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补一个例子
: 铃木このみ“THERE IS A REASO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DHA2rOX0M
:
: 电影宣放出的幕后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EAHvB02RQ
:
: 会想花钱买哪个版本?不过只买的到前面的啊
:
: 推 yamatai: 下面的好听很多耶 上面细节少很多 3D也变差 压动态很没力 04/07 23:22
: → yamatai: 音色也鲜活很多 到底为什么要后制成上面那样阿..... 04/07 23:23
:
: 这大概就是所谓大人们的决定不是吗XD
: 上面的扁平到感情都没了,但结果不是歌手的锅啊
: 我想也不是工程师的问题,毕竟有下面的版本
: 所以就是大人们的决定,依住例大声就容易卖的好这种路数
: 推 znew1219: 有部分是YouTube normalization造成的 04/08 19:09
: → znew1219: Volume/Normalized 100%/42%(content loudness 7.6dB) 04/08 19:12
: → znew1219: Volume/Normalized 100%/65%(content loudness 3.8dB) 04/08 19:12
并不是哦哟
不管是 RG or YouTube 的 Normailzed 都是线性的,跟数位音量没两样
主要只和噪声方面相关,但如果系统底噪低基本上可忽略
但压缩是非线性的,上面的差异主要还是 Compressor 造成的
不然 YouTube 的 Normalization 是可以手动暂时关掉的,楼上可以试试
以下方法在目前的 Chrome 版本应还能适用
先开 Chrome > YouTube 播歌 > 暂停
用 foobar 之类能开 WASAPI 独占流(ASIO应该也行)的短暂播放然后停止
Youtube 画面应会黑屏,如出现音讯转译器出现错误就是 Youtube 没暂停:D
回到 YouTube 点黑画面或按钮继续播放,此时应该就是以影片的原音量输出
F5、调 YouTube 音量或换影片就重置
因为 YouTube 实际上储存与传送到用户端的影片都是未调整的原音量有损
Audio Normalization 是在用户端,与 YouTube UI 里的 Volume silder 一起连动的
上述打断 YouTube audio streaming 再播放让 YouTube 漏了对音量作再处理的 Bug
但是、这表示你得承担 Peak 爆浆的影响
https://imgur.com/lVLH0b9
影片1、True Peak -0.3 dB 完全没撞墙
https://imgur.com/JjEWgCo
影片2、True Peak 2.0 dB 十分超过
https://imgur.com/DTDQhhs
CD 音质对照组、 True Peak 0 dB 但一点 Headroom 都没有留
BTW Youlean Loudness Meter 里的 DR 值因为是 RT mode
是以 3 sec 区间的 short term 所以只是歌曲结尾的数据在这没有参考价值
但在 Chrome 看 YouTube 乃 Shared mode 数据会进到 Windows Audio Engine
APO CAudioLimiter 的限制振幅是 0.985(-0.13 dB),所以用原始音量播放超过限制
的部分都会被削
影片1应不会受到影响,但影片2的影响大、因为是非线性失真所以听起来应该会很糟
这也是为什么 YouTube 必需使用 Audio Normalization
因为有损音频因为压缩与量化+可能的抖动,对于高响度的内容(现在大部分都是)
如果不降下来的话就会受到非线性失真(削波/限制器)的影响
※ 影片2看起来比 CD 还多起伏,那是压缩、量化的噪声并不是更棒
而 Audio Normalization 是线性,负面影响十分轻微甚至于低过人耳感知
※
有兴趣可以试看看
以 foobar 装 YouTube Source,解进 foobar 的数据会是 32-bit 浮点数
此处的影片2因为 True Peak 2.0 dB,不但 Intersample 连 Sample 数值都超过 ±1
很适合当样本来对照
https://imgur.com/YSNBV0M
原始数据 无 DSP 以独占模式送进 DAC
原始数据 音量 -3 dB 以独占模式送进 DAC
原始数据 无 DSP 以共用模式或 DS 送进 Windows
原始数据 音量 -3 dB 以共用模式或 DS 送进 Windows
原始数据 进行 Dither 以独占模式送进 DAC
其差异除了音量大小,实际上因浮点数大小超过 ±1 而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变化
但如果 DAC 是 Studio 或 HI-END 级,有 Headroom 保护的话在独占模式就没什么影响
※
另外因为 Decoder 可解出浮点数,表示如何处理 16 or 24-bit 之下的资料会有影响
虽一般会统称 Dither、但实际上是 Dithering、Truncation 与可能的 Noise shaping
但 foobar DSPs 的 Dither 应该都是 Dithering with Truncation
所以无法与 Noise shaping 做良好的结合
推荐两个可用的 VST plug-in
http://mda.smartelectronix.com/
应该是能挂 foobar 的 free VST Dither 最佳解
且功能完善支援多种抖动方式及 Noise shaping
但因为 UI 相容性的关系,只能挂在 VST Wrapper 有点麻烦
https://www.stillwellaudio.com/plugins/psycho-dither/
Psycho Dither、评估版但没锁功能
这其实比较适合低码率的音频内容,Psycho Power = Noise shaping 的强度
建议先从 1~4 试起
另外要不要 Upsampling 再进行 DSP 又是另一种考量
如果要进行 Noise shaping 个人建议要升频就是了