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2780785.A.5B1.html
重点:天下间有很多问题,但是能被归类为“科学问题”的只有一小部份。而能被
归类为“科学问题”的问题,必需遵守科学的实验逻辑。
※ 引述《meropenem2g (meromeropenem)》之铭言:
: 我倒是觉得
: 如果收案大家的基本资料
: 性别、年龄、使用器材等级、常听音乐类型、听音经验、辨音能力、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知识水平、逻辑能力,以及是否赞同线材带来影响
: 我猜不赞同的那组 呈现出来的会是非常homogeneous的
: 一群人
: 而这群人大概八竿子跟工程师与科学家不是同一群人
: 也就是口口宣称科学科学的,却是最不懂科学方法的那群人
: 认为没差的,却少有人谦卑的承认自己经验不足,能力不足。反而是搬弄一些不懂的原理跟实验方法来否定。常常让人看了不知怎么吐槽起….
: 最致命的错误在于几点
以上就不讨论了。
: 1. “由原理来否定观察结果”
: 这个错误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不通呢?
: 你引述的原理正确吗?完备吗?你够了解你引述的原理吗?
: 而且就算上述三个问题都答“是”,也仍然无法否定观察结果这件事。这就是逻辑
完成正确。
原理是用来解释“观察结果”的。如果原理和观察结果相违背,那是原理有问题。
~~~~~~~~~~~~ 补充论点 ~~~~~~~~~~
承如旧文所述,“观察结果”必需要符合“科学的实验逻辑”,才得以将
该问题归于科学。如果该观察结果的实验过程并非科学界所认可,自然就不
会认可该问题为科学范筹。
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实验测试方法。
以原始文章讨论的“电源线”,要证明“甲与乙两线在听感上有差异”,
目前科学界认可的方式为“ABX盲测”。
如果只是某人自己换了一条电源线后,然后自己听了觉得声音有变化,那
仍然不属于科学的范围。
~~~~~~~~~~~~ 补充结束 ~~~~~~~~~~~
: 2. “一直要别人盲测证明”
: 你各位是否想过,要证明“没差”才是真正困难的阿….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 而“有差”,只要有一小群人,甚至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正确率比随机多
: 过一点点且有统计学差异,就过了欸。难度远低于证明没差吧
我不知道上述资料从那里来,而且与目前科学界的看法完全相反。
承前文补充论点,目前电源线做过“ABX”盲测的实验,最近就是对岸
的“八万电源线”(不知道的请去耳机板有文章),结果没有一个通过
ABX盲测实验;就是说,测试结果是“电源线对听感没有影响”。
: 暂时想到这些
: 与其大家在那边战个不停,不如回归想想这些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与科学方法。
: 共勉之
以下是我个人经验,对科学逻辑与音响研究有更深入研究的资讯来源,
供原PO与其他人参考。
(1)音讯工程学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https://aes2.org/
应该是全世界音响界最大的专业协会,在论文出版与学术研讨上,
具有领先的地位。大家使用的音响器材的技术人员,常常在上面发表
论文,或是为那些教授的徒弟。
(2)台湾AES分会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ES.TAIWAN
中文版,会举行各种conference,可以亲临与专家讨论。
(3)学术资源
目前以逢甲电声所是台湾音响界的执牛耳的地位,其他像是华梵、台大等也
有教授研究。( 欢迎补充 !! ) (如果想从事音响相关工作,可以优先考虑去
读逢甲电声所)
https://earmp.fcu.edu.tw/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6430375342403/
http://www.eatd.org/index.asp
https://acouslab.neocities.org/ (台大声学实验室/海工系)
http://homepage.ntu.edu.tw/~tsaichengia/tsaichengia_c.html
(台大通职教育的YOUTUBE上有蔡教授的教课,从基础教起,很值得一看)
(4)其他
鬼斧神工:https://www.zhihu.com/people/dai-yu-xiao-72
DX论坛:https://www.bv2fb.com/
(5)科学的定义
吴军 所著 “文明之光”
吴军在 得到APP 上有开设 硅谷来信,共三季。在第二季与第三季中,有
针对科学的定义与实验方法有详述,讲的透彻完整。youtube的版本并非原
版,所以我就不提供了。请大家购买正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