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黑面琵鹭数量逆势下降 中华鸟会推测受渔电共生开发影响
整理:袁慧妍(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香港观鸟会19日公布“2024黑面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结果,调查显示全球数量共6988只,
比去年增加355只;台湾数量却逆势下降,减少91只。负责统筹台湾黑面琵鹭统计的中华
民国野鸟学会(中华鸟会)今(25)日表示,台南七股有部分鱼塭开发为渔电共生型光电
,栖地缩减可能使黑面琵鹭转移觅食区;又指近年黑面琵鹭救伤通报案例明显增加,或与
栖地减少及环境条件改变有关。
台南开发渔电共生或减黑面琵鹭栖地
今年“黑面琵鹭全球同步普查”于1月20、21日进行。根据调查结果,过去10年,台湾黑
面琵鹭从2014~2015年度的2034只,增加至2022~2023年度的4228只,增幅达1.1倍。大多
时间呈上升趋势,但在2018年也曾从2601只大幅下降至2195只。今年黑面琵鹭数量亦突然
逆转下跌,减少至4135只,但仍占全球数量59.2%。
中华鸟会指,来台度冬的黑面琵鹭逾九成集中在西南沿海地区,并以台南2088只最多,其
次嘉义887只;浊水溪口(彰化云林交界)454只;高雄423只,全台共有12个县市有纪录
。但是,今年度冬核心区如台南、嘉义、高雄分别减少191只、60只、27只;而北边的浊
水溪口增加94只;南边的屏东增加105只,显示黑面琵鹭个体往北边与南边扩散移动。
台湾黑面琵鹭数量减少并非于普查期间才观察得到。据台南市野鸟学会与台湾黑面琵鹭保
育学会自2023年秋季起每两周的例行调查中,发现黑面琵鹭刚抵达嘉义与台南时,数量有
明显的高峰,但随着时间推移,数量逐渐减少,甚至低于去年平均值。直到今年普查期间
,数量才有明显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去年的总量。
中华鸟会称,鱼塭是黑面琵鹭重要的觅食区,收成后的晒池作业是各类水鸟重要的觅食来
源,但台南七股地区已有部分鱼塭开发为渔电共生型光电,鱼塭被太阳能电池板覆蓋,认
为栖地缩减或令黑面琵鹭转移觅食区,进而影响族群数量变动。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则表示,黑面琵鹭数量微幅下降的确切原因尚不明,2011年数量
也曾下跌,次年又回升,族群调查仍需要看长期的趋势。
林业署推“生态薪水” 鼓励渔民提供黑琵觅食地
另一方面,据台南市野鸟学会和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受理的救伤案件统计,2023年9
月至2024年4月期间,共救援86只黑面琵鹭,其中台南有73只,有25只经救援后已野放。
救援个体经检验多为肉毒杆菌中毒,中华鸟会认为可能反映栖地品质问题,或其他未知因
素导致感染疾病。
林业署表示,黑面琵鹭族群增加致栖地饱和,当局将与县市政府合作,以“生态薪水”鼓
励渔民参加生态服务给付方案,让鱼塭等生产型栖地收获后,再提供做为黑面琵鹭等候鸟
的安全觅食地。
林业保育署自2021年起实施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将“陆上鱼塭”
纳入给付项目,鱼塭收成后于10月至翌年4月期间,符合至少连续维持1个月适当水位(20
公分以下)以供特定鸟种利用等条件,每公顷每年最高可核发1万元。2022年及2023年度
台南市友善鱼塭面积均约200公顷。
https://e-info.org.tw/node/23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