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 分享蒙特梭利育儿书读后重点笔记及心得

楼主: poppy00630 (poppy)   2016-07-20 11:05:39
以前还是小姐时就常在路上看见标榜施行蒙特梭利教学的幼稚园,但当时还是小姐,自然不会去想了解蒙特梭利是什么东西...
直到当了妈妈,读了一堆育儿书后,才开始接触到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我很喜欢她的理念,也把家里的环境改造成蒙特梭利式的育儿游戏空间,先前就有发文分享过我的小资蒙特梭利育儿空间改造术了!
这次要来分享的是读了蒙特梭利育儿书后的重点笔记及心得,这些书对我的助益很大,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有敏感期这东西,看了书后我就决定要好好把握孩子的每个敏感期,不要让他像我小时候一样,错过了好多学习的敏感期QQ
图文网志版:http://goo.gl/IuQcxa
==========================================
原文全文:
自己在家带小孩的好处之一,就是饮食和教养都可以完全由自己把关吧!
正所谓“第一胎照书养”,前阵子花了些时间来研究蒙特梭利,才发觉这是一个很棒的育儿方式。
之前都用自己认为的最好方法来教育小烧卖,看了这些书后很高兴的发现我现行的方法有些都和书中所写的不谋而合,但仍有些地方是看过书之后我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带孩子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呢!
并不是只要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就够了,小孩的脑袋就像个海绵,会很快地从生活中学习一切事物,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除了要替孩子预备好的环境之外,照顾者也要多补充正确的育儿知识,这样才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当个称职的教育陪伴者。
我自己本身五专时读的是护理,再考差大进中文系,最后毕业于中文研究所。
依以前做研究的经验,纸本书或该领域专家所写的文章是较具参考性的,而一般大众所写的网络文章则因专业度的考量而不列入参考范围。
因此,在育儿这条路上,我大都是买书来看,鲜少看网络上妈妈部落客写的育儿文章......
一来是专业度有待考量,二来是夹杂着洗脑叶佩雯...
(我们是单薪家庭,完全靠陈某人伏案写剧本养活一家三口,身为小资妈妈的我自然是能省则省了,所以不会花时间去看那些高价位的玩具、童装广告文)
啊!越写越偏了...
我的重点是,育儿就像做研究,要找专业度够的资料来当作参考!
之后有计画要升二宝,但为了怕时间久了,这些书的重点我会记不深刻,所以写这篇文章记录一下我的读书笔记和心得。
首先,来了解“蒙特梭利”这四个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电视上、报章杂志上和幼稚园都常常可以看见这四个字。
我是看了这些书后才知道原来蒙特梭利是Maria Montessori的中文翻译。
玛丽亚.蒙特梭利(1870~1952)是意大利籍的儿童教育家,也是意大利首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成立了一个儿童之家,是个收容2~6岁学龄前儿童的公益机构。这些孩子通常家境穷困,父母忙于生计,无法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与管束,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营养食物都无法提供给孩子。蒙特梭利描述她第一次见到这些孩子时是惊恐不安、胆怯、不愿开口说话、表情呆滞、眼神迷茫、心灵苦涩、缺乏关爱、营养不良,似乎是注定不能开花结果的嫩芽。但在短短的一年内,儿童之家的孩子有了惊人的转变,都变的聪明活泼、举止优雅、有自信,最小的孩子也彬彬有礼、
整洁安静。四、五岁的孩子能流利地阅读、书写、计算。经过测验后,发现他们的成绩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惊人进步上了新闻,使更多教育者注意到儿童之家的教育成果,于是儿童之家的教育顾问-蒙特梭利成了教育界的轰动人物。蒙特梭利的教育法在人们眼中充满魔力,想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蒙特梭利便在罗马开设师资训练班,蒙特梭利协会也在1910年于罗马成立。如此优秀的教育法当然部会只侷限于意大利,很快的她的教育法便在西方世界传播开来。
但是这些书上都没写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何时传进台湾的,我小时候读的是恐怖的双语幼稚园,里头施行的教育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合格呀!
记忆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带口香糖去幼稚园吃,结果被老师没收,还被处罚关在园长办公室的厕所里QQ
(只不过是个口香糖,有那么严重吗??)
首图的六本书中只有右下角的那本是玛丽亚.蒙特梭利的著作,其他本都是后人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衍生或重点整理,这本书虽然年代久远,而且还绝版了,但是里面的内容和照片仍然是不错的参考资料。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手册》,台北:桂冠,1994年。
这本书的内容是蒙特梭利所阐述她的教育法,很清楚地描述了儿童之家里的教具和教法,除了清楚明了的文字叙述之外,还配有相当多在儿童之家拍摄的照片,有教具的照片以及儿童操作教具的状况,让非幼保专业的人透过照片也可轻松理解该教具的样式及功用。
在蒙特梭利的理论中,教师的支配权不多,教师只是为学习者准备一个适合其需要的环境,学习者的自由发展是依教师的准备而定。
书中的教具皆由蒙特梭利所设计,藉著让孩子有兴趣的自由操作,使这些教具成为发展儿童感觉、肌肉以及智力的有效工具。
在第一章的〈儿童之家〉中,花了很长的篇幅来形容她所设计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是给儿童提供发展和活动机会的环境。这类学校并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可随财政状况和环境而做改变。
它应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有一套以儿童为主人的附有花园的房子,最好花园中还设有凉棚,好让儿童在凉棚下游戏或睡觉,也能把桌子抬出来在凉棚下作业或吃饭。这样,他们就几乎可以全在户外活动,而又不至遭受日晒雨淋。
处在建筑中心的一间主要房间,也是儿童可随意支配的唯一房间,为“智力活动”(intellectual work)室。
可因地制宜地给这间屋子另外加配些小房间,例如浴室、餐厅、客厅或公共室、手工作业室、健身房和休息室等等。
这些房屋设备的特点在于它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成人准备的。
室内不仅配备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具体材料,还有小家庭管理所需的全套设备。
家具很轻,便于儿童能到处移动。家具均漆成淡色,以便儿童在用肥皂汗水擦洗时很容易看出擦干净了没有。
