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宝宝] 关于从小的阅读习惯提问

楼主: domin (无解)   2015-04-24 14:45:16
※ 引述《elisafang (然后,一粒就飞出来了)》之铭言:
: 关于阅读习惯
: 我自己有个小小的意见,提供给大家参考
: 首先,我的女儿14个月,大概从9个月开始就很爱看书
: 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自己去书架上拿书,而且眼球真的会在看而不是嘴巴 再吃
: 而且我也觉得她的语言发展还不错,有可能是我们三语教学
: 因为我们在多伦多,而且我老公是香港人
: 所以我教普通话,老公教英文,公婆教广东话
: 一直都很坚持,似乎也有点效果。
: 关于阅读习惯,大家都在想要如何培养小人
: 但各位妈妈们自己有阅读习惯吗?
: 有一本叫做橘子经济学的书,里面有一个问卷调查很有趣
: 喜欢读书的孩子或是成绩好的孩子未必跟家庭的学历有关
: 但却是跟"母亲或父亲是否有阅读习惯"有密切关系
: 意思就是,锻炼训练强迫效果有限,让孩子亲眼看到爸妈都爱看书
: 自然小人就会爱看。
: 请各位妈妈们想想,是不是小人特爱拿你们手上的手机
: 想吃你碗里的食物
: 抢你手上的饰品
: 所以,如果你手上有书,小人想当然耳就会抢过来看,这是啥米玩意,为什么妈咪这么爱?
: 基此,不管是哪种材质的书,哪种题材的书,都是次要问题了。
: 只要妈妈们愿意花时间真的陪孩子读书,看书
: 而且也让孩子觉得,连妈妈都觉得书好迷人喔,那我也试试看好了
: 这样孩子就会开始主动要你陪读,进而自己翻书。
: 阿,我本身就是个书呆子无误。奶睡小孩后看小说,推小孩喝咖啡时也看杂志
: 不管我的小说有多密密麻麻,杂志有多无聊无趣(金融管理小人应该不爱吧 )
: 她都很想抓来东看西看
: 此外我们也买了童书给她。因为三语教学,所以我会拿书指著老虎狮子唸十次中文
: 我老公晚上得闲时会唸五六次英文,公婆则是中午或是下午休息时间陪唸广东话
: 想想,一只狮子原本是不会动的,但我们用各种语言,各种声调,各种形容词去说
: ,小人终于在十一个月的时候开窍,一岁更是可以记得水果,之后连很多动物都可以认出来了
: 千万不要想小孩现在应该不懂吧,我们全家人这样疯狂的陪读是从小人三个月开始
: 现在的小人三国语言的基本动词与名词都可以听得懂
: <也可发出爸,妈,奶奶(食物的奶),嬷(广东话的奶奶)以及爷,甚至猫,狗,老虎(英文)
: ,猴子(英文),Da,Ta BOO等声音。
: 连去室内游乐园有保母看管时,保母都说她真的是书虫....
: 另外,如果家里有人可以跟小孩说台语或是客家话,那是很好的锻炼脑部的训练
: 妈妈们如果读绘本觉得已经讲到很无趣时,请老公或是公婆唸台语或客语
: 阅读,应该是一种全家人的运动,而不是单单对小人的要求。
: 这是我所相信的,我也这戮力实践。坚持是一件蛮痛苦的事,但久了也会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 妈妈们,一起跟孩子读书吧。
回应这位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妈妈,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觉。
想要塑造小孩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真的是从家长自己开始做起。
我自己工作关系经常有机会和青少年相处,明确体认到一个事实:
“通常求知欲旺盛、喜欢思考、动静自如、情绪稳定的小孩喜欢阅读,而且无所不读”
这些小孩的成长背景不外乎几种:
1.家里没电视、或者有电视但不装第四台、或者有电视但极少开电视,
 如果小孩在家看电视,都是和父母一起看由父母筛选过的节目。
2.小孩从小就没什么机会经常接触手机、平板,而接触书本和大自然的时间占多数,
 所以就算给他们3C产品使用,他们虽也会觉得好玩,但通常能收放自如。
(因为能吸引他们、让他们快乐的事物主要不是萤幕网络上的东西)
