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BLW或传统派副食品

楼主: likeastar ( )   2017-08-03 12:39:21
我看完了整本书 也跟书中作者有些交流 想说顺便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 引述《sheilala (sheilala)》之铭言:
: 看到常常有家长陷入派系的纠结
: 所以想分享一些语言治疗师对吞咽安全的观点
: 其实BLW的作者并非医师或语言治疗师
: 背景不一定有吞咽生理解剖的专业经验
: 对进食安全的了解无从考察
她的背景是公卫护士 产妇 还有哺乳counselor(不知道怎么翻比较精准)
有没有吞咽生理解剖的知识我也不是太清楚 但是应该是有基本的知识
毕竟也有跟哺乳有关的职业~
: 她的博士研究论文不是有随机控制的实验
: 比较是总结各方研究加上自己的想法
: 所以BLW的证据力一样仅限教养专家经验的等级
教养专家的等级我认为是case report
她的论文等级是比这高 而且以现实来说 要做RCT真的是有其困难性
但是论文中以很多其他非直接证据(论文)来支持她的论点 逻辑都还说得通的
只是说她提出这个方法才十几年 目前证据数还不足
但是并没有其他证据论文可以证明说她的方法是危险的
: 并没有亦步亦趋的必要性
: 也是为什么专业人员不一定会(想)了解
: 或回答你哪个派比较好
这是一定的 专业人员应该是走实证路线 每个医疗背景的人接触大量不同的论文
吸收程度也不一样 看完论文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所以的确目前没办法肯定
: “派系”不等于“实证教学法”或“实证疗法”
: 也就是说其中的论点不一定都有研究证据支持
: 当爸爸妈妈想要完全遵守一些指引的时候
: 一定要记得问自己
: 你是为了安全性和研究证据遵守
: 还是只是因为派系怎么说?
: 如果只是因为someone says so
: 就不会完全是科学的理性
: 而只是服从权威
: 即使来源是医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还是任何好像有权威的来源
: 一定要停看听
: 这些意见的来源有没有研究背书
: 还是只是个人意见
完全同意 做任何决定的时候最好都要知道"为什么"
: 所以即使我乐见BLW中“让宝宝自己选择”及“和家人一起进食”的想法
: 一直强烈宣导“不强迫进食”
: 也仍会对“作呕”和“呛到”的反应更加严谨看待
: 也会希望照顾者了解不同质地有不同的吞咽技巧
: 并让所有质地(包括泥)都成为探索的来源
: 希望照顾者考虑让宝宝接触食器(汤匙)
: 让宝宝有自主进食中从汤匙抿食物的技巧和经验
: 这些想法各自都有相关的研究理论
: 而不是单一学派或专家可以告诉你的事
: “传统”的意思就是一直以来的常见做法
: 并不是真的什么派
: 也不见得是过时
: 只是在台湾传统常被误以为只喂泥或粥就好
: 其实专业意见的中的传统作法也应该是要在一岁前循序渐进的接触固体
: 所以就算从泥开始
: 8-10个月也要有固体食物、手指食物的经验
: 不是喂泥喂到高兴为止
: 因此BLW和传统做法的差别绝对不是固体和泥
: BLW和传统做法的差别绝对不是固体和泥
: BLW和传统做法的差别绝对不是固体和泥
: 而是孩子的主导权(Baby led)
: 和用不用汤匙喂食
: 只是对于汤匙喂食的部分我的态度较保留
: 因为假如你只为了谨遵BLW而只给宝宝手拿固体
: 不用汤匙喂
: 但自己一旁大吃烤马铃薯泥还是地瓜稀饭
: 宝宝没汤匙吃不了体验不到
: 这样也不见得有完全符合到宝宝主导的精神
: 如果在动作发展功能还没成熟
: 照顾者用汤匙放在嘴边不是塞进去
: 宝宝仍然会有部分自主的权利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 其实原文作者推崇的是"宝宝主导权"
对于"泥" 作者的意见是 泥是"不必要"的 而不是泥是应该"禁止"的
如果吃的食物本来就是泥(像你的例子马铃薯泥 甚至浓汤之类的) BLW当然也可以吃泥
用手吃有困难 大人用汤匙喂也是BLW 这点在她的书中也很明确讲说这样是可以的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观念在台湾好像有点被误解?
BLW不吃的泥 是原本就不会打成泥的东西 像是肉泥 蔬菜泥
现在连大人也都被推崇"原型食物" 我觉得BLW吃的也是比较是这个概念
因为宝宝6m以上就有能力处理原型食物了 所以不用费心打泥
加上直接看到食物的样子 有助于让宝宝知道自己吃什么 也可以学习味道 质地等等好处
BLW作者有提起一开始会吃食物泥 是因为以前的建议是三四个月大就要开始吃副食品
那个年纪的确要吃副食品一定要打泥才可以吃 但是最近WHO已经改成6m才开始吃
所以这样子的话 并没有吃泥的必要性存在 以很多国家来说
传统喂食法也是推荐8m 甚至7m开始就要提供手指食物 所以跟BLW不算有冲突
: BLW社团提供很多副食品前的准备和急救的知识
: 所以有个类似考试的东西不错
: 但有两点我看了吓到的地方一定要提醒大家
: 我发现像BLW的群组和一些部落格
: 会把呛到(choking)/作呕(gagging)/噎到(choking)混用
: 因为英文的噎到和呛到是同一个字choking 意思是东西掉到气管
: 一点点东西掉进气管的反应就是呛到咳嗽 (有时候什么反应都没有 但食物掉进器官就有
: 肺炎的风险)
: 如果很比较大块挡住几乎整个气管通道就是噎到无法呼吸
: 至于作呕(gagging)就是像刷牙刷太后面 干呕的反应
: 但三个现象都是进食困难的征兆
: 没有一个可以无视
: 噎到呼吸困难最为严重 应该哈姆立克法急救
: 呛到咳嗽不要拍背 之后如果有发烧 就要就医 调整进食方式
: 干呕是一种不舒服的反射
: 食物碰到反射的位置就会引发反射
: 婴儿的口腔比较小 舌头占口腔很大的位子
: 所以呕反射位置比较前面 偶尔发生是正常
关于这一点 要避免东西掉进气管 有表明宝宝要可以自己坐直 才可以BLW
而大部分发生的时间就是六个月上下 所以可以坐直才可以blw 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作者也提起在这个时期 呕反射的位置比较前面
所以食物要真的进到很深卡住的机会
会比一些年纪更大的宝宝才开始练习手指食物的机会小
因为年纪更大的宝宝他们的呕反射已经发展到舌头后面的位置 会比较危险
关于这部分我也一直很好奇是不是真的?