屋里配有低矮的、各式各样尺寸和形状的桌子,如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桌子等。
最常见的是长方桌,它可供两个或更多的儿童一起活动。
座椅是小木椅,但也有沙发和带扶手的小柳条椅。
在活动室里有两件家具是必不可少的。一件是很长的附门的橱柜,橱很低,好让幼儿能把诸如茶杯垫、花朵等小东西放到橱顶上。橱里放置儿童共用的一切物品和材料。
另一件是有二、三列小抽屉的木柜,每个抽屉都装有一个亮晶晶的把手(或与木柜底色呈对比色的把手)和一张标有名字的小卡片,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小抽屉可放东西。
房间四周的墙下方装有黑板,让儿童可自己在黑板上涂写。房间里摆放有令人愉快的艺术画片,画片内容经常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这些图片描绘儿童、家庭、风景、花朵,更多的是描绘圣经故事和历史事件。
活动室内还应经常放著观赏用植物及各种花卉。
活动室设备的另一部分是许多块各种颜色,如红、蓝、粉红、绿、棕色的地毯。
儿童可将这些地毯铺在地板上,坐在上面用各种材料进行活动。
这种房间比一班的教室大,这不仅是因为小桌子和分散的椅子占去较多的空间,而是因为地板的大部分必须空出来供儿童铺上地毯做活动。
起居室,或“俱乐部”(club-room),这种供儿童进行交谈、游戏或唱歌等自娱活动的休息室,应当布置得别有风味。
屋里可安放些不同尺寸的小桌子、小扶手椅和沙发,各种大大小小的搁架上可摆设些小雕像、艺术花瓶或照片架等等,让四壁生辉。
此外,每个儿童应有个小花罐,他可在其中播下一些室内植物的种子,并照料它们生长。
在起居室的桌子上,应摆有大本的彩色画册,也可摆上游戏纸牌或不同的几何体等,供儿童愉快游戏、构建图形等。
为使设备更臻完备,最好还应有一架钢琴或者其他乐器。可能的话,再准备一个为儿童特制的小型竖琴。
在这个小小“俱乐部”里,教师有时给儿童讲故事,吸引儿童充满兴趣地围坐倾听。
餐厅的家具,除了餐桌之外,还有低矮的、儿童共用的碗橱,使儿童可自己去放置碗碟、汤杓、刀叉、桌布和餐巾等。
餐盘通常用磁盘,杯子和水壶则是玻璃制品。餐刀长包括在餐桌的配套设备中。
在化妆室里面,每个儿童有自己的小橱或小搁板,房间中央有简易的、用桌子组成的脸盆架,每张桌子上都放有一个小脸盆、肥皂和指甲刷等。
墙边装有小水龙头和小洗涤槽,儿童可在这里取水或倒水。
“儿童之家”的设备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因为儿童什么都做,他们擦地板,撢灰尘,擦洗家具,擦亮铜管乐器,安放或抬开桌子,洗涤、清扫和卷起地毯,洗一些小衣物,煮鸡蛋。
衣着方面,儿童知道如何独立穿脱衣服。他们把衣服挂在小钩上,小钩钉在低处,幼儿都搆得上。
有时候他们会把衣服叠起来,比如把自己的小围裙很爱惜地放在“儿童之家”的小衣橱里。
总之,玩具的制造已经达到非常丰富和完善的程度,以致儿童在玩具小屋里要什么有什么:给洋娃娃穿的衣服、办家家酒用的厨房用具、栩栩如生的动物玩具等等。
因此,我的方法是试图在现实的气氛中给予儿童这一切,为他们创造一个真实的活动情景。
透过这些文字叙述,不难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儿童之家的情景,“预备好的环境”是蒙特梭利教育法中很种要的一点。
第二章则是〈方法〉,蒙特梭利方法的实施技术符合儿童身心自然的发展规律,分为三部分:一、运动教育。二、感觉教育。三、语言教育。
对环境本身的照料和管理提供了基本的运动教育手段,而感觉教育和语言教育则是通过教材实现的。
文章中很详细地罗列出感觉教具,如下:
一、三套立体插具
二、三套标有尺寸的立体木块,包括:
(一)粉红色立方木块
(二)棕色棱柱体
(三)木条:1.绿色木条。2.红蓝间色木条。
三、各种几何体(棱柱体、棱锥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等)
四、表面粗糙与光滑的长方形小木板
五、收集的各种材料
六、不同质量的小木板
七、两个盒子,每盒里装有六十四的彩色木块
八、一列抽屉,内装平面插具。
九、三组贴有纸质几何图形的卡片
十、收集的带盖的圆柱筒盒(供辨别声音用)
十一、两组音乐铃,划有五线谱的木板,作音符用的木质小圆板。
书写计算预备教育教具
十二、两张斜面桌和各种铁制的插具
十三、贴有砂纸字母的卡片
十四、两套不同大小的彩色字母表卡片
十五、一套贴有砂纸数字的卡片(1、2、3等)
十六、一组可供数10以上的,光滑纸制的数字大卡片
十七、装有供数数儿用的小棍和两个盒子
十八、供训练用的画册和彩色铅笔
十九、供训练手的动作用的系带子、扣钮扣的练习框。
看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市面上很多打着蒙特梭利名称卖的玩具都不在这些教具里头呀!
而市面上卖的蒙特梭利教具价格并不便宜,但是蒙特梭利在她的另一本书《蒙特梭利教学法》中有写到这些教具大部分都是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也有很详细地说明制作方法,日后我会自己试着动手做!既省钱又充满了妈妈的爱心~
以前我的观念是孩子的童年就要尽情的玩,不然长大进入教育体系后,就会被压的喘不过气,连想玩耍的时间和动力都没有了。
但是看了蒙特梭利的书后,我的观念就有了很大的改变,蒙特梭利说:
“只有培养了特殊的观察素质以及掌握了外界物体分类程序的人,才可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那些毫无训练、头脑混乱、只会在树林中或星光下想入非非、东游西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虽然有点严苛,但她也说:“一般来说,我们并不尊重儿童。我们总是力图强迫他们服从,而不顾及他们的特殊需要。我们对他们傲慢、粗鲁,并且要求它们服从、毕恭毕敬-尽管我们知道儿童的模仿本能是多么的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钦佩是多么的令人感动,不管好样坏样,他们都会跟着学。”
所以除了要照顾孩子的身心之外,脑袋的开发与训练也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聪明能干又讲理的吧!?
而爸妈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真的要ㄊ多吸收些正确的育儿知识,身体力行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模仿对象。
下面就来看看书中用照片记录的儿童之家~
都是上个世纪初的儿童呢!现在应该大多都不在人世了...
立体插具
立方积木塔,现在大多称为“粉红塔”
儿童的实际操作
砂纸材质的字母卡片
儿童通过描摹砂纸字母的过程来获得基本的动作,当他手中握有铅笔时,这种动作使他能写出字母。
此书在运动教育、感觉教育、语言和常识、自由、书写、识乐谱、计算、道德要素上都有独立一个篇章来作探讨。
在此便不再赘述。
提姆.沙丁(Tim Seldin):《在家也能特梭利》,台北:天下杂志,2015年5月。
看了上一本《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手册》后,我真的很喜欢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但是那一本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她在儿童之家所进行的实验,设备与教具比我们一般家庭还要完善,而且在地狭人稠、寸土寸金的台湾,想要在家里实现如同儿童之家的环境实在有点困难。
但是,也不能因为居住环境的限制而放弃采取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凡事总有变通的方法嘛!
