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扩大机的进步幅度大吗?

楼主: Upsha (upsha)   2020-10-16 09:22:56
※ 引述《Trainpser (Train)》之铭言:
: ※ 引述《LIONDOGs (栗悟饭とカメハメ波)》之铭言:
: : 7、80年代,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期,
: : 日系品牌百家争鸣,每家用料都不手软,
: : 耐用度更没话说,
[恕删]
: : 就好奇扩大机进步的幅度是否比DAC小很多?
: 打给后,无论A类AB类C类D类TD类奇怪类扩大我基本上都有用过加上听过,
: 就以综合专业和发烧产业扩大机,这方面以厂商的角度观点来讨论,
: 毕竟也挺多人有问我这种问题的,
[恕删]
: 那专业用扩大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个做法呢?
: 全部都改用数位扩大机,内建DSP和D类扩大,
: 甚至更一线的厂牌是使用Slave power加上处理器,全部都用主动电子分音,
: 然后内部都还有自己各家厂商的独特秘密,
: 另外像是专业业界最大的秘密,分频切段独立前处理,
最近才读过 JLH 的 Art of Linear Electronics, 来分享一些心得和感想
先破题再考古,就电路设计的角度出发,class-D 跟 1-bit DAC 是完全一样的问题。
根本的好处是电位只有两种,完全没有非线性失真。或是说非线性失真都被限制在很
短的时间之内,能用类比滤波器移除。但是电源电路还是非常重要。两者的进步基本
上同步。
在扩大机和音响的历史上,成本和元件的取得一直是设计的一大考量。
以前真空管很贵,最早要用一只真空管接收 AM 广播加放大音频
(Regenerative receiver, 1912)。之后的第一步是扩大音量到能推动
喇吧的程度。直到 1943 Williamson amplifier 把级间变压器换成单管双相,
让全域负回授的稳定度能被量产 (级间变压器的相位很乱,很难量产
全域负回授的机子),真正性能稳定又不错的扩大机才进入民间。
之后的 Dynaco ST-70 (1959, Super Linear, 史上产量最大的扩大机) 或是
McIntosh MC240, 都是在三级管五级管不同的变压器和回授上做文章,目的是
提高输出功率。之后的晶体机还是卡在功率晶体的价位,因此还卡在双声道黑
胶的系统设计 (ST-70 同期):讯号来源 - 前级 - 后级 - 喇吧
到此为止,铁磁喇吧单体其实都还蛮逊的,直到在音圈旁边放一圈铜片之前,
铁磁的非线性失真大概都会比顶级扩大机的失真还要高。这是天然磁铁很长时
间的优势。高音单体在过去三十年进步神速,到今天所有高音单体不是自己尖
鼻子就是旁边有波导。
=== 新增 ===
1950s 单体非线性失真的另外一个来源是悬吊,这是 Acoustic Research 搞出
Asoustic Suspension 的原因,用封闭音箱的气压弹簧取代单体里面的机械弹簧。
风险是容易卡圈,因为没有机械弹簧把振膜拉回去。近代单体这部分也是进步很多。
1959 AR-3 是第一个用软丝高音单体的喇吧。
=== 新增 ===
在低音单体进步、高音单体进步、扩大机原地踏步之后,下一个限制因子是
喇吧里面的那个分音器,尤其是极低音的那部分。通常需要一个很大的电感
空气电感的问题是总电阻过高,让单体无法被扩大机真正的控制 (damping)。
铁蕊电感要注意保磁和非线性效应。
主动分音的进步跟 CPU/GPU 基本上同步的,只要 bit 数够高,所有类比分音
元件的不完美在数位的世界里都不存在。功率晶体的价格下降,散热片可能比
那颗晶体还要贵了,我们可以负担起每个单体都有独立扩大机。
1-bit DAC, Sigma-Delta DAC 和 SACD 本质上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在刚发明
SACD 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样的 DSP 运算做不到即时,所以先算好之后整个存在
载体上。
音响最大的退步是低音单体的体积,有体积才有低频。有低音的音乐会好听非常多,
因为听觉系统和大脑直接漠视那些失真的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Masking Eff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acoustics
我看到用三颗 5" 低音单体的窄体落地就很无语。这样只会比一样设计的书架
大声,但是低频一样下不去。
喇吧的进步来自于 Spinorama 量测的普及。所有厂家现在都知道分频点的附近
不只是聆听轴上的衔接要平顺,在所有方向都应该要平顺。这也是同轴好听的原因。
主动分音场型漂亮的大概分两派,Genelec 8361A 是追求全频段点源,中高音
用同轴,低音用对称的辐射孔。JBL 就放弃上下的衔接,全力追求左右。上到
M2 下到 LSR305 都是这个思路,高音用号角、低音大单体。全系列中设计最有
趣的是 EON615,把低频单体前面加上改变场型的结构,让低音单体在比一般高
的频率时辐射场型还是能控制,因此能把分频点拉高,不需要像 M2 一样用超贵
的压缩单体。
强烈建议大家去试听大体积的主动喇吧!
