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192kHz音响器材必要性

楼主: ccbruce (今、そこに いる仆)   2021-06-30 23:14:23
现在很多器材都支援192khz的规格。
但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而且还会随着年龄衰退。
以讯号采样理论来说,只要采样频率比被采样讯号的最高频率还高两倍以上,讯号就不会
发生混叠。
至于更高的频率因为人耳听不到,就算发生失真也不用管他才对。
这样说起来应该采样频率只要使用48khz即可支应全部需求才对。除非那个声音是要给阿
猫阿狗还是给蝙蝠听的。
到底192khz是行销技俩还是真有其需求呢?
作者: chweng   2021-06-30 23:23:00
192kHz是取样率;20-20kHz是声音的频率,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6-30 23:26:00
之前也以为没关系 后来参阅了 奈奎斯特频率 才搞懂@@我的理解是44.1KHz的取样率在22KHz以下范围内存在唯一解https://reurl.cc/vqpzZy 参考自wiki @@
作者: ohohamy (ohohamy)   2021-07-01 00:10:00
一楼说的对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1 00:17:00
都有,行销跟需求不相违。越高的 Sampling rate 越接近要还原的 waveform,还原过程可减少数位与类比引起的差异及问题而频率是另一回事,这个比较行销一点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1 00:27:00
世界上有人能(也很多人不能)听出192k比44.1k好的原因不在于多出来的资讯 多出来的东西确实太高频了 听不到差异原因在于相位失真数位音乐为了避免aliasing 都会在一半取样率的地方过低通滤波 以minimum phase的LPF来说 下面网页的图有画出它的相位失真长什么样https://tinyurl.com/7bvyfkvp可以观察到相移发生在靠近截止频率的地方那应该不难想像44.1k和192k为何有差了 192k的音乐可以把这个截止频率设在远高于听力范围的地方 保全音频部分的相位尽量是平的相位不平听起来该是怎样? 这个方法Benchmark专访倒数第二题 有做过描述https://tinyurl.com/zh7scj57回归原题 192k有没有必要性 在一个没什么相位差的系统上当然是听得出来的 但如果你的器材本身有严重的相位失真或是你为了修正频响问题 早就在音频部分把相位破坏掉了那就听不太出来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1 01:10:00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这是首 24-96 的截取,可见 24 kHz 就是一个镜面,往上都是衰减的倒影,是 Aliasing 的 Imaging 也就是带外镜像此 Track 的超音波有意义吗?没有,但 Hi-Res 档本身有主要应该关心的是带内也就是听力范围内频率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01 01:14:00
另想请问 有说法是超声波讯号可能会在听力范围内产生躁讯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或是可否有验证这说法的依据在@@?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1 01:15:00
互调失真跟都卜勒效应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01 01:26:00
感谢A大与O大提供宝贵的知识~~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1-07-01 01:27:00
https://i.imgur.com/ZSJ6CDY.jpg44.1KHz 取样率在人耳 5KHz 波形就已是锯齿状的,更别说还在人耳范围的 10KHz,那个锯齿惨不忍睹;如果您认为这样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就别听 192KHz......https://tinyurl.com/2rwajpnn
作者: luuuking (鲁王)   2021-07-01 01:42:00
这问题我也想过,因为纯音乐的业界录音大多还是48k/24bit,除了少数的发烧片,其他的等同是自己升频到192,这样真的比较好?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1 01:44:00
锯齿状是数位资料看起来的样子 实际上它们过LPF后都会还原回平滑的波形...自己升频的 那就看它升频算法好不好了 HQPlayer就是在玩这个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1 01:55:00
这类 NOS filter 是故意 DSP 成这样输出,有人爱这种混叠感极端说红白机时代的 8-bit Audio 也是跟这种类似但更 lo-fi
作者: shengyeh (shengyeh)   2021-07-01 07:58:00
sample rate 20k前面写错 sample rate40k代表80k会有一样的讯号被取样到当讯号稍为大于20k时 就会与40k产生的讯号混合 这是我们不要的用更高的频率去取样就可以避免或是一样用40k取样 但是用高阶的类比滤波器去限制讯号不可超过20k你的说法错误在人类听觉20k 但是声音讯号是超过20k因此声音讯号经过40k取样 还是会混叠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1-07-01 08:51:00
@Oswyn 那个锯齿状波形不是“故意”输出喔,有些DAC确实是可以让用户设定bit-perfect模式(或是no oversampling,NOS),就会呈现锯齿状。至于为何会有bit-perfect模式,多少是因为DAC内建的resampling模式或能力有些不足,2x or 4x或许还行,但8x or 16x就可能会有noise shaping的问题,干脆让用户保持不升频。这也是HQPlayer这类软件存在的价值。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1 09:51:00
