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心得:我家那一只小的从小就是都妈妈带 他只要给其他人抱就会哭
只要依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闹 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教一下说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60605/37253098/
现代社会不像以往常是三代同堂,改以小家庭为主,孩子除了爸妈外,较少机会接触其他人,加上若很少带出门,可能从小养成依赖、怕生心理。开业诊所小儿科医师暨副院长卢英仁指出,曾收治一名4岁女童,每天早上准备上学时,就会开始哭闹,并全身不舒服,经检查后发现无异状;细问后才知道女童从小就很黏妈妈,且妈妈保护得太好,导致女童很少接触陌生人和出门,后来建议妈妈暂时陪读帮助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请老师多关心女童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女童经过1个月后逐渐适应,原本的分离焦虑症也消失。报导╱林明佳 摄影╱翁玉信
幼儿出现分离焦虑其实相当常见,许多家长大多是在孩子准备上幼儿园时面临到。卢英仁医师解释,宝宝其实在7个月大时,就会开始对照顾者产生特殊的依赖感情,并发展分辨熟人和陌生人脸孔的能力,因此当平常最主要的照顾者如妈妈,突然不见时,宝宝就可能感到焦急、无依无靠,进而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如大哭大闹、发脾气、什么都不要等,在1岁时通常会达到高峰,并持续到2、3岁甚至更久;但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表现,且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分离焦虑2征兆
想要观察孩子是否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可从2征兆去观察,卢英仁医师指出,一是平常很黏主要照顾者,这个照顾者可能是妈妈、保母等,孩子会宛如跟屁虫,整天紧黏这位主要照顾者,一旦找不到,就会开始情绪不稳;二是对外人很排斥,看到陌生人会有害羞、冷淡或讨厌的反应,尤其是当不认识的人想摸他、抱他时会很抗拒。
想要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其实平常就可以训练,卢英仁医师表示,不要让孩子只有一个主要依附者,可让他多接触其他家人,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在带孩子,则爸爸下班后也要多陪伴、照顾,另周末时也可带孩子去找阿公、阿嬷玩,让孩子可以有多种选择,这样当最重要的照顾者离开了如去上班,孩子较不会感到无助。
缓焦虑可做训练
此外,平常在家也可借由短时间、短距离的分离,例如主要照顾者要去洗碗、上厕所时,可先跟孩子告知会去哪里、做什么、多久就会回来,这段时间先让孩子玩喜欢的玩具,并在约定时间就赶快回来,借由这样经验,孩子会知道照顾者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就会回来,日后当面临较长的分离时也较不会这么焦虑和不安。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刚开始可能因不习惯而哭闹,卢英仁医师建议,可提前陪同孩子一起去熟悉幼儿园环境,另外,帮孩子准备他喜欢的玩具等,让孩子带在身上,减轻孤单感觉。通常随着孩子年纪渐长,同侪的重要性会逐渐上升,孩子自然就会适应团体生活。
医师说】开业诊所小儿科医师 暨副院长 卢英仁
可从小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让宝宝知道照顾者不见了、还是会再回来,有助帮助其发展“物体恒存”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