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DSP对我来说,要不要用它调音有两个决定点:
第一个是音乐校正前后的细节量,
你是不是感觉到原来同一个段子,比原来有更多的轮廓?
第二个是有没有更耐听,更利于长时间播放音乐?
校正前后这两点都差不多程度,
我觉得那就是口味优先。
喇叭本身就是卖调味,
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厂牌......
其实透过它音乐就失真一次了~
所以何谓真,是相对性来讨论的。
会需要空间校正,
是希望空间的干预要降到最低,
才有利于后续器材的选购,
端正购买方向~
今天喇叭为A,器材为B
========
A+B=C 这就是一个清楚的结论
但A 变成A*
于是就是一个A*+B=D 的悲剧,
我们不但误会了A,甚至得出了结果D,想错了B的性质。
这样我们努力各处试听,
看心得文小心翼翼的选购产品不就变得有点讽刺吗?茫茫无的吗?
更何况我们系统怎么可能只有A跟B而已。
试着回忆买喇叭,美梦成真的那一天,
广阔无际的喇叭海,
我们选到眼前这对喇叭的原因,
除了缘分,
更是因为喜欢它的音色才买的吧?(+那边空间)
不应该买回家后,
被奇怪的因素干预而又变调,
而模糊最开始的购买动机,
这就是一种忠于‘原始消费出发点’的思考方式。
但喇叭+空间的综合染味是喜欢的,
那未尝不是捷径吗?
难道就要定义是一件错的事吗?
因为无论是采用玄学也好,声学也好,
最终目的都是要[自己觉得更好听]吧。
反过来说,
也不必勉强自己去喜欢空间校正的声音。
切勿为了‘正确’,失去了原本的目的。
有了空间校正,
我们多了一双不是我们情感左右的明眼,
有更多的非预期意见,
便有利于我们抽丝剥茧,
重新审视过去升级的路途上,
帮助我们发现,
某些说不定很重要,
但被升级掩盖忽略的事实也不一定。
你把他当成一个你随叫随来的空气烧友也未尝不可。
而在刚开始使用空间校正,
也别急着失望,
有些时候我们是需要自己的感觉慢慢习惯的,
一开始吃太油的人,
要他慢慢吃没这么油会有撞墙期,
但吃习惯了以后,
给他吃很油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潜移默化的适应过来了。
回到主题,
于是发现自己真的真的习惯不过来空间校正的声音怎么办呢?
这就是‘坏事’吗
就是没品味吗?
我觉得,顺自己所欲,
听自己喜欢的声音,
那才是我们最原始的目的,
而不该被不相干的非听感意识型态左右。
然后有多少人真的进过无响室听过自己的喇叭呢?
miniDSP说不准也只是相对正确....
还原喇叭的几分面貌也很难得知吧~
(以下比较偏向放飞自我的心得......)
跟原PO的文比较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