谢谢大大们的解释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01 10:37:00
锯齿状只是作图方便而已 实际上是由许多离散的点 组成一个平滑类比波形的唯一解https://youtu.be/e4kJhUwTMl8 可从三分钟开始看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1-07-01 10:48:00
@uone 数位转类比,尤其是方波,并不是完美方波。如果用傅立叶转换,您会看到方波其实是很多的正弦波组合而成,如果坚持用bit-perfect(or NOS)呈现原来的类比讯号,那么可以想见每个方波会出现一些不要的讯号而影响音乐内容。https://i.imgur.com/1hevnuo.jpg
作者: cka   2021-07-01 10:51:00
年纪大都听不到差异 QQ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1-07-01 10:51:00
看44.1KHz在NOS呈现出的方波,存在这么多不要的音讯不难过吗?XD
作者: ar109982 (ironchin)   2021-07-01 12:32:00
用再高的取样率都会混叠吧,重点在取样前有没有把20k以外的讯号滤干净一点,这样最后混叠进20k内不要的讯号的权重就能足够小,进而不影响想要的讯号
作者: chiyoda (博爱的千代田提督)   2021-07-01 13:17:00
@ar109982,取样前?指录音阶段?抱歉DAC阶段还是会跑出来想要减低不要讯号的权重,提高采样率才是正确的或者乖乖做滤波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01 13:46:00
另想问人耳可以分辨44.1kHz频宽限制下的方波与完美方波吗@@?
作者: ar109982 (ironchin)   2021-07-01 19:59:00
@chiyoda 你说的没错,我是想讲ADC端的事情,想说有人提到了混叠就忍不住简单补充说明一下XD
作者: carl3104 (Carl)   2021-07-01 21:52:00
好奇一问 人耳的极限是20Khz 姑且不论这个极限有多少人能听到 实务上 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 频率应该都远低于20k吧? 除非是刻意制造的声音测试 才有可能到那么高的频率?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1 22:00:00
基频低,高次谐波是有但能量不高。现代后制会拉所谓的 Air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07-01 23:26:00
相位失真的问题amirm有一篇解释 引用了论文说根本不明显https://youtu.be/moXaLMT_os4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1 23:38:00
他在自己的文章留言区被战到安静得跟狗一样 也记得看一下看资料不要只看一半
作者: MADNUG (1234567654321一下吧)   2021-07-02 00:11:00
最近在看Toole那本书,确实如Amir引用的,研究显示phase shift用喇叭播音乐时几乎听不出来(下面第一段)。Amir被战成狗是因为他的主观意见,不是因为资料不实,不能混为一谈。https://i.imgur.com/luULm5j.jpg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12:00
不要因为是你的偶像 讲的任何东西就是对的 把信仰当作科学是行不通的 练习自己去求证人家讲得对不对 以这个例子来说 求证方式简单到你会发笑 你只需在google搜寻”audibility of phase distortion” 搜寻引擎就会用斗大的红字告诉你答案了...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07-02 00:14:00
https://www.aes.org/e-lib/browse.cfm?elib=3824楼上是说这篇论文吗?红字有标示的第一篇 引用97次应该算多?Y结论第四点应该是amirm说法的重点:On normal music or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17:00
那篇说有人通过99%可信度的盲测呀 有什么问题吗?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07-02 00:17:00
speech signals phase distortion appears not to begenerally [emphasis by the authors] audible, althoughit was heard with 99% confidence on some recorded vocal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18:00
你自己听不出来 那是你自己和你环境的问题 不等于它是不可听的 很简单的逻辑吧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07-02 00:19:00
material. 一般环境听一般的音乐通常是听不到相位失真的?!所以重点变成是 你听音乐追求的是什么吧?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20:00
一般环境 一般音乐 是一般到什么程度? 我们在讨论的可是hi-end音响然后我指的斗大提示是下面这个啦 被当作精选摘要的那段“Audibility of Phase Distortion. Any musical segmentcan be decomposed into harmonic components - that is, a sum of fixed frequency tones. There is universalagreement that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these components are audible.”universal agreement欸 被Amir冷饭热炒 之后大家有要退回去再研究一次到底有没有差吗? 科学神坛威力竟如此强大?
