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当前发展生物统计应有的看法 ◎戴政

楼主: monotones (trivial one)   2008-09-24 23:20:14
当前发展生物统计应有的看法
戴政*
J. J. Tai*
国立台湾大学流行病学研究所* ,台北市仁爱路一段 1号
Graduate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 1, Jen-Ai Rd, 1st Sec, Taipei, Taiwan.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ence author.
生物统计学的发展与生物医学的发展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生物医学的进展带来新的研
究问题,当延伸至需要统计协助解决时,便自然促使生物统计的进步与发展。例如,二
次大战后,欧美各国发展临床试验,这方面研究导致临床试验有关人体试验设计、随机
分派病人方法、资料品管系统和存活分析等有关的统计方法的发展。又如,1970年代后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渐渐引领这方面研究着重人类家族资料的收集分析以鉴定基
因与外表性状间的直接关联,由此引发生物统计学研究相依资料结构的处理,至今仍方
兴未艾。
生物统计学的发展既与生物医学密不可分,则良好的生物医学研究环境是创造带领生物
统计进步的诱因。以美国为例,对助长生物统计发展有关的良好生物医学研究环境,一
在教育机构 (如大学中之公共卫生学院内之生物统计系) ,一在卫生医学研究机构 (如
NIH 内之各研究所内之生物统计分组) ,一在工业界 (如各大药厂内之生物统计单位)
。以此对照国内环境,国内目前并无一正式的生物统计系成立于大学中之任一学院;国
家卫生研究院 (NHRI) 在去年方成立了生物统计组,或是未来发展生物统计的一个重要
据点,但目前尚未至成熟阶段;工业界中则目前仍缺乏长期投资的研发新药单位,更遑
论对生物统计的需求。因此,国内发展生物统计虽云也有十余年历史 (指有正式生物统
计博士人才投入生物统计的研究及推广开始) ,但目前的环境并未较以往有更好的契机
。另一方面,国内生物统计人才大多分散在统计环境 (而非生物医学环境) ,例如,申
请计划、奖助大多在统计环境,升等、评鉴亦是如此,在鼓励生物统计人才发展方面,
必然无法受到完全合理看法 (如对期刊排序的看法) ,对生物统计是一个跨领域学门而
言 (而非单一如数理统计或生物医学) ,由此而形成的压力往往非属良性方面。
以下将就基于生物统计是跨生物医学和统计学领域特性,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观点,希
望能有助于生物统计在国内未来的发展。
(一) 咨询、合作与独立研究对生物统计学者都是同样重要的工作
生物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不同的一项重点是:生物统计学必须接触实际资料,故除了独
立研究外,咨询 (consultation) 与合作 (collaboration)两者同样重要,但一般统计
界评量生物统计工作成就常将统计与生物医学的合作贬抑为咨询,或采取轻视的态度,
造成国内生物统计的发展怯于大开大阖,仍拘泥于有数学推导方是良质的生物统计研究
的单领域学门看法。
合作是指两人以上,针对某一学术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并解决之 (或阶段性部分
解决) 。咨询是某位专家提供其专业知识予令一方面研究者,这种专业提供,通常是被
动式的被征询,且在短期间讨论即可解决对方的困惑。但合作则源自于研究问题的复杂
性、严谨性而需二人以上共同提供专业知识,彼此融合 (integration),才能厘清问题
,故彼此间并无任何一方是处于被征询角色,且随着研究进度发展,相互学习对方专业
知识至某一特定程度。基于此,一位统计学家和一位数学家共同研究一个数学、机率或
统计问题是合作研究,二位统计学家共同研究一个统计问题,仍是合作研究,则一位统
计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共同研究一个生物问题何尝不是合作研究?若国内统计界中抱着
数理本位主义—唯有统计、机率、数学问题才是正宗 (或俗语:主流) ,是少了视野,
将统计领域拘束在一个固有疆界中的作法,是重技巧 (数学符号公式的多寡) 轻原创 (
生物学原创) 的产物。重视合作研究是导向生物统计发展的起步。
