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好了(做了快两年 中间空一年多 XD)一个玩具 用的外壳是压克力板
不过很显然压克力用黏的的强度不够 所以拿到一半掉下来
知道我 DIY 习惯的 应该都会知道我最爱裸奔 我的搭棚是立体架构 所以
可以自由自在的搞成各种形状 也不会受到箱子的限制 但一般的音响不可
能裸奔 而且还有成品强度的问题 ...
先不谈音响的音箱 因为用金属的厂商不算多 但是 DAC / AMP 就几乎都是
用标准箱 DIY 厂家又因为成本考量 大多会选择现有的箱子 这类的箱子成
品 以大陆产的为大宗 箱体的下地点良莠不齐是家常便饭
用箱子把线路保护起来(圈起来) 形成一种隔离范围 空气中的微波之类波
长很短 有点空间大概就可以穿透 所以大多包紧紧 箱子保护起来的空间
持续被杂波攻击 容易累积能量 金属的箱子 通常是不纯的铝箱 少数铁箱
铝箱的好处是容易成型 重量较轻 铁箱是对于磁性物质隔离度较高 缺点是
需要更好的星状接地
我在耳机板有一篇有讲星状接地的概念 不过显然懂的不多 大概我的解说
能力太差 (应该完全无误 XD)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94655416.A.05F.html
一般人所想的下地 大概就接一条线 找个接大地(真实地)的地方 就解决了
但其实接地很复杂 严格说起来 箱子的接地方法也是遵循星状接地的概念
台湾的建筑 旧房子的几乎都没有接地 新房子接地也不见得真的打个地桩
很多都是接了钢筋算接地了事 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好的音响厂商会有接地
开关 让有真实地的人可以获得较好的下地效果 但也顾及没有接地的人
没有接地的状况 最常见的就是电器外壳会电人 电荷还是会消散 不可能
一直无限累积 (俗称的空气接地 就是利用溼的空气当媒介) 当然空气接地
效果不可能有多好 顶多就是一个恐怖平衡
一般的电源有水线跟火线 但水线并不等于地线 水线跟火线可能差个 115
230 伏 但不代表水线就是 0 伏 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 这也代表电路中的
水线 理论上是不能当作地接的 但为了可以接地 有的音响就是自己当成是
电源系统的一部分 让水线与地线的电压差成为 0 这样的好处就是接地问
题比较简单 缺点就是感染的波要跟其他住户共用 (引入更多杂波)
严格的音响系统 是不这么做的 必须让音响下地的阻值远高于外面进入音
响系统的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音响系统本身有 "层数" 以 Soulution 720
为例
他上面做的几层 是有意义的 越下
面的电阻越低 让多余的噪声往相对低的地导通 多层也可以有点效果的隔
离不同层间噪声 最后在整个系统最低地的地方下地
良好下地的箱子 其实也有分多种材质 或是多种锻打的技巧 以确保系统
的 最低地 出现在特定地方 以避免发生各种接地不良的状况
使用压克力的好处是 保有一定的系统硬度 可以较不处理额外下地问题
但压克力还是会累积静电 超过一定程度 还是得处理
最后的结论
1. 良好的电路设计 "较" 不让外部讯号进来
2. 裸奔(被打)
3. 如果不裸奔 就得从机箱设计与机箱接地状况下手
这两点 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下地问题 噪声的处理跟下地好坏有直接
关系 也直接影响 声音 评价跟 公司等级 评价
最后 晒一下新玩具的图 可惜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