后非常喜欢英文、家长也非常配合老师,
回家该进行的练习一样都没少,
半年后孩子的程度就追上有念双语幼稚园的同学,
之后甚至在文法学习的表现超前。
我也遇过幼稚园念超级贵族学校、
走EFL路线出来的学生,
国小念的还是贵族国小、主打双语课程,
但前期不碰文法的时候还很OK,
后期开始要学文法了、要练写作了,
反而开始觉得"这个好难我不喜欢",
然后家长回家联络簿都随便签、作业没完成也无所谓,
国小毕业前这个学生的程度
已经跟其他稳扎稳打上来的小孩差不多、甚至落后一点,
但反正没差爸妈有钱,之后就送出国了。
2. 双语、ESL、EFL的外师迷思
从以上的叙述就能看出来,
重点其实不在于双语、ESL或EFL,
而是在"英语情境的维持";
而英语情境的营造,其实<<外师并非必要>>,
如果父母有能力在家中跟孩子讲英文,
那幼儿到国小四年级之前都不去学英文,
孩子的能力照样吓吓叫。
外师不会让你的孩子"比较敢开口",
因为对孩子来说,相处几个月之后,
这些外师跟其他的中籍老师没什么不同,
就都是"老师",是他们信任的对象。
如果你的孩子本身防卫心比较重、或比较内向,
连看到"陌生的台湾人"都会害怕、退缩,
何况是出国看到"陌生的老外",一定也是开不了口。
这是人性与个性,和学习成效无关。
真正要让孩子克服开口的恐惧,
需要爸妈在平常听到孩子使用英文的时候,
就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边的"平常"不是指写作业的时候,
而是其他"无关学习"的情境中,
鼓励孩子把学过的东西拿出来使用;
例如指著路边招牌上的英文问孩子怎么念,
或者带他去超市找东西的英文名称,
会念的话就给予鼓励、
不会的话问他要不要用手机照下来,
拿去问老师之后回来念给爸妈听,
孩子有照做的话就给予奖赏。
老师在学习英文的初期可以给予这样的正向回馈,
但毕竟主要相处的时间是在学校、空间上受限,
另外老师必须教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方式,
所以经常要扮演纠正者的角色,
在这部分的回馈是远弱于父母能够给予的。
3. 孩子的英语学习阶段性
这个学习阶段性会因地区、孩子的发展状况、
教育政策等不断改变,不是绝对性的。
例如15年前我刚出道的时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小一才开始学字母和自然发音,
但现在26个字母的自然发音几乎幼稚园都会教,
有些补习班都当成暑假的短期课程、没有实际教学效益,
单纯拿来做师生感情培养用的 XD
我对婴儿时期的发展不太熟,
但根据之前看过的杂志和一些期刊文章,
婴儿时期接触外语确实对将来的语言学习有帮助;
有看过一派说法是只要使用的对象固定
(例如跟妈妈讲英文,跟爸爸讲中文),
就能够避免因为一次接触太多种语言导致的失语症状。
但这个部分我真的没有很深入去研究,
请各位有兴趣的爸妈自己另外搜寻专家文章参考。
幼儿阶段比较重要的训练在于全身的协调,
中班以前没有文字的概念,A对他们而言就是三角形、
O就是圆形,不具有文字的意义。
中班之后可以开始做字音字形的连结,
也就是看到A要知道念A而不是三角形;
这时候有部分幼稚园会上sight words,
目的也仅是字音字形的连结,
看到字就反射性地发出声音,
跟看到三角形要发出"三角形!"这个声音是一样的。
大班之后可以利用彩色笔或蜡笔开始练习书写,
非常不建议这个时候给小孩拿"铅笔",
手部的小肌肉发育还不健全,
字很难写漂亮之外,还很伤害手部发展。
大班的孩子已经可以辨认26个字母和它们的发音,
可以理解日常生活对话的内容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之类的,
也可以理解一些贴身相关的英文词组或短句,
例如"brush your teeth"、"wake up"之类的。
国小一~三年级比较著重在自然发音和日常会话的养成,
长元音、复合子音等在这个阶段要打好基础,
可以开始自己阅读一些绘本或简单的读本,
作为自然发音的练习,同时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年级之后的重心从自然发音转移到基础文法观念建立,
这个时候补习班的挑选非常重要,
强烈不建议送纯儿美(不教文法只教阅读)
更不建议送文理补习班(听不懂啦!)
要找到一位能够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
详细解说文法的<<中籍老师>>。
为什么强调中籍老师?
因为就算是拿到TESOL资格的外籍老师,
通常也很难拿捏掌握台湾孩子在文法学习上的盲点,
只有同样身为过来人的中籍老师,
才会比较清楚学生在不同阶段面对文法学习会碰到的卡关点在哪边。
进入国小阶段后,
学生对外籍老师的依赖性会逐渐下滑,
小一~小三建议外师为主、中师为辅,
四年级之后因为有学习文法的需求,
建议中师为主、外师为辅,由中师讲解文法和带阅读理解,
外籍老师着重在听力和会话的训练。
=====
以上就是地方妈妈教书多年的一些小小心得~
当然我不全然是对的,
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不同
个体的差异是绝对必须被纳入考量的关键因素
仅提供各位爸妈作为参考
有任何问题也欢迎来信或留言讨论
本人目前待产中每天都很无聊...
但请各位体谅一下孕妈咪脆弱的心灵
欢迎留言或讨论但请理性勿战QQ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