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发达之中,大家好像都“知道”同理宝宝很重要,标定情绪、说出原因等等,
但身为一个临床心理师,我时常会听到一种声音,不管是来自于学生、医师、爸妈,
会觉得是啦是啦这很好,可是做了没有用啊。
有的时候,真的只是做不够。
今天带儿子去看骨科医师,后来要照X光检查的时候他疯狂大哭巴在我身上不肯下来,
但偏偏那检查需要他站好站满,因为有时间压力在,我有点急了,
就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可是blahblah,我们只要站一下下,
数到10就好了blahblah”,还叫先生拿梅子来利诱让他分心。可是他就拼命不断的大哭。
僵持了快要五分钟,我开始无限repeat“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妈妈在这里陪你”,
大概播放了一两分钟之后他就平静下来,虽然还是抽抽噎噎想要巴到我身上,
可是愿意好好站着让检查师照相(结果才数到7就结束了)。
一结束之后他马上巴上来,我连铅衣都要单手脱,也不肯吃梅子。
显然他并不是不怕了,但是同理与陪伴让他的情绪可以暂时缓和,
并且愿意怀着这样的情绪试着去面对他所害怕的事情。
太常我们以为讲一句话就是同理了,但那应该是一个过程,
需要花一些时间让他真的感受到“我在乎你的感受”,
而不是“好我知道你的感受但你还是要赶快配合我唷”。
这真是我身为母亲时太常犯的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