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内有手术照片请谨慎)
我们家的玄凤鹦鹉今年11岁半,身材圆润,
个性是逆来顺受、受到各种委屈也不离不弃的那种,
她因为这样温和的个性,和肥肚上浓浓的奶香味受到全家人的喜爱
大概是在九月初的某一个早上,我把灯打开,发现她罕见地蹲在笼子底下,
赶紧抓来揉捏一番,赫然发觉她的胸口旁边微微突起,仔细一摸,是一团肿块,
当时的体重是117克。
我赶紧预约了台北市的非犬猫动物医院,
最快的看诊时间是三天后,足见这家医院的热门程度,
到现场时,医师量测肿块直径约为1.5公分,
并详细解说鸟类肿块常见的类别,初步排除脂肪瘤和黄瘤的可能,
医师表示,要去除肿块,只有手术一途,
但考量到鹦鹉的年纪、体力和麻醉的风险,他建议我们再观察看看,
如果肿块的存在不影响生活品质,或许就没有手术的必要。
在这里,我们曾问医师,肿块是否有分良性或是恶性?
医师回答很有意思,他说肿瘤本身的性质的确有分良性或恶性,
但在宠物鸟的方面,良性的肿瘤如果长在重要的地方,影响了生活品质,
那结果就是不好的(恶性的),反之,如果恶性的肿瘤长在手术可以轻易去除的地方,
手术过程也顺利的话,那结果就是良性的,所以探讨肿瘤本身的性质意义不大。
这是第一次看诊。
看诊隔日我便收到诊所发来的当日看诊费用明细和手术报价单,
手术费用比预想高了许多。
就诊后的一个礼拜,鹦鹉的肿块日渐增长,刚开始时,
我还疑惑,会不会是自己的错觉,但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大,
到了手术当日,才经过短短十四天,肿块直径已成长到2.5公分,
鹦鹉的体重下降到112公克,精神也明显变差。
其实在那些日子里,我曾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焦虑,
说来有点惭愧,我从来没有花那么多钱在宠物上面过,
这个价钱对于家人来说,也带来价值观上面的冲击,
他们虽然爱鸟,但也不是很认同这项花费,而我才刚开始工作不久,
看着户头里的存款,虽然不是付不出,但真的无法那么义无反顾。
有一次当母亲在和阿姨通话时,平时节俭的阿姨听到我在考虑这件事,
赶紧让母亲把电话拿给我,跟我说钱是多么重要,
死生有命,不如让他们顺应自然造化,把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到这里,我才感受到,主人之外的人,是无法理解主人跟宠物之间的羁绊的,
所以我只要做出自己不会后悔的决定就好。
想着鹦鹉与自己的种种回忆,各式各样的喜怒哀乐,
我便致电动物医院要求尽快进行手术,
但因为医师的时程太满了,最快也只能安排到十天后。
在这十天内,我时常以泪洗面,
一方面,我觉得手术是唯一解方,我要赌赌看;
一方面,我又觉得鹦鹉可能撑不过手术过程,
我只能在假日时与家人带鹦鹉到公园走走,
看看红花绿叶,想像这是最后的相处时光,
这时候的鹦鹉,已经飞不动了,静静地待在手上,晒著暖暖的太阳。
到了手术这天,医师在向我说明手术风险时,
我就开始大哭,医师有点迟疑的向我确认是否还要进行手术,
我答:“当然要阿”
后续签手术同意书时,实际如我虽然一边潸然泪下,
还是一边抽抽噎噎地问护理师,如果手术过程心跳停止,
费用是否会有所变化?(现在回想起,其实是蛮尴尬的)
护理师回答依当时手术已经进行到的项目而定。
最后我选择,如果手术开始后失去生命征象,则继续完成手术,
让鹦鹉无病地走,如果在麻醉阶段就离世,则中止手术不继续拖磨。
约三个小时后,在速食店等待的我接到电话,
说手术成功了。
我回去的时候,她还在恢复当中,
在透明箱子里站着休眠,当她听到我们的声音时,轻轻叫了一声。
_
医师表示,手术过程很顺利,鹦鹉没有流到不该流的一滴血,
而肿块本身,竟然有9.2克,
相当于一个50公斤的人,身上长了一颗5公斤的肿瘤,
对身体的负担非常大。
回到家后的几天,鹦鹉的活动力明显提高,
接近拆线的那几天,她甚至可以转弯飞行,像年轻的时候一样,
只是体重来到了90克,让人有些担心。
拆线这天,医师表示鹦鹉的精神与复原状况均为良好,
我们也推测体重减轻,或许和最近运动量变高有关。
又过了一个礼拜,
我们来看肿块化验报告,似乎是某个部位发炎,
旁边的组织为了保护身体,便筑起高墙包裹发炎部位,
因而形成生长快速的肿块。
医师打趣地说,在里面还看见像是小骨头的东西,
仿佛是孪生姊妹,以为是现实版的皮诺可(当然是不可能)
总之,小鹦鹉就算是度过这个难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