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喇叭,稍微有点痒 决定把底下原厂角锥换掉
看网络上台湾蛮多Penaudio 落地用家都用BDR
但因为需要8颗锥+垫,买下去感觉会痛
就选了之前蛮有好感的一家日本厂来试试
最后选的是 AET HS-M838HC
https://i.imgur.com/SBCDQQf.jpg
特色如上图所述,
碳钢+淬火处理,表面特硬加工处理,有种空结构防止振动能量聚集
(这种方式日本其他家也有看过类似的)
阿价格我买是12628円/4颗
8颗买下来约6000台币
对比原厂sound core 角锥(等级不确定在哪)
AET弱音、细节、层次都表现好很多,
声音清晰但不会是干净后变细瘦,厚度肉感韵味都在,
也完全没有以前用AET铝锥声音清晰但密度稍嫌不足的问题
整体更立体、活、真切
放得开并轻松写意,挥洒自如且有感情、丰富、清晰灵动
感觉装在音响架、排插下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个人觉得是很满意的升级,推推
下方我一直以来都是配 SchnittstelleTiefe RF-999 铸铁锥垫
声音特色以前心得有写过 就不占版面了
https://i.imgur.com/LNbt9Hc.jpg
然后锥有自己配不锈钢的法兰螺帽,紧固用
———————————————————————
BDR the shelf 碳纤维垫板
EAU Rouge 碳纤维音响架
前阵子试了Eau 碳纤维音响架,突然对碳纤很有兴趣想多玩看看
一直以来对BDR the shelf及高阶的the source,这种层板类的很好奇
几周前刚好看到二手,想说BDR现在不好买到新品了就决定把握住试试,还好也赌对了XD
放不同位置垫不同器材,但我觉得BDR跟EAU碳纤改善 提升方向类似
背景黑、形体具象、音场拓展(觉得宽深都有提升, 但深度较多),所以会更如临现场
微小细节更清楚、声音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度&其中的起伏变化更丰富、加上厚实度跟密度
提高,所以会有真切&真实的感觉
控制力变好、稳定、消躁感,所以会觉得安定顺畅
低频都会有明显提升、量感和厚度稍多一点、控制力 层次 纹理 下潜改善很多,因此也
提升了权威感、包围感、音场开阔感
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频刺激感可能会稍微抑制,若系统觉得本来高频就弱了 那可能会要注
意一下
我觉得不太会吃延伸(因为音场上方空间感也依旧不错),但就是变得没那么冲这样(声音
线条感也会在, 可能就没那么利)
这部分也有得解决, 我觉得再垫类似金属/陶瓷珠/不锈钢类型垫材就可~
另外器材和垫板之间觉得以硬质材质接触较佳,
若机器本身有橡胶脚垫 提升还是有 但就没这么直接~
爬文后,发现大家对BDR有各种看法,
我猜BDR很多时候可能是被误杀,毕竟这次自己的体验不错,跟我以前单纯用他家金字塔
锥的感受差异颇大,
加上有几位比我资深烧友都说BDR需要依器材和位置挑选适合的款式, 然后用锥的话一定
要搭配垫才行等等XD
(不过我自己也没玩过BDR锥垫, 上述部分仅供参考)
另外也用过EAU小颗的垫材,觉得提升有,但幅度小于音响架很多
所以我的经验及建议是,要买这两家碳纤维垫材的话,直接上大片板子类的产品,无脑用
没烦恼:)
对了,BDR 我纯垫交换器Cisco 跟地盒,
最下面和地板接触之间用敏力泡棉软垫
Eau rouge 是音响架,垫Lumin T2, Farad, Naim Superuniti,下方锥用soundcare
图片简单示意一下,最下面就是BDR
就一片,约2公分厚 很重,上下有比较厚压克力层
https://i.imgur.com/Gm3Piee.jpg
———————————————————————
最后题外话一下,最近刚从书架换成落地
(Penaudio Cenya → Penaudio serenade signature)
以我目前的经验来说其实小房间(3*3*4m)放落地是没问题的
以下只是个人经验,不一定正确 大致参考就好
可能很多人的经验会觉得落地低频多,小房间会驻波满满,其实不然,这是系统低频没有
梳理顺畅,有淤积的缘故
(但当然, 就是花钱花心力调整)
若用书架喇叭时,调整都是以缩减低频的方式来减少驻波,这样只治标不治本
个人经验是觉得,
更高阶的扩来控制单体,
高阶前端等器材使控制力& 顺畅度& 资讯量等素质提升,
线材、垫材、适当的空间处理& 摆位,
当然喇叭本身低频质量也是要不太差
其实一点点累积,调整起来会发现低频可以不断下钻,更顺畅不淤积,
这时低频多却不再轰耳,并且以包围感及音场的形式展现,
更权威,纹理更清楚,低频顺了连带其他频段也会拨云见日展现出来该有的样貌
当然以上不是说驻波完全消失,以我目前调整起来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只是我最近也没有量测 没有数据可以提供,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就好XD
单纯分享一下感想
感谢收看
以上虽然是喇叭系统的心得,但希望也对耳机用户能有帮助
也欢迎讨论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