3.父母本身就很喜欢阅读,假日的休闲活动可能会排一段固定的全家共读时间,
 孩子还小时,父母陪着读。孩子大一点,大家各自选一本书各自窝一个角落读。
4.父母太忙碌没太多时间陪伴,小孩又是独生子女,给小孩的玩具就是书,小孩大一点
 就把孩子放在图书馆或书店。
(我自己第四类小孩,也遇过几个小孩是因为孤独而爱上阅读,但比较可惜是这种状况
 只能靠小孩自己摸索阅读的内容,好处是阅读不偏食,坏处是可能错过适合年龄的
 经典好书)
总之,父母和周遭大人的言行举止几乎可以说是孩子是否能建立阅读习惯的关键。
我以自己遇过的状况为例:
曾经有机会和一群约莫三四岁的小孩相处,有几次小孩自由玩耍的时间,
我自己从书柜拿了一本书坐在所有小孩都看得到也接触得到的位置开始阅读,
一边读一边唸出有音调变化的声音,加上一点表情变化,而眼睛始终盯着书(都是故意)
一开始能吸引到两三个小孩好奇靠过来,他们七嘴八舌问到底我在看什么,
有时不必特别中断阅读解释,我只继续盯着这本书唸,然后偶尔和小孩的眼神有接触,
他们会逐渐想继续听下去。再过不久,身边就围了一群小鬼要一探究竟了。
等我读完那本书放回书柜,通常那本书都会变成抢手货。之后会有小孩模仿我读书。
有几次因缘际会,我也在一群青少年面前阅读自己的书,
但那次不是故意引导他们,是自己真的投入读书的状态。
结果读了两天,终于几个青少年跑来问我到底读什么,问我为什么一副浑然忘我的样子?
我就介绍了书本的内容大纲,他们听了觉得有趣,有些跑去买,有些希望跟我借去读。
以上例子的重点是:
1.小孩喜欢模仿大人,而大人对某件事看起来有高度兴趣的时候,他们会注意并学习。
2.小孩天生具有好奇心,先勾起他的好奇,再运用说故事的技巧吊吊胃口再引他投入。
3.小孩看别人做什么也会想跟着做看看(家有二宝以上就可以运用这点)
另外一个是朋友的例子:
朋友家有二宝,老大一出生就把家里电视给卖了。
他们从小孩能互动开始就固定亲子共读,通常是父母轮流陪读。
在陪读绘本的时候,会和小孩一起去挖掘绘本图案中的细节,
所以不只是单纯读完一本书的故事,而是共同研究书本里的图画内容,甚至自编故事。
(很多好的绘本作者都会在画中藏一些细节,而我很讶异小孩比大人更容易发现这些)
这对父母假日也带孩子去大自然步道走走,走这些步道都能发现很多动植物,
如果父母自己先做过一点功课,再运用读绘本的想像力去引导,并带上简单的观察工具,
然后和小孩一起去观察和讨论步道上看见的东西,久了他们就会自己去寻找发现,
小孩的视野更接近地面,反而能比大人找到更多有趣稀奇的动植物。
我这个朋友告诉我,他家大宝有极高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可以蹲在路边观察一只昆虫很长一段时间并发表他的心得。
现在老大都会带着妹妹一起去探索这些事物,也会教妹妹如何观察。
以上例子的重点是:
1.引导小孩反复观察事物,并鼓励他找到细节,自然能培养出专注力。
2.电视并不是万恶,但电视的一大缺点就是,小孩脑袋不太需要想,也不必仔细看,
 只要盯着它,它就会一个接一个画面跳出来,连续不断塞满小孩的感官。
 乍看之下,电视电脑可以让小孩专注,其实反过来是让小孩在被它们“洗脑”后,
 变得更难静下来慢慢体会事物,也逐渐失去耐心靠自己发掘新事物→此乃创造力流失。
总结以上所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自己要投入热情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阅读不是唯一的方法,但透过阅读是最简便的方式,因为几乎任何时间空间都可进行。
而通常体会过阅读快乐的孩子,他们都会记住阅读带来的“平静”和“刺激”,
这种喜悦是经历过就回不去的记忆,人生很长,会经历的波折一定不少,
而阅读是一种可以一直陪伴他,帮助他靠自己度过困境、自我安抚和成长的好方法。
而建立这个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父母先当个好奇宝宝,先去爱上阅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