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23-09-27 10:41:49没想到这么偏门的研究也有人有兴趣,
不才小弟我就来分享一下做名琴声音测量的一些结果。
先简介一下的背景:
我是(前)台大化学系副教授 戴桓青
的最后一位学生,
研究领域跨足提琴声学与木材化学。
以下为有经手数据处理的期刊论文:
1. Acoustic evolution of old Italian violins from Amati to Stradivari (PNAS)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0666115
2. Materials Engineering of Violin Soundboards by Stradivari and Guarneri
(Angewandte Chemie)
https://doi.org/10.1002/ange.202105252
3. Wood cellulose microfibrils have a 24-chain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in
seed plants (Nature Plants)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3-01430-z
其中第一篇着重在名琴的声音测量。
我就来简介一下我们测量的想法与目标:
首先,我想音响玩家大概都很清楚,
音色并不是简单的FR可以说明清楚的性质。
我们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
设法找出一个更基础、更接近本质的量测方法,
因此我们选择的测量标的是“共振峰”(Formant)。
所谓的共振峰,
就是乐器箱体所拥有的特定共振频率,
它的原理就像是一个修图的风格描述档或滤镜,
不管什么图丢给它,就会变成一贯的风格,
共振峰则是不管多高频率的声音丢给箱体,
其共振出来的声音都会有共振峰的存在。
到这里可能还是有点难以理解,
其实共振峰的辨认早在我们牙牙学语时就会了!
人类之所以能发出/辨认元音,
靠的就是共振峰!
说话时透过运用不同的口型、舌头的位置,
改变口腔-声道共振系统的共振峰,
藉以发出不同音色的元音。
而这个理论为何可以应用在小提琴的分析上呢?
其实是有历史与科学上的缘由。
最早的制琴师,Andrea Amati,
创造出小提琴的目标,
就是要做出能模仿人声的乐器,
至于他有没有做到呢?
其实有!
小提琴的前两个共振峰(f1,f2)
大约在(400-550,1100-1300)这个区间,
与人类各元音平均下来的共振峰频率相同,
(其实就是声道-口腔长度,约化成半开圆柱的共振频率,
人类的声道平均长约14-20cm,)
这也因此我们可以用声道长度(Vocal Tract Length)
来简化并比较多把小提琴的共振峰。
结果是:
Stradivarius相比同期的名琴,
平均的声道长度更短,
也就是相对来说更接近女声,
这也符合普世对Stradivarius提琴声音
纤细明亮的评价。
至于共振峰能不能拿来评价音响系统呢?
我觉得机会不大,
毕竟大部分喇叭的箱体,
是以尽可能不共振为目标来设计的,
因此就算有共振峰,
量测上也是相对难以辨认的。
最后来回应一下原文的问题
※ 引述《ntuee1803 (双树枯荣~)》之铭言:
: 谈话间,问我最好的小提琴是什么,
: 我下意识回答史特拉底瓦里。
: 后来思考了一下,
: 这把琴真的如传说中优秀吗?
: 频谱量测可以看的出来吗?
目前乐器的量测可以告诉大家声音走向,
但没办法评价优劣。
现代制琴大多以名琴作为模板,
形状厚度开孔位置都如法炮制,
但就是做不出一模一样的声音来,
所以说乐器制造也是玄学来着,
音响亦然。
喇叭间的差异绝对远比乐器之间小的多,
正常的重播是不可能把小提琴的声音变成双簧管的,
顶多把王心凌变蔡琴XD
所以大家还是多听多试试吧~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3-09-27 10:46:00我不能接受甜心王心凌变大妈蔡琴
作者:
comipa (綾崎若èœå®¶å¾¡ç”¨)
2023-09-27 10:48:00推
作者:
Makeinu (Makeinu)
2023-09-27 10:58:00挖 奇美博物馆居然愿意借乐器给你录音
作者: earlan0626 (伦) 2023-09-27 11:02:00
推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3-09-27 11:10:00哪一个喇叭能准确再生录音,愿闻其详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3-09-27 11:17:00长知识,推一下!
问个问题 除了声道长度 木头的硬度、密度、含水量也会影响共振峰的频率吗
作者:
itai 2023-09-27 11:28:00有神快拜Orz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3-09-27 11:40:00好有趣!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3-09-27 11:46:00乐器算不算玄学有的讨论,音响则是百分百的科学,没了科学音响跟本做不出来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3-09-27 11:48:00机台放乖乖是科学还是玄学?
作者:
xoy (XerXes)
2023-09-27 12:24:00推王心凌变蔡琴
作者:
louis0407 (能当个乡民也是一种幸福)
2023-09-27 12:24:00忍不住想回c网友,问题不在科学,而是过度主观后的偏执。用你最爱的盲测来说,你始终只关注型一错误,却视而不见型二错误的存在。
我觉得等ai科学家进来就没什么玄学了 现在是卡在没商机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3-09-27 12:25:00盲测喇叭,这会失败吗XD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23-09-27 12:40:00推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3-09-27 13:08:00推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3-09-27 13:15:00l大没看懂我的意思
作者:
lion500 (lion500)
2023-09-27 13:19:00推专业分析
作者:
jakkx (风蓝)
2023-09-27 13:37:00推会吧。测那个比较"好听"答案大概会五花八门
作者:
shaylin3 (sevende)
2023-09-27 13:45:00不明觉厉
作者:
jakkx (风蓝)
2023-09-27 13:46:00"客观"也是。不过数据唯一,那用数据挑很棒啊,选择尝试都免了。没啥不好全部买数据最理想的回来合体就好
作者:
yys310 (有水当思无水之苦)
2023-09-27 13:49:00purifi那款ref design真的出来的话真的会想盲狙
作者:
yohsiatai (yohsiahsuan)
2023-09-27 14:01:00我听过蔡琴变成张清芳XDDB&W 802还801 配上Mcintosh mono mono后级BestBuy的神搭配
作者: koryun0212 2023-09-27 14:21:00
推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3-09-27 14:43:00可是有人好像似乎仿佛不是全买数据棒棒的来拼在一起?
作者:
xoy (XerXes)
2023-09-27 15:32:00音响设计多的是设计者感性面的喜好,怎么可能只有科学,使用者重播也可以有自己的偏好,甚至随着年纪不同,听感就跟着变了
作者: jimmycccp (cccp) 2023-09-27 15:45:00
推推
作者:
noryb (Byron)
2023-09-27 17:24:00优质回文推一下!!
作者:
metalj (吉他手)
2023-09-27 17:30:00主要差异是16、17世纪木头经历小冰河时期。木质比较致密。尺寸制琴工艺对现代科学而言是很简单可以重现的
作者:
Roa (Roa)
2023-09-27 20:22:00您,又帅又专业
作者:
iitze (ici la lune)
2023-09-28 01:25:00推,专业
作者:
jack2 (我的小跑车梦)
2023-09-28 07:08:00戴老师啊,我同学,他还有对aging这件事有做研究,结论是老琴声音无法复制,不是材质一样就行,包括漆对木材的影响都要算所以就算材质完全相同,只要不同时间制造的,声音也会受影响
作者:
tienam (已有太多键盘)
2023-09-28 08:33:00王心凌歌声其实有点抱歉,所以不会变蔡琴,除非喇叭分音器装错型号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3-09-28 12:43:00推
作者:
lion500 (lion500)
2023-09-28 12:55:00音响板真是卧虎藏龙
作者:
pobearla (黑色北极熊)
2023-09-28 13:26:00推专业
作者: pcchuckwu (holy) 2023-09-28 13:32:00
感谢分享!长知识了。
作者: KurtMike 2023-09-28 20:49: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