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一样是育儿心情的分享。
我原生家庭是个很冷感的家庭,并不是说感情不好,比较像是恋家但不忠诚的那种,基本
上与亲戚也少有往来,而母亲是维系我们家的那个人,紧抓着风筝线,让我跟父亲还有哥
哥自由自在,有她在的地方就是家,于是我从不敢想像,如果没了妈妈,家还是家吗?
图文网志:https://goo.gl/4324yo
也是因为如此,刚跟我老公结婚的时候,我每天都不适应,老公家是个大家庭,除了父母
、两个姐姐之外还有阿嬷(+外佣),公公的兄弟全部都住在附近,附近的邻里全部都相熟
,每天都会有人按门铃来聊天。
一开始,我听到按门铃的声音就崩溃!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习惯,很庆幸公婆都是个性温暖的人,我也从来没有大小姑的问题,她
们每个人都把我当家人,有些生活上的磨合,也是慢慢的也就好了。
而现在,我生了两个小孩,我很庆幸她们能生活在这样的吵闹又温暖的家庭里。
因为原生家庭的互动关系,我从来都不觉得兄弟姐妹一定要感情很好,我自己跟我哥感情
就不是很密切。
但当岁月渐长、父母渐老的时候,我确实有时候不免还是会寄望能有个手足可以一起讨论
跟把家扛起来。
尽管对我来说这是奢望。
而我希望对我的两个孩子来说,这可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有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彼
此是对方最有力的依靠,就算哪天父母已经不在,他们也还能有彼此。
这要怎么教呢?
我想或许也还是需要一点缘分,毕竟就算从小在同一个屋簷长大,也不代表就可以有深厚
的感情,而且,老实说,我不知道什么是“手足的感情”,我家是移民,我父母的兄弟姊
妹全部都在世界的各地,我记忆中只有听闻少有眼见,某方面来说,对我而言手足之爱比
爱情还要难以理解。
直到我跟我老公结婚,我才终于知道手足原来是什么,才了解一个有凝聚力的大家庭是什
么,就算曾经各分东西,小孩留学或外地工作,但最终的现在,大家纷纷成家,然后回家
了,对他们而言“家庭”的根基是厚重的,而不是凭借著那条细细的风筝线,他们是扎根
在家里,像树一般,开支然后散叶。
于是我想,如果让孩子在充满温暖的环境下成长,让他们看着爸爸与姑姑的相处,让他们
知道就算有时候吵架、看彼此不顺眼,但不会改变的是彼此的关心。
两个小孩,最困难的就是“公平”
而不管在怎么样温暖和乐的家庭中成长,吵架也绝对是两个小孩必须的成长轨迹,最常有
争执的绝对就是“公平”的争议。
有一天晚上女儿为了糖果对着我哭闹,原因是因为弟弟下午在家已经吃过一颗糖,晚上又
吃一颗,所以弟弟吃了两颗比她多,她认为这样不公平。
我没有生气,我其实能理解她的心情,我也知道我只要多给她一颗糖果,这个问题就解决
了。
但是,我没有给她。
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公平的事情,如果要比,那永远比较不完,另外,难道数量一样
就是公平吗?
公平不是这样的,公平是相对而没办法绝对,而且为什么一定要公平,到底谁规定要公平
的?我认为如果教养两个小孩要一直寻求公平点,那只会变得斤斤计较而失了原意;公平
不应该执著在量化,在教养孩子上面的度量衡应该是“质量”。
我知道她还小她不会懂,所以我说:“如果妳要公平,那最公平就是每个人什么都不要有
,如果都没有就没有比较,就没有谁多谁少的问题了。
买糖果是希望妳开心,如果买了糖果让妳哭、让妳变得不知足,那就都不要有,我辛苦工
作,花了钱买了糖,结果是妳的哭闹,我觉得对我来说才是不公平。”
她没说话,但她依然很计较她那个“少了一颗的糖果”,她转头看着她爸爸,委屈的眼泪
又溃堤了。
当然,我完全知道在她心里确实委屈,因为她认为她比弟弟少了一颗糖,但她在哭的时候
也忘了自己那天晚上她吃火锅的时候吃了多少冰淇淋、也忘了她在幼儿园朋友请吃了甜甜
圈,忘了其实原本她吃到那颗糖果心中单纯的满足。
当小孩长大,事情越懂越多,就越容易计较,越难快乐。
快乐不是用比较可以产生的,公平也不是可以用数量计算的,人生每个人的起跑点都不一
样,要怎么比呢?
公平应该是处理每件事情的逻辑都是同样的,而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改变。
我很庆幸,两个孩子可以提早在家里体会这些挫折,因为就算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不公平
待遇”他们依然可以拥有温暖的拥抱来平抚他们的心,他们可以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可
以照他们希望的“公平”来运行,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规矩,但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最
终都可以在家人身上得到安慰。
我希望你们可以保持良善又单纯心思过著快乐的每一天,遭受委屈跟挫折的时候有家人在
,哭也没有关系,没有负面的情绪就不会知道笑容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