这一本由提姆. 沙丁所写的《在家也能蒙特梭利》就是教读者如何为孩子把家里打造成适合施行蒙特教育的环境,不必大兴土木,只需准备些小型家具与道具即可。
我觉得是一本很实用的书,而且还有许多按照年龄来分类的小游戏,适合亲子一起互动。
很赏心悦目的排版方式
第一章的〈为什么要选择蒙特梭利〉里头就有“打造一个适合孩子的家”、“规划完美的第一间卧房”、“为成长中的孩子调整居家环境”
其中,安全永远是第一考量。
这本书还配了许多彩色照片,透过这些照片,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蒙特梭利式的育儿空间是如何布置的。
很认同他对挑选儿童玩具的理念:
“新生儿在最初几个月不需要太多玩具,几个摇铃玩具和一两只填充娃娃就绰绰有余。
只是等孩子越来越大,玩具可能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的不是昂贵的电动玩具(尤其对未满三岁的儿童),而是制作精美,可以堆叠组合、变化无穷的玩具。
不要买孩子只能观看的玩具;多鼓励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参与,而不是当被动接受娱乐的旁观者。
选择品质优良的木制玩具,不要买每个新式玩具店都找得到的塑胶玩具。
记得你的宝宝正处于感官敏感期,会对所见所闻留下深刻印象。
塑胶玩具可能耐摔、价格便宜,但是缺乏木质玩具的质感和吸引力,而且比较不会被好好珍惜。
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在孩子最初几年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秩序感。”
在玩具的收纳方法上,认为不要用玩具箱收玩具,而是要将它们整齐排列在架子上,同一系列的零件用篮子收妥。
照片中用来收纳玩具的篮子多是木制、竹制或籐制等天然材质,可是台湾是海岛型气候,又湿又闷的环境下一不注意,篮子就发霉了,而且落尘很多,清洁上比较麻烦,
所以我自己是用无印良品的塑胶收纳篮来装小烧卖的玩具。
〈为成长中的孩子调整居家环境〉以客厅、厨房、浴室、玄关、卧房为切入点,规划时都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
例如在客厅应该要有孩子可以使用的柜子,让他把书籍与玩具摆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不要一次摆出太多书籍和玩具,至少分成三组,一组是最喜爱,长期放在架子上的玩具,另外两组则收进柜子里,每个月轮流拿出来玩。
并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当的儿童桌椅,让他在阅读、写字和工作时能保持良好姿态。
还有,准备一只篮子,里头装着几块小地毯,让孩子玩耍时,能铺在地板上画出工作领域。
音乐应在孩子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可准备一台功能简单的音响,一步步示范,教孩子如何好好爱惜,妥当操作。
一目了然但又整齐清爽充满秩序感的收纳
东西不要乱塞一通,可将零件多的玩具装在收纳箱,如加盖的塑胶箱或小篮子。
可参考蒙特梭利教室的柜子,尽量仿照图中的摆设方式。
为了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可在家规划一个美术劳作区,对孩子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还要鼓励孩子展示美劳成品,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经过适宜的加框和悬挂后,会变得更有质感,令人耳目一新。
在〈感官探索〉这一章中,教了许多有意学习的感官活动,由视、听、触、嗅、味来分类描述,而且每项活动有有注明适合实施的年龄,很适合新手爸妈参考。
其中有一项游戏叫做“百宝箱”,它总是让幼儿乐不思蜀,可以玩上好长一段时间。
在我还没接触蒙特梭利这些书之前,小烧卖就很爱玩百宝箱这个游戏了,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原来蒙特梭利的教育法也有这一项。
当时小烧卖是把装着许多小杂物的塑胶抽屉柜拉出来研究,里头的每样东西都被他拿出来端详,翻来覆去的看够后就放在一旁的地上,伸手再从里头拿出下一个来研究。
虽然他玩完后不会把东西收回去,总是把地板弄得一团乱,但他乐在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我就不制止他了,看来我真是个适合施行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妈妈呢XD
粉红塔,《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手册》中也有出现,是十个大小不同的积木,可让孩子学习物件分类。
神秘袋
这个感觉好好玩,等小烧卖再大一点就可以跟他玩了~
这一章游戏的设置目标就是让家长一起教孩子学会特定的日常生活技能,让孩子越来越独立、自信。
受到尊重与肯定的孩子,一定比受宠溺的孩子来得快乐。
孩子希望融入大人的世界,只要给他们机会练习,对孩子而言,工作和玩耍一样有趣。
首先,要准备适合孩子使用的工具和餐具。
孩子在秩序感敏感期时,需要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一旦知道东西收在哪儿和使用完毕后如何归位,孩子会将秩序感内化,一辈子受益无穷。
可在收纳箱上贴照片,帮助孩子把东西收回正确位置。
本书作者不建议用玩具箱收东西,可在儿童房或平常家人常待的地方摆放矮柜,用来收纳孩子的书籍、玩具和游戏。
要想办法将配件很多的玩具收拾整齐,以免散落各处。
此时便需要一些容量够大、坚固耐用的收纳箱。
厚塑胶箱、坚固的篮子、结实的木箱、大瓶子或大碗都是不错的选择,端看玩具性质而定。
后续还有教孩子如何穿衣、做家事,以及如何对付孩子的坏脾气和正面管教的原则。
是很实用的一本书,文字叙述浅显易懂,还配上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是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方法很基本的入门书。
李利:《在家玩蒙特梭利》,台北:野人文化,2014年3月。
这本书完全都是文字叙述,而且很厚,不像前两本书一样可以很轻松地就阅读完,想看的人可得要有心里准备喔!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值得细读!
看了前两本书,知道了蒙特梭利有提出0~6岁儿童正经历“敏感期”的理论,但是都没有详细地说明哪个时期的孩子正在经历何种敏感期,此时孩子的主要发展为何?而父母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这些答案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本书依时间来划分,循序渐进地将孩子的敏感期一一列出,每一章的开头都有“秩序敏感期检测表”,
透过检测表,可以知道自己的宝宝目前是落在哪一个敏感期上。
此外,还有配合敏感期玩的小游戏~
这本书我划了超多超多重点!
幸好我的记忆力还不错,没有看过就忘掉,能够身体力行~
但还是趁著写这篇文章时顺便整理一下,免得日后有二宝后年代久远就像以前背的数学公式一样忘光光了......
首先,开宗明义地就来解释何谓“敏感期”?