独立研究 (independent research) 并不是说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只有一个作者的,方
才名之。它着重的是研究者的研究精神,而不是挂名形式,故即使是很多人挂名合作的
文章,有学术眼光者仍可看出独立研究的影像,更重要的是独立研究应该是一个名词,
用来强调一位研究者在一定长度的研究期间 (如十年) 综合其所有著作,表现出的学术
眼光 (vision) 、品味 (taste)、和原创能力 (originality)的独立性 (independence)
。独立性如被用来指单一论文 (如升等时、奖助时) ,固无不可,但在学术论一生,不
论五年、一年之严酷标准下,终究是一个被误用的口号 (slogan) ,伤了个人也阻碍了
团体的进步。鼓励合作研究,由实质审查区分每个人在一合作研究中贡献,再辅之以常
长期累积评断,才能促使国内生物统计的良性发展。为了简化评论程序,设定只看一篇
论文来决定眼光、品味和原创力的独立性,过度强调某些期刊或 SCI,在某种程度内对
提升生物统计发展或有帮助,但长远来看却未必是培养生物统计人才成长的良策。生物
统计人才的成长是需要跨领域的学习,长期培养的,与单一领域的学门人才培养并不完
全相同。
(二) 生物学原创与统计学原创
生物统计研究的是生物问题,故看研究结果,不可能只看统计部分。纯数理统计研究,
是处理问题定义清楚的理科,故为文时可以符号或公式从头至尾简化讨论之问题为证定
理形式。生物研究则是允许尝试错误修正的科学,统计的运用在说理。好的生物统计论
文,必须能用文字连贯清楚的说明生物问题是如何被统计方法分析所解决,即使要证明
,也尽量要将证明改用文字清楚说明生物学意义,再逐条用符号、公式连贯 (coherent-
ly) 表达。评论生物统计研究的优良程度,如果只看统计部分,对生物原创部分的重要
性或是不懂或是故意鄙弃,正如盲人摸象寓言所指,以外行看内行,犯了以偏概全弊病
,尚且自以为是。
(三) 成立独立的生物统计教学机构
生物统计的发展,需求与供给必须要并进,以达成良性循环的功能。在供给方面,指的
是由大学中培育年轻的生物统计人才,能进行前述的咨询 (包括资料分析) 、合作和独
立研究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一个独立的生物统计教育单位,何以致立?生物统
计师资,既要能具备跨领域的学术素养 (如跨统计与医学、跨统计与公共卫生、跨统计
与遗传) ,也需具备良好的言语与撰写沟通能力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如将这些师资置于纯数理统计或合并于其他生物医学系中,则如何发展出独立特色?
例如,置于理论统计单位,则生物统计老师为了考量升等,必然将研究、教学时间朝纯
理论性问题发展;如置于其他单一生物医学系中,则又不免在升等或研究时面临计文章
篇数多寡和 SCI排名点数的泥沼中,延误了独立研究的进展。美国一流大学中,之所以
在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内成立独立的生物统计系,是体认到上述各点所采取的决策,
这种做法真正达到培育年轻生物统计师资的成长和训练学生的目的。
(四) 政策社会环境的改变
需求与供给是促进生物统计发展生生不息的首尾两端。当社会对生统人才的需求扩增时
,自然生统训练人才的管道就通畅。政策性影响社会各界,注重生统人才的重要,可以
从要求生统专业参与有关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性 (如临床试验中的生物统计) ,或研究
机构 (如医院) 了解生物统计人才与其他领域人才可以对合作研究做出同等重要贡献,
必须长期支持。诸如这些大环境的改变牵涉到社会及经济层面的进展,政策性的协助只
是属于顺水推舟的作用,难以强求的,故我们只能期待日后的整体社会环境能进展到有
利于生物统计的发展。
在大环境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至有利于生物统计的发展情形下,目前较可为的或是期
望统计界或是生物医学界能如上之 (一)、(二) 点所述,在对生物统计跨领域特性能有
更加宽广的认识,进而如 (三) 点所述,在培养年轻生统师资成长和后进人才时能有更
加独立,专业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看法,虽然较保守,以我之见却似乎是现阶段最踏实
的做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