作者: Daedolon (Daedolon)   2020-10-16 09:35:00
推一个 有什么推荐的主动叭呢?在音响展听过负担的起的主动叭最喜欢的是PSI A25M负担不起的狗毛倒不是每次都喜欢
作者: yohsiatai (yohsiahsuan)   2020-10-16 09:56:00
推好文!
作者: odanaga (PixiyON)   2020-10-16 10:10:00
作者: shukushoku (MW)   2020-10-16 10:26:00
大体积主动式...我只想到ATC的scm50,100
楼主: Upsha (upsha)   2020-10-16 10:40:00
EON625 其实被分类在主动 PA,JBL 再加上 705P 就全了。705P 据说被美国某个电视网络的录音室全面采用ATC 是少数外观不特别,但是 spinorama 很不错的厂牌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10-16 10:56:00
本篇值得M;我寄回信箱留存。
楼主: Upsha (upsha)   2020-10-16 10:57:00
超贵的 Beolab 20/50/90 就是讲爽的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10-16 11:01:00
最后结论,正好与Trainpser网友的产品相呼应
作者: callTM (TMD)   2020-10-16 11:08:00
科技现在进入超高速期...所以再等几年应该会有大突破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10-16 11:12:00
我反而觉得,科技进入瓶颈期,连摩尔定律都失效了~~~
作者: callTM (TMD)   2020-10-16 11:23:00
没吧....你这十年跟 上个十年比快多少?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10-16 11:37:00
1990-2020,以进步角度来说应该是 90-00>00-10>10-20,这十年的进步幅度是低于过去20年的。纯以IC业来看,现在能做的新IC产品,远低于90年代。就整个人类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自从90年代后的成长幅度就停止了。科技业带来的是"更方便",而不是"更有效"。
作者: martinlin77 (mar)   2020-10-16 11:42:00
“个人认为”音响不会有大的突破,音响空间校正会有突破推好文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0-16 11:54:00
音响校正这几年很夯阿;但人摆的还是比较好(听)*音响空间校正
作者: martinlin77 (mar)   2020-10-16 11:55:00
楼上下次来台北要记得带烤鸭啊
楼主: Upsha (upsha)   2020-10-16 12:04:00
PEQ 对付低频驻波很有用,但是上 2-4 个重低音效果更好
作者: icekiba (冷风寒)   2020-10-16 12:11:00
烤鸭要排很久,而且没那么早开阿阿阿
作者: roiop710 (Ein)   2020-10-16 12:26:00
原po扩大机系毕业?
作者: yukn732 (archer)   2020-10-16 16:23:00
大型主动叭就ATC啊
作者: Tosca (hi)   2020-10-16 16:28:00
dynaudio core59不知道算不算大体积主动喇叭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0-10-16 17:51:00
有钱的话, 我现在对HEDD TOWER 有兴趣
作者: kenApp (这不真实呀)   2020-10-16 18:41:00
长知识
作者: rabbit80891 (奶茶也有加底的吗!?)   2020-10-16 20:38:00
怎么办看不懂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10-16 21:14:00
看到三颗低音那边有点无言,会这样设计当然有它的原因...而且也不是追求低频延伸就是低音单体的全部,你不是也说了体积了吗? 15吋大面积大箱体,有可能延伸跟6吋单体一样那15吋不就烂爆? 可是这15吋的量感轻松感都不一样啊喇叭的测量技术的确有在进步,不过那些现象以前的人都有观察到,也有很多类似的设计就是了低音单体上waveguide 这个60年代就有了
楼主: Upsha (upsha)   2020-10-16 22:36:00
每个年代都有神人率先搞懂某些道理,但是知识的普及才是一般价位商品水准提高的原因。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10-16 22:50:00
同意U大。有时候,是高度专业(例如赛车)先用,然后把技术下放到一般商品(商用车)上。
作者: yamatai (回避性人格障碍症)   2020-10-16 23:28:00
低音单体上waveguide 这altec就有了阿往后的几十年多少人都在讨论低音怎么跟号角融合扩散角度当然是主角之一,这个不是新闻甚至低音单体进压缩室也很多人玩玩过压缩驱动单体之后的人通常都很难回头那个猝发爆发力已经可以跟现场几乎无差异了
作者: annachie (没爆耶!!!!)   2020-10-16 23:35:00
BB5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