蒙特梭利曾说到:“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的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
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准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心灵、人格的发展。
因此,家长应该尊重自然赋予孩子的行为与动作,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让他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要多和宝宝说话
3~4岁是人类一生中讲话最多的年龄,正常教育下的宝宝在3岁左右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均具备相当水准的语言交流者。
这时宝宝身边的人和事、故事中的情景与人物,都可以成为宝宝孜孜不倦的话题。
自我言语时期是人类一生中最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时期。
自我言语的产生是婴儿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一种过渡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家长引导宝宝,当宝宝自言自语时,要主动加入,与宝宝进行对话,了解宝宝的思想,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
如果在自我语言时期宝宝的语言交流受到阻碍,不仅会影响到宝宝的语言发展,还将造成宝宝性格的扭曲。
有研究证明,宝宝获得的词汇数量大多取决于母亲对宝宝说话的数量。研究者在对20个月的宝宝的语汇掌握调查中得到这样的结果。
比起不太能听到母亲说话的婴儿,经常听到母亲说话的婴儿所掌握的词汇量要多(平均)一百三十一个,在对2岁宝宝所做的同样调查中,两组之间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差距竟然达到(平均)二百九十五个。
母亲对宝宝的影响可以细化到任何细节,尤其是语言。
研究发现,母亲与宝宝的说话多少、说话时间、说话次序这样的细节对宝宝带来的效应,比父亲对他的影响深远得多。
为了打造一个能说会道的宝宝,请母亲多和自己的小宝宝说说话吧。
永远不要拿自己宝宝的弱项和其他宝宝的强项比较。这样对宝宝是不公平的。
炫耀、指责、比较,是宝宝语言发展中的大忌
再小的宝宝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你的反复比较、指责会伤害到宝宝小小的自尊心,这份障碍和阴影可能影响他很多能力的成长。
父母应该记住这件事:宝宝只和自己纵向比较,衡量他是否进步或退步,永远不要拿自己宝宝的短处和其他宝宝的长处比较,因为这样对宝宝不公平。
秩序敏感期(2~4岁)
从宝宝出生到两岁时,秩序感是特别明显的,他们会固执地把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当他们看到某个东西离开原来的景象时,就会刺激宝宝采取行动。
秩序感是儿童重要的敏感期之一,生活中,成人如果随意打破宝宝的秩序会让宝宝感到痛苦和烦躁。
有秩序的环境才能让宝宝认识到组成环境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使宝宝更适应,行动更有目的性,让他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在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宝宝秩序的敏感期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呈现螺旋式的上升阶段。
第一阶段:因秩序遭到破坏而烦躁、啼哭,只有恢复秩序才能使宝宝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勇敢说:“不、不要、不行、不对!”这其实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第三阶段:为了秩序而闹别扭,任何破坏秩序的行为都要从头再来。
此时家长不要和宝宝斗智斗勇,只需耐心做到:
1. 尊重和理解,注意观察和倾听宝宝的要求。
2. 回应和宽容,允许宝宝哭出来、发泄出来,把情绪和烦恼宣泄出来,等待宝宝趋向内在的平静和平衡。
两岁左右的宝宝对别人承诺的事情特别认真,谁也不能忘记答应他的事,无论对方是成人还是孩子。
因此,不要轻易、草率地和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宝宝随意约定事情。
一旦许诺,必定说话算数,决不食言。
外在秩序的破坏会打破宝宝内在秩序的平衡,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思维的混乱、感觉的混乱、情绪的混乱、心理的混乱,使得宝宝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
如果让宝宝长时间处于这种浪费生命的困惑和抗争中,势必使宝宝减少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成长及未知世界的探索。
幼儿期秩序感培养的原则
一、通过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
1. 规律的作息
2. 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3岁前的宝宝属于潜意识吸收性心智的时期,一旦宝宝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会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3. 和睦的家庭氛围
二、通过生活细节及集体活动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例如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可以满足宝宝内心涌动的、无法抑制的秩序敏感期爆发需求。
0~6岁 感官敏感期
对宝宝而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大感觉系统,不仅是自然生理发展的一部分,更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通道,乃至所有学习的基础。
(有11款亲子互动游戏,来打造感官灵敏的宝宝)
视觉
感官的五感中,最先发育的就是视觉。视觉能力发展的关键过程就发生在一岁之前的婴儿期。
色彩鲜艳、画面形象生动有趣的图书,在宝宝与外界的接触中提供了视觉刺激,以帮助宝宝学西吸取符号化的资讯。
从9~10个月开始,家长就可以帮助宝宝学习翻书,讲读故事,但避免时间过长。
视觉敏感期之内的宝宝(一岁之前)最好不要接触电视。
宝宝居住、玩耍的房间要保证窗户较大、光线明亮。
供给宝宝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深色蔬菜和水果等,适时让宝宝咀嚼粗加工食品,经常让宝宝进行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促进视觉发育。
听觉
人的一生,15%的学习是通过听觉系统来完成的。宝宝的脑部对所听到的东西进行怎样的处理和分配,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学习语言、运动、认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家长为新生宝宝刻意营造的无声环境,反而会致使宝宝的听觉系统受不到刺激,产生听觉迟钝或听觉过分敏感的现象。
因此,尽量自由地在出生1个月之内的宝宝面前说话吧,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既听不懂也听不清。
3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分辨出父母的语音,6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对声调做出反应,6~12个月宝宝的“听觉映射图”会建立和形成。(听觉映射图,是宝宝根据脑内皮质的神经元的活动区域,构画出的大脑内部的“听觉地图”。)婴儿脑内的“听觉映射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1岁之后,宝宝就很难区别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利用宝宝音素听力的敏感期进行多种语言的开发与吸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宝宝听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刺激的丰富越来越敏锐,到21~24个月时,就能直接定位来自任何角度的声音了。
1.5~4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会出现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是因为儿童的天性会逐渐通过一些阶段来引导他们的智力,直到他们充分理解周围环境中的东西,这样的活动才会暂停。
