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版] 掌握五大重点,协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楼主: jhp (流动的蔚蓝)   2015-09-09 08:48:14
好不容易把孩子挖起床,结果孩子一到幼稚园就抱着妈咪不放,
泪眼汪汪、崩溃大哭,不管怎样都不愿意下车,甚至躺在地上不愿意起来等等状况,
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但是看孩子哭成这样,做父母怎么舍得?
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因此分离焦虑的外显行为及适应期是因人而异,
随着幼稚园开学了一周,许多朋友们在脸书分享孩子分离焦虑的情形,
因此希望能透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如何克服分离焦虑。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孩子到了幼稚园的哭泣、耍赖、抱着爸妈不肯走,
当妈咪离开时,孩子紧抱着安抚物、咬手指来降低焦虑,
还有拒绝参与团体活动等等的行为,都代表着孩子的分离焦虑。
这篇文章所指的分离焦虑,
并不是DSM-V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里的分离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
而是‘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
害怕自身安全及担心不知何时能再见面,因此表现出超乎预期的过度焦虑,
在外显行为的部分,主要是抱着父母不放、大哭、倒在地上耍赖、恐惧等等。
各位父母应该都能明显感受到,
随着孩子在7~9个月开始进入‘选择性依附’阶段,
就开始特别会黏某个大人,也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状况,
一旦主要照顾者离开,孩子就会大哭、不安等情形,这状况直到孩子两岁才趋缓。
二、为什么要好好的处理分离焦虑?
国外学者Howard(2011)曾针对2080个家庭样本进行为期五年的纵贯研究,
发现婴幼儿早期曾与妈咪分离一星期甚至更久的时间,
这样的孩子在3岁时个性会变得比较消极,
3~5岁之后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也比较容易出现负面的亲子关系,
足见婴幼儿早年依附关系对其社会适应及认知等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照顾者因为害怕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而趁著孩子不注意时偷偷离开,会更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
因此,如何好好的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减少对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的冲击,
真的是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三、虾咪?妈咪也会有分离焦虑!
一般来说,网络上许多亲职教养文章提到的幼儿分离焦虑都是指孩子,
然而,依附关系是双向的,不仅孩子会有分离焦虑,
妈咪与孩子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害怕、悲伤、不舍、罪恶、愧疚等等的感受,
外显行为则是依依不舍、欲走还留、在校门口上演十八相送等等。
其实这些属于妈咪本身的分离焦虑,
然而,当孩子感受到妈咪的不安与害怕,
或是感受到妈咪不信任幼稚园这个环境,
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更加深了。
四、克服分离焦虑的五大重点
(一)生活技能的学习
许多孩子之所以会不喜欢上学,往往不只是因为与妈咪分离,
而是因为上学代表着很多挫折及压力。
上幼稚园之前可能父母觉得孩子太小,因此生活大小事都是父母帮孩子全部打理好,
上幼稚园之后要自己穿袜子及鞋子、整理物品,还有上厕所、洗手等的卫生习惯,
这些都不是一蹴可及的生活技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练习,
如果什么都不会,孩子很可能因为挫折及压力而更讨厌上学,
因此,父母开始让孩子慢慢学着练习这些生活技能吧!
(二)提早为进入幼稚园做准备
国内研究显示,
当孩子在入园前做好进入幼稚园的准备,可降低妈咪及孩子面对新环境时的不安感受,
可以如何提早进行呢?
1.和孩子一起购买入园物品:
带着孩子一起购买进入幼稚园需要用到的产品,
除了可以协助孩子增加入园的准备度,也能引发孩子上学的好奇心。
2.循序渐进地增加团体活动:
受到少子化的影响,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1或2个孩子,
因此孩子从小与其他孩子一起活动的频率偏低,
不妨在进入幼稚园之前就先从亲子课程开始,
坊间有许多免费的亲子课程、亲子共读活动,
先带孩子从人数较少的小团体开始进行,
等孩子比较适应,再慢慢扩展到人数较多的大团体,
让孩子感受到与其他孩子在一起互动时的开心、快乐,
以及观察学习其他孩子的互动方式,
也可以减少孩子初次入园的分离焦虑。
3.规律的生活作息:
虽然每个幼稚园的课程活动不同,
但是晨间活动、午餐、午睡及点心时间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妈咪能在孩子入园之前就先帮孩子建立生活作息,
其实也是协助孩子更快适应幼稚园的生活。
4.带着孩子认识新环境与老师:
许多孩子是到幼稚园的第一天才看到老师,
可以想像到时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会很强烈~
先让孩子知道从家里到幼稚园的路线,
如果可以的话,事先带着孩子到幼稚园参访,了解幼稚园的设施环境及人事物,
也能协助减少分离焦虑的产生。
(三)预告的重要性
除了初次入学的分离焦虑,
其实星期一症候群、放长假后的第一天上学也是孩子分离焦虑很高的时候,
预告可以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降低不安的感觉。
例如:拿着日历跟孩子说:
‘这一天开始上学,你可以认识新朋友,还有学到好多新东西。’
‘你看看时钟短针指到4,长针指到0,妈咪下午四点就会准时来接你,保证会做到喔!’
一旦向孩子预告了时间,家长就真的要做到,
若有突发状况也要跟孩子说,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四)温暖而坚定地离开
父母到了幼稚园,千万别因为孩子大哭就用负面语言说:
‘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再这样大哭,妈咪不爱你了。’
或是说:‘你看大家都看着你,羞羞脸!’
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对幼稚园这个环境更焦虑、没有安全感,
也加深了被遗弃的感觉。
家长可以同理孩子的感受,
‘今天是你第一天上学,你很紧张,要跟妈咪分开,会害怕。’
‘妈咪有感受到你的害怕,如果是妈咪第一天上学也会跟你一样害怕。’
接着说,‘你看看幼稚园里面,妈咪之前有跟你说过、带你来看过,
里面有好多小朋友,还有好多玩具,你听老师说故事、玩玩具、睡午觉、吃点心,
妈咪会准时来接你。’
在说的过程中,
妈咪蹲著靠近孩子、注视孩子的眼神,以平稳的语气和缓地说,孩子会更安心。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崩溃大哭,心有不忍而对孩子说:‘可怜的小宝贝..’
于是家长不忍离开,或是直接离开幼稚园而返家,
孩子会学习到透过哭、耍赖等行为是有用的,
如此一来就更难让孩子进入幼稚园的环境。
家长要好好地跟孩子说再见,‘妈咪下午四点就会准时来接你。’
该离开还是要离开,但别忘了给予一个温暖的抱抱,好好地说再见。
(五)持续的正面鼓励与陪伴
当孩子从幼稚园回家之后,可以多做一些亲子互动,
除了减少因亲子疏离而产生更严重的分离焦虑之外,
也能透过好好地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及安全感。
每次孩子有进步,家长别忘了给予正面鼓励:
‘妈咪看见你今天主动找同学一起玩,我有看到你的改变喔!’
国内研究初次进入幼稚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行为,
发现有半数的孩子在幼稚园出现30分钟左右的外显焦虑行为,
三成的孩子分离焦虑在入园后一周就会逐渐降低,
大约有七成的孩子在与家人分离时,
透过幼教老师的安抚、同学陪伴及玩游戏就能暂时停止分离焦虑。
希望透过这篇文章可以让家长们比较放心,
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入幼稚园,好好地学习与成长。
文:小桃妈(执业于台南市的咨商心理师,为台湾辅导学会认证合格心理咨商督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