作者: MADNUG (1234567654321一下吧)   2021-07-02 00:31:00
首先,不用一下子就扣帽子说谁是谁偶像,这对讨论没意义。再来,你说的估狗结果....我觉得比较像资料查一半的例子。Toole书里的citations vs 估狗结果摘自的个人网页....我比较相信前者的资料啦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33:00
所以在您身上 这又是一个“相信”谁的问题了? 我不是这样看的 我只看证据 我看过的证据远远不止这些偶像其实不是在说M大 我是针对Amir在讲 也澄清一下
作者: MADNUG (1234567654321一下吧)   2021-07-02 00:38:00
真的很会抽换概念诶= =,谁在跟你相信谁。那我写清楚点好了,证据from 书里的citations vs 证据from 估狗的个人网页,我会比较相信前者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00:41:00
您认为那个网页是无端被选为精华摘要的吗? 它里面正反论述并陈 并且给出客观的结论 属于一个统合性的资料 您手里的书 我没仔细看过 但可能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2 01:20:00
上面的影片没说的是,声波会随距离与反射衰减,室内混响会混进去没错,但直接、第一反射、后期混响的差异是存在的人类的听觉仰赖这些振幅与时间(相位)的变化与差异来分辨如果相位没意义,那立体声是怎么成立的就像 MQA 自己主打的核心就是解码过程保持了相位的准确性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0:01:00
我是真心觉得,拿ASR的资料出来,不代表就是ADMIR的粉丝。老是用这种态度来酸人和质疑,实在无益于讨论。AES-E 是正式的期刊,TOOLS / OLIVER 也有N篇在该期刊上,非常具有参考性。(我之前研究时,超恨没有会员可以看细节)不过从97篇引用的论文中摘要中,相位失真的影响真的很小。至于要到何种HI-FI等级才听的出…… 千万吗?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7-02 11:28:00
这类问题就像有损 vs 无损、CD vs Hi-Res,有多少人真能明确分辨差异?可能比日本压缩机还少,但差异实际上是存在的https://bit.ly/3wgl34u这个盲测实验,主持人统计后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分不出 CD vsiTunes plus 的差别。但有个受试者测了2次都得到 15/16以这个实验来说,对绝大多数的人分辨不了 AAC 256k vs CD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3:50:00
怎么又是XX理论是谁说的 有参考性的言论 这就是我说的把自己评判事务的能力交给权威/信仰https://tinyurl.com/6jcekddf相位失真有没有差 没阅读障碍的话看过一次这个文章应该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定要谈权威的话 这是NASA工程师写的 逻辑不可能太差吧?他本人也表明在自己做的很多实验中 他自己觉得相位失真不明显 难区别 但是综合各项客观事实之后 必须承认 尽管不定是最有重要性的环节 但追求相位完整不是一个无意义的追求我为什么开头要骂偶像崇拜 因为那是我第二次在本版看到ad版友(我也是?) 分享来自ASR的资讯 而且我确认那些资讯是错误的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4:03:00
我应该多次分享(推荐)鬼斧神工、陈寗和ASR,所以我就是偶像崇拜? 这实在非常好笑!有错误就指出来,大家理性讨论,不需要随意扣人帽子。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4:06:00
我很理性啊 只是我把偶像崇拜的部分也一并理性讨论呀 再说一次 把自己评判事物的能力交给权威/信仰 就是偶像崇拜以后要分享来自ASR这种有高度争议网站的资讯 最好确定你自己看过留言区 确认他这次没什么争议 不然我还是会再出来理性讨论 关于偶像崇拜的部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35:00
贴个网址就说人偶像崇拜,那绝对不算理性讨论!而且,贴出资讯,也是自己看了很多资料后,认同该议题的。就像我觉得USB线没有前,ADMIR也没有差;我看得资料也不止ADMIR,而是一堆,只是ADMIR写的清楚有图表。你不认同的资讯或是网站,别人贴出来就是“偶像崇拜”,还准备以后都这么一扣人帽子,真是有够“理性”,呵呵~~~修正: USB线没有"差"实在是忍不住,再念一下。“有争议”为何就不能写?有争议
作者: l98 (寻找属于我的星星)   2021-07-02 15:41:00
这串讨论很棒,请各位回归就音响本质讨论,感谢!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42:00
的事情很正常啊,我和你不就吵过N次的USB线材。如果没有争议,就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像是太阳从东边出来,没啥好说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42:00
分享网址本身没有错 错的是散播未经查证的不实资讯是Amir 不是ADMIR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43:00
你怎样去认为他人是“未经查证”?为何贴的人和你意见不合,就是“未查证”?就像USB线材,我查证了,我贴了,我还是和你意见不合啊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45:00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怀疑dac前input品质会不会对dac造成影响这里还有一个铁铮铮的证据 教授测的 给你参考https://tinyurl.com/fmayvewt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46:00
退1万步啦,上面被你说偶像崇科的MADNUG,可是有去查证的他至少查了Toole的书,有查了吧你还说他是 偶像崇拜?还是你觉得,Toole在学术界的地位,不够格?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49:00
相位失真在理想环境下是可闻的 这在学术圈是universal agreement 最有利证据就是上面有人提过(我贴的文章里也有)被引用九十几次那篇论文https://tinyurl.com/6jcekddf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50:00
MADNUG 就是有查了,只是他和你意见不合,以你判定什么是“偶像崇拜”的成立条件来说,M网友应该不算吧。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51:00
这个统合性资料你到底看了没? 里面没提到Dr. Toole的研究吗?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5:52:00
“偶像崇拜”的判定,你说的,是“未经查证”喔!!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52:00
请你先把资料看一看 不要一直扯一堆似是而非的论点 打模糊仗 谢谢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15:56:00
这世界上我最怕的是不断讲话跳针 放弃自己逻辑的人 当你放弃自己的逻辑 我也放弃和你沟通 就这样吧 你赢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1-07-02 16:00:00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不想要贴个网址,就被人指责是偶像崇拜 而己;这无益于讨论。
作者: MADNUG (1234567654321一下吧)   2021-07-02 19:47:00
那篇引用97次的文章也被Toole拿来当作phase shift不怎么重要的证据诶(上图第三段).但无论如何,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会思考的是,第一,研究是根据统计数据,就代表一定有少数人听得出来,多数人无法,那我会不会是那天选之耳?第二,就算我是天选之耳听得出0.x db的phase shift distortion,但和动辄5db 10db的其他失真来源(喇叭,空间),我要先搞定哪里?