如果忽视了敏感期内对宝宝细微事物观察力的培养,打消了宝宝探索细微事物奥秘的积极性,
长大后宝宝就会变得粗心、对周围很多显而易见的事物都视而不见。
反之,若了解宝宝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宝宝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自会使宝宝具备惊人的观察与探索能力。
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一般会从1.5岁持续到4岁左右,宝宝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出现后,正是培养宝宝观察力的最佳时期。
一旦观察成为了一种习惯,宝宝的认知、记忆、想像、思维、创新,都会伴随观察习惯的养成悄然成长。
0~6岁 动作敏感期
宝宝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内心会涌动一股无法抑制的热情,这股热情促使宝宝在环境中寻找可以满足爆发需求的突破口。
因此,家里的门把、妈妈的口红、桌布、床单,甚至是爸爸的工作报告,都成了宝宝在环境中找到的、可操作的教具,宝宝正是在反复的操作中满足了手部塞、插、舀、敲、涂、穿、拧、倒、剪等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和提高。
注意观察宝宝精细动作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为宝宝创造符合敏感力爆发需求的环境,当宝宝的敏感力得到宣泄和发展后,自然就不会破坏家中的物品了。
幼儿时期是宝宝使自己的小手变得更加灵巧的关键阶段,有着一双精巧、灵活、协调双手的宝宝,其智力、人格也一定更加优秀。
2~6岁 社会化发展敏感期
坏脾气、恋物癖恰恰是宝宝缺乏爱、依恋和安全感的外在表现。
两岁左右,宝宝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之后,就会要求精神上的独立,宝宝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凡事要自己做,故意以“不”来反抗成人的意见,其实,这个时期的“不”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独立宣言。
宝宝在自然法则的感召下,一刻不停地形成著自我,走着自己要走的路。
宝宝会在互动、交往、满足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信任和依赖,心满意足会使他变得平和、专注,当宝宝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意志,更高层次的独立也会随之而来,独立会促使孩子用自己的眼睛了解和认识世界,融入和适应社会。
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宝宝的一生。
依恋是在宝宝生活最初的两年内,与主要养育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依恋的品质会影响到宝宝的社交、情感和智慧发展。
如果宝宝对依恋的努力最终换来的是温暖、受保护和健康,他就会懂得其他人是有价值的,并且知道人际关系是值得建立的。
在和其他人进行交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学习如何组织、处理他们的各种冲动,还会发展形成一种系统,用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但是,如果宝宝对依恋的努力换来的是痛苦、失望和冷落,他则会“学习”逃避他人,逃避与他人交往,并寻找其他方法来处理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宝宝有可能永远再也不会依靠朋友来给他安慰,还有可能完全按照他的冲动来寻求保护自己或者探索外部环境,而这种举动很有可能损害或侵犯到他人的权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宝宝在建立依恋关系时的经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出现于宝宝今后处理日常人际交往、价值体系的建立以及如何寻找快乐的选择过程中。
1.了解宝宝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适时配合和引导
在宝宝自我建构的过程中理解、尊重宝宝的行为,不强迫宝宝“分享”,强化私有观念,促使宝宝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允许宝宝的不平等交换,鼓励宝宝在交换中提高社交能力。
2.为宝宝创设良好丰富、自由探索、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创设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要成为孩子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楷模,对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礼节等的行为要加以调控。
不说违背社会公德的话,不做违背社会法纪的事情,对宝宝学习社会行为规范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3.多和宝宝玩亲子、社会性游戏
多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分别扮演医生、教师、清洁工、理发师等。
引导宝宝走向社会,到社区的大街、超市、公园、银行、菜市场等地参观。
3.5~4.5岁 书写敏感期
当敏感期的需求爆发时,宝宝小小的身躯里具备了不容小觑的能量,不分时间、地点,执著且专注地坐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当书写敏感期到来时,乐此不疲的书写欲望会促使宝宝以高度专注力持续不断地书写,此时,书写就成了生活中的乐趣,而敏感期的奇妙之处就是: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4岁多的宝宝特别喜欢乱写乱画,而且常常认真地把自己画出的内容称之为写字。
此时父母不可将孩子的作法看成一件荒唐可笑的事,其实这正是说明宝宝绘画与书写的敏感期已经悄悄来临了,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体会书写所带来的快乐。
能够写好字的小手的两个特征:
能够满足书写敏感期爆发需求的小手,必须是一双经过预备的小手。
书写敏感期的爆发是宝宝的小手发展水到渠成的外在表现。能够写字的小手一定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一定是一双稳定的手。就是能控制的手,可依本身的意愿朝特定的目标进行移动。
2.是一双灵活的手。可透过手指控制书写工具,并能轻松地牵动手指的肌肉写出符号、数字、文字等。
因此,只有经过预备的手才可以成为写好字的手。
动作敏感期内手腕及小肌肉能力得到良好发展的宝宝,书写的敏感期就会提前,因为书写对于宝宝来说不过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为宝宝做好写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一定要在宝宝动作敏感期内,让宝宝的小肌肉及手腕的发展得到有系统的提升和练习;接下来,阶段性地为书写做准备。
1.让宝宝通过描画、涂色锻炼小手的灵活度与稳定性
为宝宝准备形状、大小不同的盒子、盖子、图片、玩具等,让宝宝依照形状进行描画,再替画好的各种形状涂色,要求他不可将颜色涂出形状以外,以锻炼手部的控制及灵活运用。
随着宝宝描画、涂色能力的提高,再为他准备不同难度和技巧的手部活动。
2.为宝宝制作临摹版,通过视、听、触的形式让宝宝了解字符
可将符号、数字、笔划等用饮表机印出,通过沙画的技巧用沙子或豆子做出凸出的、可用手指临摹和描摹的形状,
让宝宝把视、摸、描和发音结合起来,感知并认识字符。
3.在沙盘或谷物上进行书写练习
当宝宝通过触摸、描摹过一段时间的字符之后,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杀盘或谷物盘(绿豆、红豆、小米、玉米等谷物杂粮都可以),让宝宝将触摸过的字符反复在沙盘或谷物盘上书写、练习,逐渐辨认和记住字符。让宝宝尝试用笔划或字母拼字、组字,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
4.多和宝宝做手指稳定、灵活的游戏
培养宝宝手指灵活度及手部的控制能力,让他在游戏中体会手指的功能,进而培养使用手的兴趣,提高书写能力。(如撕图形、夹球比赛)
4.5~5.5岁 阅读敏感期
蒙特梭利认为,只要父母在宝宝的阅读引感期营造良好环境,并给予适当刺激,就能激发他对阅读的热爱。
宝宝出生后阅读发展的三大阶段,不同年龄阶段宝宝,不同的阅读方法
0~2岁(前阅读时期和语言萌芽期):此时期即使宝宝撕书、咬书、玩书,也不必过多干涉或要求。
为宝宝准备书房、书柜、书桌等。培养宝宝对“书本”的喜爱,激发宝宝阅读的乐趣。
很多家庭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大多数父母还不能理解宝宝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缺乏科学认识,很少有家庭能够刻意为宝宝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等。
