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28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对BTS和K-pop的评价
*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很多值得
思考的议题,边翻译边觉得心情激动
from Feminism in India by Pallavi Varma
(前文略)
K-pop热潮一直承受着种族主义或隐晦或直接的言论攻击,因此一个人气急
速上升的亚洲男孩团体(特别是即便在自己的家乡,他们也必须费尽力气才登顶),值得
细细探究。
伴随着BTS名气上升而来的,是各种对此现象(可说是有失公允)的质
疑。这部分源自于西方听众无法理解为什么非英语的音乐,居然能虏获全球各地人们的心
。因此他们将BTS的成功,塑造成好像仅是被大量女粉丝捧红的特殊现象罢了。虽说这本
身并不是件坏事(BTS向来表示他们以粉丝为荣),但西方媒体这种对于army的过度关注
,似乎意味着BTS仅只是因为粉丝而出名的,仿佛BTS只是不具任何实质意义的短暂狂热现
象。除此之外,频繁地将army贴上”疯狂”甚至是”丧心病狂”的标签,不仅是冒犯了BT
S,还冒犯了无数不仅是因为BTS的外表而支持他们的人(特别是女性、LGBT
Q群体、有色人种)。
如果拥有大量的女粉丝,就会被批评为他们一定是没什么内涵实力的歌手。这种暗指女性
和青少女无法理性思考选择偶像的刻板印象,既有害且完全不必要,因为正是粉丝一直在
推广BTS音乐和想法的深度与高度。这也是非常严重的性别歧视论述,否定女性的理性思
考能力。
当BTS的粉丝因为他们引人共鸣的歌词,和值得推崇的音乐制作品质(BTS亲自制作他们的
音乐)而深爱着他们时,酸民却将他们的形象塑造为仅是因为肤浅的理由而一夕暴红的团
体。这不仅是对粉丝,更是对BTS所
倾注的努力的侮辱。
并不是说ARMY对BTS的欣赏是件坏事,BTS说过他们所有的成就若
没有army就不可能实现,且在社交网站上的大受欢迎,让他们得以向全世界展现他们的音
乐。不可否认的是,新专辑所获得的大众关注,是BTS的一大成就。
他们获得的关注大多是正面的,像是重要乐评如pitchfork给了新专辑7.1的高分、新闻媒
体讨论他们音乐蕴含的深远意义。然而这些正面评价也会带来一些对bts动机不纯的关注
。
有些人(知名与否)对待BTS,就好像是获取名气的手段、是拍照摆pose的装饰品,即便
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这些都是BTS成功了的指标,有人开始觉得受到威胁。想和哪位
西洋歌手合作是他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倘若是出于纯然的尊重和好奇,问题本身是
个好问题,但有时这问题也暗藏BTS需要和西方歌手合作才能打入主流的意味在。另一个
常见问题是他们何时才会推出英语专辑或是用英文跟歌迷互动,但他们是用自己的
母语在创作音乐,也没必要为了他人而改变。
有趣的是,BTS多是与有色人种合作,
为了忠于他们所尝试的音乐类型的文化根源。除此之外,大部分真诚的在关注BTS和他们
的音乐的西方名人本身多是有色人种,这些人知道在西方音乐产业对抗种族歧视是什么滋
味。
BTS的崛起,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受到威胁呢?BTS经常质疑挑战所谓的常规,
在家乡韩国,是藉著展现音乐的多样性,传递社会议题并打破各项记录(尽管来自于一间
无法提供特权的小公司)。而在海外,则是公然挑战所谓的男子气概既定形象(他们不怕
展现情绪、化妆、并对时尚富有实验精神),并将表演者该展现的表演水准标准提高。
西方乐坛缺乏对于有色人种的接纳和认可,特别是明明是世界最大洲的亚裔,正是为何会
有排外主义(注1)和对东半球的陈见(这里作者应该是专指亚洲)。 举例来说,BTS和
他们的公司认为有必要将部分歌词消音(naega,在韩文指”我”),因为担
心会让不熟悉韩文的人错为”nigga”而冒犯到任何人。虽说这样的预想反映出他们的体
贴,但更展现出的是,因为那些不愿意跳脱出自己的语言框架的听众,BTS的音乐只好受
委屈了。即便是关于BTS或专辑的报导,有些文章也明显流露出了代表阅听者的偏见。更
别提在社交媒体上,粉丝们常得承受对BTS的种族歧视言论攻击。
然而BTS屹立不摇。打破韩国专辑销量记录后,他们被预测即将空降Billboard 200专辑榜
冠军,4场在L.A. Staples Center的演唱会门票也早已售罄。那些媒体和名人迟早会领悟
到,BTS的成就不仅是因为一时的少女狂热所致。
也许这正是BTS登顶Billboard 200的重要性之所在──以改变人们对有色人种音乐家和艺
术家的看法。 Army常被拿来跟Beatles的粉丝做比较,也许是时候牢牢记住这点了:历史
上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向来都会有”疯狂”的女粉丝,而正是因为有这些粉丝的爱和支持
,他们具深远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才会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