作者: uone (鱼丸)   2021-07-02 20:18:00
单纯觉得T作者很虽 被一个没看过的人说可能是一家之言 帮QQ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2 20:46:00
麻烦查查字典 一家之言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成语 它代表的是自成体系的言论 反而含着褒义 我在这里这么用 只是表明它是众多研究中的其中之一 不代表一切罢了逻辑上是这样的 当有三组研究去证明一个现象存不存在 A组B组都证明失败 但C组成功了 学界并不会用少数服从多数或是谁比较可信的方式来决定现象存不存在 而是会仔细审查C的研究合不合理 只要它是合理的 那就算证明成功了 也就是为什么会变成universal agreement的原因NASA工程师的文章 逻辑非常清晰 他自己的实验也表明似乎听不太出来 但是最后却因为97次引用那篇论文的存在 下的结论是应该是听得出来
作者: shengyeh (shengyeh)   2021-07-03 08:22:00
有没有意义要看听者 所以这个讨论根本没意义 XD以讯号系统来说相位失真是真的 但用人判断结果就没意义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1-07-03 09:33:00
推楼上,人耳本身就不是那么完美精确。
作者: ad47 (我现身了~)   2021-07-03 09:48:00
说用人判断没意义 是有问题的,所有人类感知的相关科学技术回到最根本终究还是要服务人类,所以要做的事情反而是要更深入研究如光线、声音这些讯号如何更贴近感官的量化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3 18:41:00
研究本身就是人耳透过盲测方式 确认相位失真是可能影响声音的方式了 拜托 我们不需要楼楼上和楼楼楼上这种根本没进入状况的讨论
作者: hesione (我离开我自己)   2021-07-04 09:10:00
公共讨论区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是某个个人有资格决定的?是当言论自由是塑胶? 公开讨论本来就有不同的人跟不同的出发点, 你的话:"你自己听不出来,那是你自己和你环境的问题 不等于它是不可听",那今天有人选择从前者的角度real life condition出发 (请搞清楚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义务"依照你的标准只允许讨论audibility)表示人耳不完美(事实)/绝大多数人听不出来(目前大致共识),哪里等于说"不可听"? 你的思考里无法理解这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吗?除非你有办法拿出证据证明人耳听力完美、多数情形多数人听得出来,否则凭什么别人不可以表达?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7-04 15:15:00
不是我要把你的言论自由当塑胶啦 是你先把人家的学术研究当塑胶了 粗暴地用一句“人耳本来就不精确”替人家下结论 我不觉得有比较尊重 所以人家早点来问你高见就好了嘛还做什么研究呀?然后我必须说 真要谈real life condition(放宽严谨度)在发烧圈可能是听得出来的比听不出来的多喔 有没有看过各种换类比线的心得 听感提及三频分布改变? 事实上你去测FR 每一条都是平的啦 目前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方式 剩下相位失真而已(参考Benchmark提及的masking效应)隔壁耳机版版O大有一篇文在谈minimum phase和linear phase的滤波器差别 里面有一个影片有声音范例 也是一耳朵差别那也是相位失真呀(相位失真是ringing转换到频域看起来的样子)还有各种dac切换filter的的听感心得 应该也看过不少吧?我只是很客气只拿学术论文出来讨论而已 在研究中要用盲测证明一个差异 那难度是比real life condition感受出差异高上很多很多的 有这个例子证明过 已经很了不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