在宝宝看得到的范围里,摆好小书,最好有个可爱的小书架,
让宝宝感受那些鲜明色彩和图片、被妈妈叫做“书”的东西里面,有很好听、很好玩的故事和游戏,是一种能打开阖上、能学说话的玩具。
从而培养宝宝对书的喜爱,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2~4岁(引导宝宝感受阅读乐趣):准备宝宝的专用小书,多带宝宝看各种图案或符号,如斑马线、红绿灯等交通号志、物品商标、门牌号等,逐渐理解符号与事物之间的应对关系。
贴近生活的事件便于宝宝理解,可拍下他一天的生活片段,例如起床、穿衣、洗脸、吃饭、游戏等,再将照片连起制成可翻看的自制小书,每天翻看,能提高阅读兴趣。
4~6岁(满足书写与阅读敏感情地爆发需求):选择由简单到困难,与宝宝生活相关的书籍,以正确缓慢的速度念给宝宝听。
当宝宝能唸出书中的内容时,与宝宝轮流玩换句念书和替换歌谣中的名词等游戏,让孩子更加专注读书的过程。
待宝宝识字敏感期内认识很多字后,可尝试和宝宝进行简单的笔谈,在增加趣味的同时能了解宝宝是否掌握语言的含义,使宝宝真正走入阅读的世界。
“预备好的环境”是蒙特梭利教学法三大要素之一,是促进宝宝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幼稚园时期不提倡机械地教孩子认字,但当宝宝的识字敏感期出现时,父母一定要为宝宝预备妥善的环境。
经过预备的文字环境,有助于宝宝将文字和语音同它所指的物件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联系起来,文字和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宝宝了解和获得了文字的本来意义。
敏感期内的顺应学习,对宝宝来说是自发的兴趣,不是负担和苦工。
蒙特梭利发现,幼儿的书写和阅读都是自发性行为,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孩子的书写行为发展其实早于阅读。
为此,她打破常规,把写字的练习排在阅读练习之前,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由于通过多次地触摸活动,知道了字母的形状,很快就能爆发出写字的欲望和能力。
掌握文字的书写技能后,儿童再转入阅读学习。
宝宝的书写与阅读敏感期虽然较迟,但如果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的敏感期便会自然产生,甚至提前。
阅读敏感期的五个重要指标
1. 能集中注意地倾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
2. 知道图书画面与文字的对应与转换关系,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的简单文字。
3. 运用绘画或剪贴等制作图书,进一步了解图书的构成并能自配解说词。
4. 主动学、认常见汉字,进一步了解认读的规律,并且能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5. 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并按规范的笔顺书写简单的常见字。
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为他们读书,阅读敏感期会提前出现。
想要宝宝爱读书,就要让他在读书前先爱上读书的氛围。
爸妈要先和书做朋友,每天都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通过言传身教让宝宝爱上读书。
还可把书放在宝宝触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
家里的书房、客厅、幼稚园的教室、图书室、文化中心,都可以是宝宝阅读的场所。
让宝宝多些机会拿起书,和书建立感情,同时学会规范阅读和尊重书本。
多元阅读需要家长的参与,让阅读真正进入家庭内的亲子互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6~9岁 文化敏感期
蒙特梭利曾说:幼儿对文化的兴趣始于3岁左右。
特别强调3~6岁的时期,是能轻易从接触与活动参与中汲取文化并自然成熟的时期,到了6~9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需求,敏感期宝宝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宝宝出生后,音乐的性向是最高涨的。音乐的性向指的是音乐的天赋与本能,如果没有在敏感时期得到开发和引导,这种音乐本能到9岁左右会减低下来,就会出现后来生活中许多和音乐绝缘的人,唱歌找不到音准、跳舞踩不上节拍……
敏感期的出现,有利宝宝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亲近音乐、感受音乐,有效地将音乐本能转化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与能力。
在宝宝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发掘宝宝的音乐天赋,不须家长强迫,他们会依照内在导师的指引,自动自发地学习。
儿童的天性使他们不断地从环境中汲取必要的文化与营养,假如把宝宝放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他们兴致勃勃、充满激情,肯定会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
4岁以后的儿童,对文字、算数、科学、艺术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不同的文化表现出好奇,这个时期,只要儿童对文化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不被破坏,他们将产生巨大的动力用于学习文化知识。
为宝宝创设丰富、适宜的文化环境
1. 提供照顾动物、植物的机会
2. 参观博物馆、天文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3. 选择要参观的博物馆时,应该以宝宝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来决定
4. 为宝宝创设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如中国茶、中国功夫、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饮食等。
5. 旅游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
真的是一本内容很精彩丰富的书,很喜欢他的书写逻辑,把敏感期依序写出,每个敏感期都再配上亲子游戏,如果爸妈认真地看完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方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一定助益莫大!
这本书看到后来令我有点想哭,因为我的童年过得很不快乐......
看到照片里那个小小的自己就会很想抱抱她、拍拍她,给她些安慰,跟她说些鼓励的话。
记得小时候写日记时都会指定写给20岁时的自己,把烦恼和委屈全部一股脑儿挥洒在纸上,但是现在的我已经28岁了,仍然还是没勇气打开那些儿时的日记......
但我想,很多孩子都是跟我一样懵懵懂懂的被强迫长大吧!
看完这本书后,感触很多,因为整体看下来我每个敏感期都没发展好呀!
我就是那个跳舞踩不上节拍的人,平衡感和音准都不好。
而且小时候大人都一直拿小孩比来比去,而我的表现永远不是最亮眼的那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直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不好,长的也不好看,非常没有自信QQ
直到上了大学才赫然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糟嘛!
自信心真的是很重要呢!
以前就是因为没有自信,日子一直过得很灰暗,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太笨了!
但我还算幸运,知道自己缺乏自信的个性是成长时缺乏关爱所造成,还算为时未晚~
现在有了孩子,科学知识也普及了,当然不能让小烧卖再度走上我的成长后尘呀!
所以,身为爸妈的我们更该多读些观念正确的育儿书做为参考资料,照着自己过往经验带出来的孩子,日后的成就一定不会超过自己的。
马雅.皮塔明克(Maja Pitamic):《玩出棒小孩,带着孩子一起蒙特梭利》,台北:城邦文化,2015年11月。
这本书满满的都是在介绍“游戏”~
并不是推荐家长去购买蒙特梭利的教具,许多游戏使用的道具在日常生活中便唾手可得。
不需要有幼保的专业,爸爸妈妈只需专心地陪伴孩子,利用家中的现成材料,就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许多生活技能和理解力。
有生活技能训练、提升感官能力
语言发展训练、数字技巧磨练
科学技能启发
工作表则是书中游戏使用到的各种纸型
每项游戏都配有彩色照片或插图
但是都没有列出适合玩的年龄。
因作者认为有些孩子不愿意做某个特定的游戏,会使父母容易恐慌。
从一数到十的加算版
附录中便有加算板可供使用,很方便
读后感想:
其实我比较希望这本书是按照年龄来将游戏做分类,不然都要整本看完后,才能挑出适合现阶段孩子玩的游戏,有点花时间...
