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台湾绘本│捉锁管

楼主: pond520 (野江琉)   2018-02-27 15:25:35
捉锁管
作者:刘伯乐
ISBN13:9789869517706
这本《捉锁管》在我的清单里很久了。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又热爱海鲜的基隆人,怎么可以不拥有。
一直希望书柜有一区摆满充满台湾风情的绘本,
也计画慢慢收集这些在地好书,只是碍于蛋黄还小所以不急着入手。
最近看到有折扣,实在忍不住将它带回家。
读了之后真是感动不已,其他作品还要陆续收藏。
图文网志:http://noellu.pixnet.net/blog/post/47797206
作者刘伯乐先生早期是儿童读物的美术编辑,
1979年就开始绘制插画,持续都有推出新作,作品繁不及载。
童年没有太多资源,生活过得很困苦,
别说玩具都是取材大自然:滑草、野花、采果,
甚至还要想办法采集、捡拾野地食材回家凑三餐。
但这些珍贵的经验造就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与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
透过大学进入美术系习得的绘画基础,
他用文字和插图重新整理、建构并传承过去生活中的所见所得。
在担任“中华儿童百科全书”的美编时,
刘伯乐先生有机会接触到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后来投入野鸟生态画,本来都以临摹书籍、图鉴为主,
为了画出自己双眼所见,迷上了野鸟观察与摄影。
野鸟画恐怕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丝丝入扣的神韵美不胜收。
但我最是醉心于他描写本土文化的作品里,
无论是可以窥见他山野童年的自传式绘本《我砍倒了一座山樱花》、
以不同村庄印象及信仰习俗为元素的《黑白村庄》、
记载南投草屯诞生传说的《草鞋墩》...,
还有此文要介绍的知识性绘本《捉锁管》。
刘伯乐先生擅长的媒材是彩色墨水、色铅笔和粉彩的搭配。
图案常常以纤柔细线勾勒轮廓,不挥洒哗众取宠的鲜艳色调,
朴实亲切的味道正符合乡土意识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里总能找到这片土地的记忆,在地人熟悉的物件或场景。
清甜带劲的生鲜小卷,怎么烹煮都很美味,
简单蒸过就是极品佳肴,也是每每想起就令我口水直流的味道。
夜里墨黑的海面上大批渔火如星光熠熠生辉,那景象见过一次就难以忘却。
而陶醉于海上嘉年华景致的我们,
是否想像得到每盏灯下渔人与大海搏斗换取渔获的辛劳?
献丑一下我至今仍钟爱不已的婚纱照。
当初坚持在自己家乡取景果然是对的,现在还能拿来跟孩子炫一炫。
书中不仅介绍了小管船的专业配备,也让读者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渊源。
先人偶然发现锁管的趋光性,
才学到举火把、吊灯等诱集锁管再一网打尽的方法。
那飞跃而上的鱼群,奋力各司其职的渔人们在刘伯乐先生的画笔下充满了生命力。
画面的视角很真实且构图优美,空间感与临场感有强烈的撼动力。
是不是因为作者的摄影之眼加持,让他的插图有让人身历其境的感觉呢?
海的宽广与深不可测,海面上的波纹和海面下的激昂,看得我都要激动起来。
破晓时分航行于归途的渔船们占据了大片海面,大小远近不一。
船上之人心情也喜忧各异。
船队虽然吸睛,远景处的灯塔和粉色的拂晓天空更让人久久不能移开视线。
因为渔人的情绪就在那里。
虽然自小只会吃海鲜,不懂渔市场的美丽与哀愁,这样的画面对我也绝非陌生。
双眼轻闭,仿佛就闻到海水的咸味、渔获或清香或带腥的气味。
刘伯乐先生实地走访渔村,调查并深入了解相关生态与捕鱼过程。
这宛如回马枪的最后一页,让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洋洋洒洒写出整理过的知识并不难,
更可贵的是蕴含在故事背后,对渔人的文化着墨及情感体认。
对这片土地,还有围绕这片土地的海洋环境,
作者的作品总是不遗余力地想唤醒在地人的求知欲及珍视。
沉溺于国外绘本的各种题材之外,
透过本土作品让孩子认识台湾、培养已日趋淡薄的乡土情怀,
这也是不容或缺的养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