呕反射的位置会随年纪变化吗?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解惑 :)
另外就是BLW宝宝不适合吃的东西 跟传统派宝宝不适合吃的东西是一样的
像是整颗葡萄 所有的坚果类会有噎到的危险
另外就是我记得有看过paper有比较两种进食的作法 噎到的危险风险并没有不同
另外就是很多人关心混喂的风险 一样 混喂噎到的风险并没有比其他两派来得高
甚至一直再强调传统转blw要停喂两个星期再开始blw的这个做法
我完全完全找不到支持的理论 而且作者本身也完全完全没有讲过这个方法
我一样也非常非常好奇这是哪里开始有这个想法的?
: 可是作呕如果太频繁发生 就要注意食物的质地适不适合
: 在婴幼儿进食安全里面这三项“都是吞咽困难的指标”
: 一次进食中吞咽困难次数(作呕/呛到)的正常范围值:
: 泥类食物:
: 3个月大 小于25%的进食时间
: 6个月大 小于3次
: 固体类食物:
: 6个月大 小于25%的进食时间
: 12个月大 小于3次
不好意思 我其实有点看不太懂这一段数字是代表什么?
: 吞咽/喂食困难的征兆:
: ・拒绝食物
: ・拒绝特定质地或温度的食物
: ・食量很小又吃很久
: ・会把食物吐掉 (要和4-6个月前的吐舌反射作区分)
: ・口水流得很严重 (长牙期间除外)
: ・食物会从嘴巴掉出
: ・经常在进食后咳嗽或清喉咙
: ・进食后发声、说话或哭有混浊声、湿濡声 (好像突然有痰ㄧ样)
请问这些征兆是指进食的时候有 还是说平常不吃东西的时候也看得到?
像是流口水的部分
另外我有读其他的书 有说可以试着把不同质地的食物去碰触宝宝的牙龈
甚至可以用食物轻压牙龈 让牙龈可以不要对不同质地的食物敏感
: 如果观察到上述征兆
: 或有照顾上的困难
: 可以寻求语言治疗师的评估和协助
: 小儿复健科->语言治疗师->吞咽喂食评估
: 最后提醒
: 一岁前主要的营养来源还是奶
: Baby Led Weaning和传统副食品都不是拿来断奶用的(Weaning在英式英文里有在宝宝饮
: 食中加入副食品的意思 并非断奶 不要翻译成断奶囉)
: 一岁前给副食品应该重质不重量
: 追求进食的经验和品质
: 愉悦的吃饭、宝宝自主、家庭时间、丰富的进食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完全同意 一岁前要建立起吃饭是愉悦的观念 也要试试看很多不一样的食物
尊重宝宝 多增加家庭时间 希望这样可以让宝宝长大以后有健康的饮食观念
要有健康的饮食观念 要从大人本身做起
BLW很强调一同进食也是这个道理 总不能大人桌上吃KFC 宝宝桌上放青椒花椰菜
这样宝宝不会崩溃吗? XDDDDDDD
自从BLW开始我全家都吃得很健康 我觉得很不错
(话说我老公前几天才偷偷自己在浴室吃完一碗方便面XD 宝宝是不能看到的)
以上是我自己看书理解的部分 还有自己目前的经验
如果有营养师也可以来凑一脚讨论一下我觉得更棒
作者: chrislove051 (Christine)   2017-08-03 13:51:00
关于混喂这点我记得是经验谈。因为有些家长想从tw转blw是因为觉得孩子吃的不好所以"换换看,看可不可以多吃点",而不是真的了解其精神。所以看过家长给了手指食物的同时却又觉得宝宝"吃进的不够多"然后同时又混喂"不同质地"的食物。在其它群组及社团就有妈妈回报孩子因此大呛到的事件。或许因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社团干脆统一建议停喂两星期。一方面也是可以让家长好好思考到底要怎么给予副食品(很多家长对于这方面非常着急)我自己是赞成BLW也赞成传统喂食的,只要大人小孩都开心就是好!而且这两者随着月龄增大,差距只会越小。BLW与其说是"派别",我更觉得它比较像是教养观念的延伸。我接触到走BLW的家长大多是比较愿意放手让孩子到处尝试,愿意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都自己去做做看,有点像是全人教育那样。我唯一疑惑的只有大太阳全泥派,完全不能理解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