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台湾绘本│刘伯乐 天上飞来的鱼 认识兰屿

楼主: pond520 (野江琉)   2018-06-28 23:02:38
天上飞来的鱼
Author:刘伯乐
ISBN13:9789869628662
《天上飞来的鱼》由台湾东华出版于2006年,一度绝版,
步步出版于上个月再版,实在是后辈妈妈如我的一大福音啊。
读过《捉锁管》之后就拜倒于刘伯乐老师的在地创作,
当然不会错过描绘台湾原住民又与海洋相关的这本复刻作品。
我还未踏上过故事里细数的那片土地,也略知飞鱼与兰屿密不可分的关系。
看封面的飞鱼群,不光是展现作者细致的笔触,
还画出目珠里闪耀着的坚毅光辉,与其目标一致的决心。
图文:https://medium.com/moms-murmurs/fb788b457fdd
位于台湾东南方海域的兰屿,与距离仅72km的绿岛一样,
是约二千万年前,由古南海板块向东南隐没入菲律宾海板块,
海底火山不断喷发,岩浆遇海水一次次凝固堆叠,
才终于从深海一路往上直至露出海面的火山岛。
全年潮湿多雨,是全台唯一被列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
加上黑潮带来许多回游鱼类,尽管腹地面积小,
其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都有重要的价值。
飞鱼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牠们想要变成“达悟”,
就可以在岛上过著快乐的生活。
故事起头说,飞鱼从天上跟着二月的雨落在兰屿的海面上。
美丽的兰屿岛上住着快乐的达悟人。
开场的文字和图像就弥漫着神话色彩,
引领读者想进一步了解达悟人如何生活得这么快乐。
兰屿的达悟语“Ponso no Tao”是“人之岛”的意思,
最初被汉人以闽南语音译为“红头屿”,
后来因为岛上盛产兰花,才被更名为“兰屿”。
兰屿的住民多为达悟族,因为位居外海边陲,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文化。
渔业的重要性虽然凌驾于农业之上,达悟人的主食仍是以农耕作物为主,
如水芋、旱芋和小米。
达悟人也畜养猪羊鸡等牲畜,但大多在特殊时节才会宰杀。
作者用简单几句话就交代了达悟人主要粮食与山田烧垦的农耕型态。
而兰屿女耕农、男捕鱼的模式,也在插图中呈现出来。
时时面对台风侵袭的达悟人建造地下屋做为居所,
这样的房子可以避免强风直接吹袭,也能缓解炎热的气候。
淹水问题呢?达悟人会在挖基地时铺上鹅卵石,
下大雨时,雨水会渗透至地下,流回大海。
达悟人还会在地下主屋前方的地面上,用茅草和木头搭建高约两公尺的凉台。
由于地下屋的光线不好也不通风,不适合在里面工作,
达悟人会在凉台上做些小工如编草、制网。
工作结束后,还能在里头乘凉聊天,享受惬意的日常。
渔船是达悟人谋生的重要工具与资产,
耗费三年时间制作的拼板舟,要盛大庄严地举办下水祭典,祈求出海平安与丰盛渔获。
鄙弃不劳而获的达悟人在父母去世之后,
会将继承的房屋拆掉,凭己之力蒐集材料重建。
因为建屋需要许多亲友的帮助,新屋落成时要举办祭典宴客。
小米采收之后会由长老决定是否举办小米丰收祭。
捣米舞、头发舞和勇士舞轮番上阵,好不欢乐。
自从我模仿一次头发舞给蛋黄看之后,每翻到这页他就眉开眼笑。
正如我们对原住民有的印象,达悟族也有这么多属于他们的文化祭典。
跟飞鱼有关的甚至还有好多种呢!
围绕着“兰屿的形成”与“达悟族的起源”,各部落间口耳相传着版本不同的神话。
“黑翅飞鱼”绝对是最重要的传说之一。
据说达悟人在很久以前,曾将飞鱼与其他鱼贝类一同烹食,
吃完之后长了恶疮,从此不再食用飞鱼,捕捉到的飞鱼立刻丢弃。
创造飞鱼的天神看了觉得难过与可惜,便托梦给一名达悟老人。
老人梦见一只黑翅膀的飞鱼,告诉他飞鱼是不能和其他鱼类或甲壳类一同食用的,
否则人生疮、飞鱼生病。
黑翅飞鱼并指示他隔天早晨到海岸边,会教授他捕食飞鱼的方法与规则。
第二天老人真的在海边见到巨大的黑翅飞鱼,飞鱼还向老人引见了家族成员,
将飞鱼的分类、捕捉时间与方法、处理方式、相关禁忌及祭仪都说明得很详细。
达悟人恪守这些指示至今,这就是飞鱼祭的由来。
达悟男人在夜间火渔,捕捉飞鱼后带回部落与族人分享。
他们相信飞鱼是天神的礼物,神圣地看待并小心翼翼遵守每一项禁忌。
种种传说禁忌虽或有不明就里之处,也有不少能追溯到缘由背景的道理。
尤其许多规则与环境尊重、生态永续息息相关,也对维持社会秩序有很大的意义。
我在心中暗想,未来造访兰屿,要格外注意达悟人忌讳的大小事,
不要破坏了他们流传已久的规矩。
兰屿对我来说遥远而陌生,除了飞鱼之外,
印象最深的就是被迫与核废料共处的不公平对待。
透过这本书,我们在极短的篇幅就能探知达悟族的食衣住行和生活点滴,
也对这座美丽的离岛衍生更多爱怜之情。
这一片因受边缘化待遇反而能维系更完整传统的土地,
多希望他们的单纯与快乐,不受主流文化冲击的影响。
刘伯乐老师用“飞鱼也向往达悟人的快乐,想成为达悟人”这样的情节切入,
将容易沦为叙事的内容,转变为动人而诗意的故事。
男女老少分工合作、互助互信、福祸共享,
透过一页页了解达悟人之后,也一步步体会他们的快乐哲学,反思我们所匮乏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