不过,还好我看书速度很快~~
(这都得感谢中文系对我的训练XDDD)
国秀华:《0~6岁最关键 蒙特梭利全方位教养手册》,台北:木马文化,2011年9月。
这本书全部都是文字叙述,但写的很浅显易懂,把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五大领域、十大特点分为九章来叙述,
每一小节都用“蒙特梭利讲故事”、“蒙特梭利的经验”、“父母学堂”、“蒙特梭利场外指导”来教导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种种教养问题。
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也详细写出如何对他使用蒙特梭利的照顾方法:
蒙特梭利发现婴儿是满怀恐惧来到这世界,小生命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他们不得不为此作最艰难的挣扎。
尽管他对所发生的事情都还没有意识,无法表达出生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在他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里打下烙印,这就是婴儿的“出生恐惧”。
婴儿对此有所感觉,并透过哭的方式来排解这种痛苦与恐惧。
在“父母学堂”的单元里,有清楚罗列父母在为孩子准备环境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每一项下方都还仔细地列有小细项:
环境要安静:1.新生儿做好待在听不到街道上噪音的安静房间里,所有人尽可能保持安静。
      2.房间的光线和温度都能够及时调控。除了关键时刻的照明,房间的光线可暗
      些。……
不要綑绑婴儿:1.婴儿的衣物要宽松柔软,若室温适宜,最好让婴儿裸露皮肤躺在温暖柔软
       的小床上。
       2.三个月内婴儿不必使用枕头,因他的颈部骨骼还没有自然弯曲,平躺就是最舒服的。
       3.触摸和移动婴儿时,不要突然地、过快地改变婴儿的状态,不仅是轻柔地
       对待他,更是充分呵护他娇嫩的皮肤和骨骼,
       他的承重部位-颈部、腰部、臀部──要进行适当的支撑。
母亲尽可能多陪伴新生儿:1.时常陪伴在新生儿的身边,即使他睡着了。
            2.坚持母乳喂养。
            3.经常与婴儿说话,或者唱歌给他听。
另外我还有特别记下一些个人觉得很重要的部分:
成人的大脑不能与孩子相比
孩子从无到有地掌握一门语言,平均在两到三年左右,二岁孩子的表达基本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而这两年中,大部分孩子只是在听。
可是成年人学习语言,几年乃至十几年都不能达到熟练使用的水准,因为成年人的大脑已经失去了幼年时特有的创造性和吸收力。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从出生到三岁,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大脑里装进什么东西,就会影响孩子一生,就像软件的品质影响电脑的功能一样。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谁也不能重来一遍。
因此,好好了解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和教育,这就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教育。
父母学堂中0至3岁的教育原则
出生第一个月,各种感觉都在恢复,孩子需要的是安静的休息、充足的关爱和营养。
零至八个月,孩子发展基本的感觉,并形成对环境的安全感,母亲最好全天陪伴婴儿,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九至十八个月,孩子学习走路、独立吃饭,以及说话,适当的帮助和精神的鼓励可以协助孩子养成对新事物主动学习的习惯;反之,过多的约束或帮助,则让孩子失去主动性。父亲应该及时参与对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感受到男性的行为方式和力量。
十八个月至三岁,孩子初步开始社会交际,获得家庭以外的环境印象。
母亲要适当地控制孩子交往的环境,不和性格怪异、语言行为粗鄙的人打交道,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交态度,并且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尤其是各种生物和自然环境,让孩子累积足够的原始素材,为想像力和创造力打下基础。
锻炼孩子的手
手工技巧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
手的动作受大脑控制,相反的,手的活动又促进智力的发展。
有了手的帮助,智力才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准。
如何锻炼孩子的手:来回移动各种东西,例如捡豆子、把积木平行推来推去,以及把瓶盖打开再盖上,盖上再打开。
适宜孩子的环境
专用儿童房:准备一个专属于孩子的房间,这是孩子进行大部分脑力活动的场所,里面所有的物品都按照孩子的需求来配制。
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有一间单独的儿童房,那么至少在孩子经常待的房间里配备一些必要的家俱。
儿童家俱及装饰: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高度使用的橱柜,里面摆放孩子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并且要给孩子使用这个橱柜的自由和独立权。
小白板、地垫和一大块空地也是很有用处的,房间内还要挂上孩子喜欢的图片。
最好有钢琴或其他乐器,这些适合孩子的设施会给予孩子活动的自由,并引发孩子做事情的积极性。
细节的照顾
也可摆放适合孩子身高的餐桌椅和碗柜,这样他在帮忙妈妈做一些家务时就更没有障碍了;盥洗室也应该有孩子专用的设备;在合适的地方放置身高、体重测量器,不仅能帮我们轻松记录孩子的发育情况,也能使孩子注意到自己的成长。
一个小花园
在小花园里,孩子可以玩耍、休息,还可以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他可以一整天都待在那里,阳光对于孩子的身体成长很重要。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至少让孩子拥有一个花盆,这样一来,即使在一个小小角落,孩子也可以进行他的耕作和收获。
不要怕重复
有时候,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平和的,并不是接触新事物的体验,而是对已经熟悉的事物重复动作。
我们总爱听同一首歌、看同一出电影、吃同样的饭、会见同一群朋友。
孩子也是如此,重复简单的事情是孩子掌握一种能力并达到自主运用的唯一途径,也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必经阶段。
统计资料显示,孩子学会一个简单的词汇,需要二十五至四十次的重复,而学会一个动作,则有可能需要重复几百次。
因为大脑记住资讯相对容易,而让肌肉记住资讯则特别不容易。
然而另一方面,肌肉记忆不容易消退,小时候学会的记忆更是容易地保持下来。
孩子先是自私,才会无私,这是一个过程。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请帮手,了解孩子的天性,并根据他们的天性来安排环境和活动,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保母或幼稚园只是阶段性地协助我们照顾孩子的生活,我们才是孩子成长唯一的、永恒的负责人。
一、家长应该有计画地照顾和教育孩子,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
二、根据家庭情况和教育计画安排孩子的生活,特别注意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幼稚园;
如果可以,尽可能随时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参与我们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
三、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不良表现,并主动采取式当措施,不要指望别人(保母、幼稚园)比你还在意这些。
整齐的穿戴提升自尊
服装的整齐干净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且孩子会习惯他的一贯穿着风格,这会帮助他建立稳定的自我意识。
“父母学堂”孩子的衣物
1.合理添置衣物:依家庭经济状况来添购衣物,以功能性为主。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服饰四季皆宜的,泳衣、睡衣等也是不可缺少的。添置非必要的衣物则要根据家庭消费能力而定。
2.协助孩子自己保管衣物:这不仅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帮助孩子熟悉自己的衣物,便于学习衣物的搭配。
3.指导孩子学会穿着搭配:颜色是否协调、款式是否适合参与的场所和活动、共同外出时与父母的穿着是否协调。
盲目地给孩子穿高级服装会养成孩子的奢华习惯,为家庭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会造成孩子在考虑问题时缺乏现实考量,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不要随意给孩子各式各样的衣服。有些父母会认为小孩子的衣物不分男女,而随意给男孩穿漂亮的女孩衣服,或给他女孩喜欢的玩具等,这些习惯会被孩子吸收到潜意识里,造成孩子自我意识的混乱。
三至六岁时是一个通过行为来完善能力的时期。
孩子的大脑不知疲倦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和学习的能力一直存在,而且这种吸收、学习的能力在大人有经验、主动的帮助下更加丰富了。
根据孩子兴趣的变化,随时教他想知道的东西。
“父母学堂”点亮兴趣
1.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我们根本不能去“教”他。他是用天生的心理力量来吸收学习的,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适宜的环境。
2.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我们也不能用说教和规范去要求他们学习。他们的大脑指遵从自己内在兴趣的指导。
所以,设置有趣的情景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引导孩子进入我们学习计画的唯一途径。
经验告诉我们:
路牌和商店的标示会激发孩子学习文字的兴趣;
陪同妈妈买东西,特别是让他自己买东西会激发孩子算数的兴趣;
现场演奏会激发孩子学习乐器的兴趣;
参观画展能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
缓慢爬行的小动物更能激起孩子观察的兴趣;
能食用的植物更能引起孩子观察和栽培的兴趣;
孩子们一起比赛会激发孩子对各种运动的兴趣。
边画边学
因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教孩子写字时可以结合绘画,比如“坐”字,可以告诉孩子是两个小人儿坐在土上,这样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写字不宜太早
可在孩子满一岁后,给他一支蜡笔,让他自由自在地“画画”,但教写字一班在四岁以后比较适合。
因有研究发现,孩子在学龄前学会太多的字,到上小学之后,会认为所学内容太简单,因而养成不认真听讲、自以为是的坏习惯。
四岁以前要做的事情是训练孩子“平稳、灵巧”地用手,让孩子的手能自由活动,让大脑自由支配手部肌肉。
同时要让孩子看漂亮工整的字,以视觉的方式去认识、了解文字的结构。
刚开始训练孩子用笔,不要急着教他写字,而是要让孩子从笨拙的握笔动作变得灵巧自然,之后,孩子自然会进入到书写的爆发期。
学会书写,才会阅读
孩子已经能书写,却还不会阅读,乍听之下似乎很荒谬。
一般的观念是孩子应该先会读再会写,但孩子是先在脑子里分析每一个字的发音,然后用字母把这些音排出来。
在孩子的心中,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声音。
这种把字母和语言连结起来的能力出现在孩子语言的敏感期(三至六岁)。
随着语言能力的增长,他们现在有能力写一些简单的字,但还是不会阅读。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自己就会阅读了。
后来我们明白了,那是在开始拼字五个月后,孩子们心中又有了另一种渴望。
他很希望了解那些字的含意,当孩子接近六岁时,他就几乎能阅读每一本故事书了。
阅读是要读懂别人的思想,而书写是一种自我表达,因此,五岁前的孩子事先会写后会读。
但如果五岁以后才接触文字,则是先会读,后会写,因为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解别人想法的能力了。
如果在受孕、妊娠、出生及出生后两三年都能顺利发展,到三岁的时候,孩子就是一个正常的人。
但如果零到三岁期间,孩子的缺陷不能得到改正,那么这些缺陷会一直保留下来,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到六岁时,孩子身上仍会有三岁以前造成的人格偏差,而且这些缺陷将影响孩子第二阶段中是非对错观念的建立。
这些缺陷都会影响心理和智力。
“父母学堂”
若想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父母从怀孕初期就要坚信一点:
父母坚持健康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不只对孩子身体的健康有益,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同样影响深远。
婴儿诞生后,给他适宜的环境;当他能自行活动时,多多关注他,但不要事事替他代劳。
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不会危害自己或他人,就不要打断他。
假如孩子能够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个性,那么他的性格绝不会有所偏差。
王慧:《好父母,用蒙特梭利教育法激发孩子潜能》,台北:华威国际,2013年9月。
和前几本书相比,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好像学生准备考试前的重点精华整理。
在每个主题下都简明扼要地写出重点,右边再用分枝图将同样的重点呈现。
文字叙述的方式像课文与论文一样严谨,称不上轻松活泼,作为一般大众的蒙特梭利育儿入门书是稍显沉重了些。
(我觉得很适合拿来当作幼保科系或教育系学生考前准备的总复习秘笈XD)
凭良心说这本书的重点整理的很好,但我个人比较喜欢轻松活泼的文风。
写论文时读了一大推厚厚的砖头书,大概累死了许多脑神经。
趁著现在在家带小孩,没人管我读的是什么样的书,当然要挑和我比较对味的书来看呀!
现在的我不太想看硬梆梆的文字XDD
感觉有了小烧卖后,我就变得更博学了XD
怀孕时是看七田真的胎教书,首次知道原来还有“胎内记忆”这么神奇的东西存在,
因此《妈妈,我是为你而来的》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怀孕时就努力做好胎教,尽量不生气,可惜到后期有点破功...
小烧卖出生后好一阵子都是看如何养育0~12个月宝宝的书籍,钧妈、小雨麻、百岁医师、黄𪻐宁医师的书每本都非常认真地从头读到尾~
等小烧卖长大一点后,就开始注重他的教养和脑袋开发,此时就是看王宏哲的教养书,以及七田真所写的一系列如何激发幼儿智力和才能的书。
已经忘了当初是怎么对蒙特梭利教育法产生好奇的,没想到看了一本后就又再陆续入手好几本XDD
真的很喜欢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看着看着发现自己对小烧卖的教育与书中很多地方都不谋而合时,心里真的好高兴!
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育儿方式是很正确的呢!
但是,孩子各时期的发展内容却是我极度不熟悉的,以前读护专时虽然有学过人类发展学,但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却着墨很少,
借由看了这些书,终于把这块脑海中的空白填满了。
借由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应该可以让我顺利度过接下来大家公认最难带的trouble 2和猫狗嫌的3岁吧XD
七田真的早期教育方式我也很喜欢,所以平常在家的时候都是混杂着蒙特梭利与七田真的方式来教育小烧卖,两者并不冲突。
虽然照顾小烧卖之余还要做家事,但是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小孩的成长只有一次呀!错过了敏感期,以后就都补救不回来了!
而陈某人也很认同我对小烧卖的教育方式,所以施行起来还算顺利。
但是,要彻底在家中实行蒙特梭利教育法,真的得是全职妈妈才可以办到呢!
一般的保母托育或长辈带小孩就不太可能走精致育儿这一块,我还看到隔壁邻居阿婆在空气品质是极危险的状态下推著孙子去溜搭...
这样的做法不太好呀!但是陈某人说老人家哪会管有没有霾害,有把小孩喂饱穿暖就够了...
所以我很珍惜能够自己在家全职照顾小烧卖的生活,虽然累了点,但很值得!
我觉得新手爸妈真的要多看些观念正确的育儿书,累积正确的科学知识,不要随便在网络上看到某某人写的育儿文章就直接拿来用在孩子身上。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上的育儿文章真的可用“雨后春笋”、“无远弗届”来形容,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XDD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父母的育儿观念来源真的只能靠自己来控管了。
作者: icanbetheone   2016-07-20 14:57:00
谢谢你的分享~~~好受用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